黃平縣舊州中學

黃平縣舊州中學

舊州中學座落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舊州鎮,創建於1932年,迄今走過了76年的歷史,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族文化和長徵文化使舊州中學享譽黔東南。建校76年來,舊州中學已為各級各類學校輸送成千上萬人才。武漢大學博士後王朝輝、國家財政部經濟學博士鄭建新、文學博士封孝倫、留美博士沈虎俊、醫學博士尹德海、心理學博士吳成軍等的中學時代在舊州中學度過,並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為他們後來的成才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平縣舊州中學
  • 簡稱:舊州中學
  • 校訓:精 誠 勤 朴
  • 創辦時間:1932年
  • 類別:高級中學
  • 現任校長:楊杉
  • 知名校友:王朝輝 鄭建新 封孝倫 沈虎俊
  • 所屬地區:中國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
  • 主要院系:高中
  • 主要獎項:1988年被評為省德育先進學校
    黔東南州普通高中示範學校
    國家十五計畫重點實驗項目
    2008評為州級示範高中
    省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先進集體
  • 學生:2700餘人
  • 班級:50個
學校簡介,學校概況,硬體設施,辦學理念,學校沿革,辦學思想,環境建設,歷任領導,任職情況,教學質量,

學校簡介

舊州中學位於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歷代郡、府、州、縣治所在地的舊州古城西北側。始建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時名“女子中學預備班”,2007年剝離國中成為高級中學。今學校占地73000m2,建築面積17917m2,有六道400m環形跑道塑膠運動場一個,教學樓、教師樓、學生樓、廚廁、校門、圍牆等一應俱全,有語音,計算機、多媒體、圖書館、理化生實驗、演播、辦公、會議、多功能階梯教室等。教室配備有大螢幕彩電、VCD、投影儀。校園美化、綠化、淨化,地面硬化,校園內古樹參天、花草巧植、幽徑、古樓、池亭、橋榭、假山、碑刻、塑像等諧融一體,顯得古樸靚麗。2012年,新修學生公寓及食堂已投入使用。
學校成為高級中學後,有教師180人,其中高級38人,中級77人,特級1人,省級骨幹3人,州級骨幹6人,縣級骨幹8人。學生2700餘人,設50個教學班。新建“喬遠圖書館”(鄭喬遠四子出資,縣配資建成),有圖書10萬餘冊,器材:理化生類4208件,體育類365件,有電化教室5個,通用技術實驗室一個,各辦公室均配有電腦設備。
1980年改名舊州中學,且辦成了完中。曾易名10次,任職校長多達28屆,知名者有石仁、余介侯、招北恩、張毓後、陳振剛等。2001年,舊州二中併入,班級增至78個,學生逾5500人,號稱“教育航母”。
辦學歷史中,曾出現過不少黃金時段:抗日時期,聘高水平校長老師主校執教,培育了眾多品學兼優的學生,解放前夕,聘中共地下黨員、進步教師主校執教,育導了一大批有志學生走上了革命道路;1986—1993年間,學校管理、治校、治教成績卓著,校譽遐邇;新世紀初始,竭力籌資改善辦學條件,校園堪曰一流,高考升學率步步攀升。
辦學中,曾實施的“分層管理”、“量化評分”、“職稱評定”等方案、舉措,充分調動了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辦學史上,殊多好事、實事堪錄史冊:民國時代,地方賢達,各界人士無私支持教育;八十年代,校友及地方人士成立有“獎教助學”基金會,捐籌基金,存款取息,獎教助學;九十年代初成功舉辦了六十周年校慶並修建了樂源亭池勝景,為創校先輩樹了功德碑,編寫出版了《校史》及鄉土教材;台灣王文榮先生、貴州工學院毛健全教授和楊光亮、劉祥繼、封孝倫鄭建新等校友購贈了大量珍貴圖書贈校;2010年,凱里謙雅書店李恩龍經理捐書5萬元;武漢千里馬工程機械公司董事長楊義華捐書10萬元;新世紀初始,香港愛國商業巨子邵逸夫先生捐巨款在縣財政配資下為校修建了“逸夫樓”;就職於國家財政部稅政司的鄭建新校友與其兄弟捐款在縣配資下修建了“喬遠圖書館”;朱英龍先生捐資55萬元改造了學生浴室和學生宿舍。
學校獲獎殊多:民國時代,因辦學成績突出,曾兩度獲省教育廳獎勵;1988年被評為省德育先進學校;1992年獲全州農村完全中學統考成績第一名;同年校團委獲共青團中央、國家農業部、國家中科委聯合表彰;2005年,學校獲列“國家十五計畫重點實驗項目”課題。2008年被列為黔東南州普通高中示範學校。教師個人獲獎,學生獲國家級、省級、州級難以計數。
創校八十年來,學校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初高中畢業生,品學兼優者燦若繁星:原子能專家潘大金、橋樑專家劉昌義地質專家彭希齡、古建專家彭禮福、文學博士封孝倫、經濟博士鄭建新、大學教授羅義群等等都是典型代表,2004年劉勝琴同學以貴州省文科數學狀元省總分第三名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同年考入清華大學的江普慶曾在舊中度過國中及高中兩年寶貴學習時光。
2007年改為高級中學後,學校著力打造“四化校園”,縱目喜覽:校大門古樸宏雅,教學樓亮麗風光,適怡地彩磚鋪就,學苑路硬化淨潔,逸夫樓雄穎溢韻,古城垣亘綴飾校沿,運動場在鄉鎮罕有,老黌樓舊貌新顏,文化牆園梭松比翠,魚池亭苑勝景馨魂,學生公寓拔地崛起,參天古樹榮茂勁遒。舊州中學堪謂花園化公園式學校。
2008評為州級示範高中,成了真正的品牌學校,當年獲州教學質量“提高獎”(全州僅三所中學獲此獎)。評為全州教育常規綜合評估“良好學校”,2009年獲評全州環境育人先進學校,州綠色學校,2011年被評為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先進集體。2011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第一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黃平舊州中學乘“國發2號檔案”的春風,在省州縣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奮力趕超,實現跨越,努力加強學校內部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學校概況

