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新一輪技術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和市委五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支持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若干政策的通知》(鄂政辦發〔2020〕61號)要求,結合黃岡實際,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岡市新一輪技術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 發布單位:黃岡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技改作為提升工業投入強度、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工業企業快成長上規模提質效為目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慧型化升級、集群化發展、服務化延伸、綠色化轉型、安全化管控為重點,實施“技改賦能,製造煥新”專項行動,著力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二、工作目標
從2021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全市先進制造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全力促進工業企業快成長上規模提質效。
——技改賦能增質效。力爭到2023年,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完成規上企業技改面達80%以上,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40%以上。通過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新增規上企業26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稅收年均增長10%左右,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到8%左右。
——企業培育見實效。力爭到2023年,全市產值過億元企業達到600家,過10億元企業達到25家,過30億元企業達到10家,過50億元企業達到5家,過百億元企業達到3家。培育隱形冠軍示範企業達到15家以上,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企業和培育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家以上。
——結構最佳化顯成效。力爭到2023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製造業比重達到20%以上,優勢傳統產業規模年均增長達到10%以上,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2%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55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左右,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達到10家以上。
——“兩化融合”提能效。力爭到2023年,全市兩化融合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工程、製造業“雙創”平台試點示範工程、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均實現“零”的突破。兩化融合試點示範企業達到120家,省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達到10家,省級上雲標桿企業9家,上雲企業總數達到4000家以上,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達到3家,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企業達到15家以上。
——“綠色製造”增功效。力爭到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0%,高耗能行業規模占規上企業比重較2020年下降3個百分點,國家綠色設計產品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達到3家以上,國家綠色示範工廠達到10家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以裝備水平提升為核心,實施智慧型化升級。支持企業利用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安全化先進制造系統、智慧型製造設備以及大型成套技術裝備進行技術改造升級,鼓勵企業套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體,最佳化工藝技術流程,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優質率。支持企業在實施裝備水平提升過程中,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產品研發、生產運營、遠程運維、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套用。鼓勵企業套用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感測與控制、智慧型檢測與裝配等智慧型裝備,實現生產裝備預測性維護,形成智慧型柔性生產方式。(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實施集群化發展。加快推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對接,建設改造提升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研發載體,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依託優勢產業集群和行業龍頭企業建立一批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產業支撐力大的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持續推進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建築建材、醫藥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產業鏈延伸,對產業鏈中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基礎共性問題等進行協同技術改造,形成核心與外圍緊密協作、同步提升的產業集群化發展體系。加強基礎領域能力改造提升,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突破為方向的提升改造項目。(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招商服務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三)以兩化融合為抓手,實施服務化延伸。全面開展企業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引導,推進“兩化融合”試點示範和“萬企上雲”工程,鼓勵企業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技術改造,推動建設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支持製造型企業加快經營模式創新,發展精準化定製服務,支持企業實施綜合集成套用技術改造,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跟蹤反饋系統,完善企業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現代物流管理體系,實現由產品製造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四)以先進技術套用為重點,實施綠色化轉型。以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為重點,實施綠色化改造工程,推進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大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工作力度,支持企業深入推進高耗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支持企業套用減污、節水、節能、節材等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進行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支持工業廢物、廢舊產品和材料回收利用以及低品位、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再製造產業,培育一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示範企業。將安全技術改造納入工業技改支持範圍,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安全技術改造投入力度,提高安全生產能力。(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五)以提高供給質量為導向,實施“三品”工程。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程,提高供給體系對市場需求的適配性。不斷豐富產品品種,圍繞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居建材、醫藥化工等重點行業,支持企業實施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改造,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持續提升產品質量,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技改升級,不斷提高質量監測、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深入推進品牌創建,加大品牌創建技術改造力度,支持產品設計創新研發平台建設改造提升,增強品牌創建支撐能力。(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六)以企業培育為支撐,實施“穩規進規”工程。按“新進規、小進規、復規、改組進規”等類型,分年度建立小微企業培育庫,壯大“進規”後備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堅持優企業與強產業相結合,建立重點成長企業培育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企業。支持“兩庫”企業技術改造,加快小微企業“進規”步伐,助力重點成長企業做大做強。全面落實政策,對實施技術改造後年營業收入增長較快的企業,按有關政策給予相應的獎勵。(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全市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綜合協調工作。各縣(市、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推進機制。全面最佳化技改備案流程,對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工業技改屬性項目,發改部門要督促企業做到應備盡備。市、縣分級建立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庫,對總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統一納入市級技改投資項目庫,總投資2000萬元以下的項目納入各縣(市、區)技改投資項目庫,強化台賬管理、跟蹤服務。鼓勵企業開展“零增地”技改,允許“零增地”技改項目先建後驗,按需報審。企業因技術改造確需新增用地的,應按照有關用地政策予以統籌保障。加快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人才支撐技改轉型作用。適時總結推廣各地各部門支持技改經驗做法,營造支持技改的濃厚氛圍。(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二)加大政策支持。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統籌整合財政性資金,千方百計加大工業技改投資財政獎補資金投入力度。從2021年起,市本級財政每年統籌安排支持工業技改專項資金不少於3000萬元,並隨著財力增長逐年增加。各縣(市、區)比照設立支持工業技改專項資金並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其中,對未獲得省級支持的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技改項目和投資2000萬元以下的工業技改項目,各地分年度制定專項獎補方案,及時兌現獎補資金,並報市經信局備案。對企業遷建、擴建、改建等工業技改屬性的項目,同等享受企業所在地現行招商引資優惠、固定資產投資獎補、新建項目獎補等各類支持政策。鼓勵採取投資獎補、貸款貼息、“先期預撥+年終結算”等方式支持企業技改。全面落實增值稅抵扣、專用設備稅額抵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技術改造項目投產後地方新增財力連續3年全額返還等稅收優惠政策。(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三)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健全政銀企合作機制,搭建技改項目信息融資對接服務平台。強化金融助推作用,建立技改項目“白名單”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對重點技改項