在社會各界和政府的幫助下,著力凝聚團隊精神,培育優質教育資源,2007年8月,國中部剝離,舊州中學成為獨立高級中學,現有在校學生2291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76.3%,少數民族女生 747 人,專任教師119人,中高級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3.93%,高級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2.5%。有省級骨幹教師4人,州級骨幹教師5人,州級優質課教師8人。

硬體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5738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 17917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9743平方米,占可綠化面積的95%,有標準的足球場和八道 400米環形跑道,籃球場,理化生實驗室,各種實驗儀器、體育器材、圖書、教室、辦公室等設施均能滿足學校的教育教學需要;已實現“三機一幕班班有”,校園廣播班班通”;並安裝了英語無線調頻系統,建有學校網站,20兆寬校園網,建有高中資源庫,學生不可在微機室或遠程教育中心寬頻上網瀏覽和進行網上學習。電腦255台,語音室兩個,多功能教室3個;學生宿舍2棟並且均有衛生間,藝術樓1棟,食堂1個,學生服務部3個,理化生實驗室3個。

辦學理念

1、發展理念:“立德樹人,質量興校,科研促教,文化揚校”。
2、校風:團結活潑,文明奮進。
3、教風:嚴謹敬業,開拓進取。
4、學風:勤學多思,求實創新。
5、校訓:精 誠 勤 朴(1932年建校時,校董吳少峰先生題)

學校沿革

舊州中學於1932年秋創立,系地方人士籌資開辦的私立中學。發起人為吳少峰等,為便於立案,取名舊州女子中學。創辦至今,先後更名十餘次。
1932年秋—1933年名黃平縣女子中學預備班;
1934年—1935年名黃平縣立第二初級中學校;
1935年—1938年名黃平縣立初級職業學校;
1938年—1940年名黃平縣立初級中學分校;
1940年8月—1949年12月名貴州私立中正中學;
1949年12月—1950年2月名貴州人民中學;
1950年2月—1951年名貴州省立黃平中學舊州部;
1951年—1952年名貴州省黃平中學;
1952年—1953年名貴州省黃平初級中學;
1954年6月—1958年名貴州省黃平中學;
1958年3月—1958年8月名黃平農業學校;
1958年8月—1959年初名黃平縣紅旗人民公社中學;
1959年初名貴州省黃平中學;
1959年—1966年9月名黃平縣舊州中學;
1966年秋名黃平縣紅衛中學;
1966年10月—1969年6月名黃平縣舊州中學;
1969年6月—1969年7月名黃平縣舊州公社中學;
1969年7月—至今名黃平縣舊州中學(2007年8月後為高級中學)。

辦學思想

一、 :精誠勤樸(1932年建校時,由校董吳少鋒先生題, 2008年恢復,並請校友鄭建新書寫,2009年10月29日立校訓碑)
團結活沷,文明奮進
:嚴謹敬業,開拓進取
:士貴立志,學貴有恆(副校董賴永初先生1945年題)
二、 校園特色:文化揚校,環境怡人。
三、 發展目標:德行樹人,質量興校,科研促教,文化揚校。
四、 德育理念:生活德育,生態德育、生理德育和生愛德育。
注釋:
1、生活德育:就是要重視德育的生活性,對學生日常生活行為進行規範要求,從細節入手,從點滴入手,從學會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把學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落實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幫助學生理解生活的本質,獲取生活的技能。
2、生態德育:教育學生愛護自然環境,重視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生態發展,培育學生節約能源,講究衛生,崇尚自然的情結;教育學生與人為善,為自己的發展建立和諧的人際生態空間。幫助學生掌握生存的本領。
3、生理德育:教育學生重視生命安全,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和身體健康。教育學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4、生愛德育: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讓愛心傳遞,使學生在獲得教師、社會和政府愛心援助的同時,產生愛家鄉、愛民族和愛國家的情感。
五、教學理念
以高尚健全的品格鑄造學生德行,以科學深厚的知識改變學生命運,以精誠勤樸的態度成就學生髮展,以陽光淡定的心態引導學生未來。
六、辦學宗旨:為了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國家信賴的建設者。
七、管理理念:依法辦學,革故鼎新;依法執教,施仁致信。

環境建設

為全面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局和教育局關於不斷推進“綠色學校”創建活動的有關檔案精神, 認真貫徹執行《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提高我校學生的現代文明素養和環境意識,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和環境法律知識,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遵循生態教育的內在規律,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強化生態道德環境倫理教育,努力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能力,積極推進學校素質教育進程和精神文明建設。
長期以來學校把創建“綠色學校”作為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學校年度工作目標和五年規劃;制定了《黃平縣舊州中學創建綠色學校實施方案》,政教處和團委負責“綠色活動”的實施與宣傳,並建立和完善與此相一致的學習制度和獎勵制度;教導處負責“綠色課程”的落實;教科處負責“綠色師資隊伍”建設;總務處負責“綠色校園”創建的後勤保障。通過創建活動,多方位地營造濃厚的環保教育氛圍,努力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規範學生的環保行為,讓環保意識深深地紮根於學生心中,讓環保成為習慣,並向社會廣泛傳播。
最佳化育人環境,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進行“生態德育”管理是舊州中學長期以來德育思想,學校十分重視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濃厚的文化環境、和諧的人文環境,努力使學校環境實現綠化、淨化、美化。
經過幾年的努力,舊州中學現在校園環境幽美,既有農村學校的質樸,也有都市校園的大氣。每一處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每一處都承載著舊中人怡情、養性、厚德的良好願望。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和文化建設已成為黔東南中國小校園建設的典範,校園美化具有花園式和園林式風格,校園內假山幽徑、玉橋池塘、雕塑噴泉、花草林蔭、亭台城牆、燈飾音響交相輝映,各種建築物風格古樸,與名城舊州的古建築融為一體,卻又是舊州最靚麗的建築群,成為舊州古鎮一顆璀璨的明珠。走進舊州中學校園,一面面櫥窗,帶來的是審美的愉悅,帶來的是藝術的薰陶與文化品位的提升。文化牆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提示著舊中辦學宗旨。那“世紀之星”的雕塑,帶給同學們無限想像與希望。舊州歷史名人石瓚清、史可法銅像,增加了校園歷史氛圍,營造了愛國主義情結和民族精神的育人環境,每一個清晨,與太陽和共和國的旗幟一同升起的是每一個人心中的神聖與莊嚴。矗立在教室牆上的《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時刻提醒著學生怎樣做人。幽雅的校園環境令人陶醉流連,濃厚的校園文化讓人嘆為觀止,教育現代化氣息拂面而來,處處是脈脈含情的草坪,綠草花叢中石頭上的名言警句,凝碧迭翠的綠樹,還有那依依的女貞,常綠的冬青……,大自然的美靜靜地在校園裡流淌,這是一個無聲的綠色課堂,徜徉校園,如穿行在書林與畫卷中。
為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先後被評為:國防教育先進學校,環境育人先進學校、文明學校、德育先進學校、集郵活動先進學校、毒品預防教育示範學校、黃平縣“綠色學校”。

歷任領導

(一) 創立舊州中學發起人:
孫叔瑤 吳少峰 盧晴川 常琅山 鄒伯平 任道安 彭銘古 楊心南 孫少知 戴質均 石修五
石慰蒼 易希亮 韓竹軒 楊蔭舟 楊伯川 傅仲光 劉孟華
(二)舊州中學籌建委員會人員:
主任:肖及鋒(舊州分縣分縣長)
副主任:吳少峰(縣教育局局長)
委員:鄒伯平 楊心南 石修五 任道安 戴質均 石慰蒼 孫少知 易希亮 楊伯川 楊蔭舟
韓竹軒 傅仲光 劉孟華
募捐委員:盧晴川 韓竹軒 易希亮 孫少知 彭銘古 任道安
名譽委員:彭明之 孫叔瑤
文書:石慰蒼 羅紹融 任道安
監工:劉孟華
(三) 貴州私立中正中學校董會人員:
董事長:周達時(省教育廳社會處處長)
副董事長:賴永初(貴州銀行行長)
在築董事:周達時 盧晴川 賴永初 彭明之
舊州的董事:吳少峰 常琅山 孫叔瑤 彭紹古 任道安
名譽校董:王建卿 陳信謙
住校校董:吳少峰 常琅山 彭錫清(彭紹古)
1945年,董事長改由黃乾民擔任,副董事長:賴永初
住校校董:吳少峰 任道安 常琅山
其他未變動。
(四)1949年12月15日,貴州私立中正中學改名人民中學,由地方改組的校董事會(選舉產生)人員:
貴州人民中學校董事會:
董事長:吳少峰 副董事長:石修五 冉隆華
秘書:周開基
出錢出力建校的人士及教職員,各鄉鎮有名望的人被選校董會成員。有常琅山、常和笙、周文彬石慰蒼、戴質均、任道安、樂石錄、楊光昭(苗)、潘忠民(苗)、楊通慶(苗)等。
(五)貴州私立中正中學校產管理委員會
主任:吳少峰
管理員:楊蔭舟 繼後,楊蔭舟、冉隆華先後為主任。
1949年8月,校產管理委員會成員為:張毓後、吳少峰、常琅山、杜光武、任道安
黃平縣舊州中學
黃平縣舊州中學
黃平縣舊州中學

任職情況

職 務
姓 名
任 期
備 注
主 任
肖及鋒
1932年8月始—1934年2月
舊州分縣縣長。職務名黃平縣女子中學籌備委員會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班(校)主任
班主任
吳少峰
常琅山
常琅山
孫少知
1932年始—
1932年始---
1932年秋始---
1933年始----
時任黃平縣教育局局長
時稱黃平縣女子中學預備班
同 上
校 長
教導主任
石 仁
朱式如
1934年2月—1935年8月
1934年2月—1935年8月
學校更名為黃平縣立第二初級中學
校主任
校主任
校主任、校長
校 長
唐爾欽
徐健夫
楊濟臻
竇文橋
1935年10月-12月
1936年2月—1937年8月
1936年2月—1937年8月
1937年10月—12月
學校更名為黃平縣立初級職業學校。金陵大學農學系畢業。
唐從省農業廳聘來
先任教導主任,後任校長
校主任
校主任
黃璞清
黃澤林
1938年2月—12月
1939年5月—12月
校更名“黃平縣立初級中學分校”
校主任
楊心南
1940年1月—1940年8月
校改名“黃平縣立初級中學”
校 長
校務主任
校務主任
副校長
周達時
李毓芳
李國鈞
余介侯
1940年8月---1942年
1940年8月---1942年
1942年始---
1943年2月—1943年7月
校改名“貴州私立中正中學”
具體負責學校工作
兼教導主任
校 長
教導主任
校 長
教導主任
訓育主任
事務主任
校產主任
校 長
教導主任
校 長
教導主任
校產主任
校 長
教導主任
事務主任
校 長
副校長
訓育主任
校 長
教導主任
阮宵達
應昌明
招北恩
許向榮
黎敦良
楊人愷
楊蔭舟
劉 惺
陳寧明
鄧德暄
梅德愚
冉隆華
郭家齊
楊宏溪
石文德
張毓後
王希曾
楊子樵
張毓後
王希曾
1943年7月—1945年9月
1944年8月—1947年8月
1945年8月—1947年8月
1947年2月---1947年8月
1947年2月---1947年8月
1947年2月---1947年8月
1946年2月—1947年12月
1947年8月---1947年12月
1947年8月---1947年12月
1948年2月—1948年7月
1948年2月—1948年7月
1948年2月—1949年
1948年8月—1949年1月
1948年8月—1949年1月
1948年8月—1949年1月
1949年2月—1949年11月
1949年2月—1951年8月
1949年9月---11月
1949年12月—1950年1月
1949年12月—1950年1月
兼教導主任
校董會選聘,進步人士
系中共地下黨員
系中共地下黨員
曾在郭沫若領導下的抗敵演劇隊任編導,任舊州中學校長,後任專區文教科長。1966年不 **於貴陽沙子哨農場並夫人抱石投塘離世。後冤案獲平反昭雪。
學校改名“貴州人民中學”
校 長
副校長
教導主任
總務主任
張玉環
王希曾
曹世誠
王耀軍
1950年2月—1951年
1950年2月—1951年8月
1950年2月—1952年7月
1950年2月—1950年7月
校改名“貴州省立黃平中學”。縣委書記兼校長,八十年代任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副校長
教導主任
吳三元
陳振剛
1952年9月—1957年9月
1952年9月—1966年6月
學校改名“黃平縣初級中學”
“文化大革命”遭**止職
校 長
副校長
朱明海
朱超凡
1954年6月—1958年9月
1958年1月—1960年
學校改名“貴州省黃平中學”,校長由省政府下文任命
校 長
高福祥
1959年8月—1962年5月
學校改名為“黃平農業中學”
副校長
副校長
副校長
革委主任
革委副主任
潘光武
俞保煥
李秀雲
范富民
王治華
1960年2月—1966年
1960年2月--1961年11月
1963年9月—1966年
1967年—1968年
1967年—1968年
學校更名為“黃平舊州初級中學”
“文化大革命”中由駐軍主持學校工作。
教職工代表
負責人
1967年7月—1970年3月
學校改名“舊州公社中學”
革委主任
楊光成
1969年7月—1972年10月
學校改名“黃平縣舊州中學”
革委主任
校 長
革委副主任
革委副主任
業務負責人
校 長
教導主任
副教導主任
副校長
校 長
副校長
副教導主任
總務主任
副校長兼教導主任
政教副主任
總務副主任
教務主任
教務副主任
副校長
黨支書
辦公室主任
辦公室副主任
政教主任
政教副主任
教務主任
教務副主任
代校長
工會主席
團委書記
張禮福
張禮福
肖聖明
劉顯銀
陳振剛
陳振剛
馬敦明
龍 冰
楊正科
沈天益
陳振剛
宋光貴
王治華
宋光貴
雷安文
時功華
皮鴻富
肖聖明
皮鴻富
林治祥
吳證瑞
楊廷明
柏啟宏
潘昌貴
張家榮
沈桃剛
宋光貴
王明華
吳紹祥
1974年12月—1978年9月
1978年10月—1981年8月
1972年—1981年
1974年—1978年
1974年—1978年
1981年8月—1984年5月
1981年8月—1985年1月
1981年8月—1984年2月
1982年9月—12月
1984年8月—1992年4月
1984年8月—1989年2月
1984年8月---1987年7月
1984年8月—1989年8月
1987年8月—1989年8月
1987年8月—1989年8月
1987年8月---
1989年8月—1990年8月
1989年8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1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4年3月
1992年4月—1993年6月
1990年8月—2005年8月
1990年8月—1994年12月
黨支書先後由王希成、王治華擔任
1978年10月為副校長
1978年9月—1981年8月在紙房戴帽中學工作
曾兩次獲評省勞動模範
後任黨支書
後調凱里師範工作。全國德育先進工作者,生物特級教師
1989年8月免教導主任,代政教處主任,兼辦公室主任
曾兼任出納
兼勞動技術辦公室主任
註:1984年之前,楊正舉、劉國才、張東生先後任過總務主任,時間短
校黨支部推任
省優秀教師
沈天益校長調凱里師範,縣指定代職
校 長
副校長
副校長
黨支書
政教副主任
教務副主任
總務主任
總務副主任
辦公室主任
工會主席
團委書記
皮鴻富
張家榮
柏啟宏
宋光貴
潘昌貴
沈桃剛
王治華
時功華
楊廷明
王明華
楊光武
1993年6月—1998年6月
1993年6月—1998年6月
1993年6月—1996年8月
1993年6月—1998年6月
1993年6月—1998年6月
1993年6月—1994年3月
1993年8月—1998年8月
1993年6月—1994年7月
1993年6月—2001年9月
1993年6月—2005年8月
1995年3月—1998年8月
兼教務主任
兼政教主任,調海南師大附中,其職宋光貴代
調廣東三水中學工作
退休
退休
退休
校 長
黨支書
副校長
副校長
教務主任
教務主任
政教主任
政教副主任
政教副主任
總務主任
總務副主任
工會主席
團委書記
辦公室主任
辦公室副主任
張家榮
皮鴻富
王明華
楊光武
呂定剛
黃建春
吳紹祥
鄒光成
王興錄
毛培麟
徐光義
王明華
周 華
楊廷明
舒鈞柱
1998年6月—2002年8月
1998年6月—2002年8月
1998年6月—2002年8月
1998年6月—2002年8月
1998年6月—2000年8月
2000年8月---
1998年8月—2003年8月
1998年8月—2000年8月
2000年8月—2003年3月
1998年8月至今
1998年8月—2000年8月
1998年8月—2005年8月
1998年6月—2003年4月
1998年6月—2001年9月
1998年6月—2002年9月
全國中學骨幹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兼管教務工作
調凱里民族高中。
呂任教務主任期間,黃任教務副主任;黃任教務主任期間,鄒任教務副主任。
提前退休
病退
校 長
黨總支書記
副校長
副校長
教務主任
教務副主任
教務副主任
政教主任
政教主任
政教副主任
政教副主任
副校長
教研主任
教研主任
教研主任
政教主任
信息處主任
辦公室主任
辦公室副主任
辦公室副主任
辦公室主任
工會主席
團委書記
楊光武
皮鴻富
王明華
黃建春
鄒光成
舒鈞柱
唐光明
周 華
黃繼勇
唐永萍
王興錄
黃繼勇
王興錄
張忠
唐光明
龍金剛
袁興河
吳世忠
舒鈞柱
黃繼勇
楊正偉
楊文波
周華
2002年9月—2007年8月
2002年9月—2003年4月
2002年9月—2007年8月
2002年9月—2004年3月
2002年9月—2005年8月
2002年9月—2003年4月
2004年3月—2005年8月
2003年3月---4月
2003年4月—2007年8月
2003年4月—2007年8月
2000年8月—2003年3月
2005年9月—2007年8月
2003年4月—2007年8月
2003年4月—2005年9月
2005年9月—2007年8月
2006年7月—2008年4月
2002年9月—至今
2002年9月-2003年5月
2003年2月—
2002年9月—2003年4月
2005年9月—
2005—2007年8月
1998年8月—2004年3月
學校黨員逾50人,黨支部升為黨總支。2003年4月退養,職由王明華接任。分文、理科兩支部,支書分別由舒鈞柱、周華擔任
調凱里一中工作
調凱里一中工作
2005年9月任教務主任
後任副校長,2007年8月高國中剝離任舊州二中校長
補黃建春調走之缺
2005年9月,調任政教主任
去世止職
調縣教育局工作
校長
黨總支書記
副校長
副校長
副校長
教務主任
教務副主任
教務副主任
教務副主任
德育處主任
德育處副主任
德育處副主任
德育處副主任
信息處主任
工會主席
團委書記
教研處主任
教研處副主任
教研處副主任
總務處主任
總務處副主任
總務處副主任
辦公室主任
辦公室副主任
辦公室副主任
辦公室主任
德育處主任
教研處主任
龍子平
王明華
黃繼勇
舒鈞柱
王興錄
熊景元
石國民
吳雲江
滕文德
付元奎
龍曉明
劉相君
何承勇
袁興河
楊文波
李素祥
黃天齡
曾祥樞
楊成鳴
毛培麟
祝本山
潘明祥
郭文華
楊廷祥
王青青
付元奎
黃天齡
曾祥樞
2007年9月—至今
2003年-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2011年4月
2011年4月至今
2011年4月至今
2007年9月-2011年4月
2007年9月—2010年10月
2007年9月—至今
2011年4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4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2011年4月
2007年9月-2011年4月
2011年4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2010年
2011年4月至今
2007年9月—2011年4月
2007年9月至今
2011年4月-2012年1月
2011年4月至今
2011年4月至今
2011年4月至今
數學特級教師
2002年10月,舊中建黨總支,分文、理兩個支部,支書先後由舒鈞柱、周華及賈巨平、袁興河擔任
後調重興九年制學校任校長
調縣委宣傳部工作
調丹寨中學工作

教學質量

我校與時俱進,拼搏進取,和諧發展,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近幾年來,每年均有30名左右的學生考入重點大學,有150名左右的學生考入本科大學,升學率常躋身於黔東南州近40所高級中學的中上等行列。2006年高考又創新高,有32名學生上重點線,黔東南州教育局統計的全州各高完中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完成率顯示,我校優秀生上線(上重點)完成率為328.57%,位居全州前六名。全縣第一,2007年文科優秀學生上線率為72.54,名列全州第六名,全縣第一。2008高考再創舊州中學歷史新高,全縣600分以上17人,舊州中學9人,41人被重點院校錄取,151人被本科院校錄取。現又被州政府評為州級示範性高中,在第五輪普通高中辦學水平督導評估中獲良好等次;被縣政府、鎮政府評為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展望明天,教育面臨著最好的機遇和最有力的挑戰。我校將繼續解放思想,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勇於開拓,銳意進取,為建設“生態黔東南”、“和諧黔東南”、為貫徹落實省十次黨代會提出的“環境立省”發展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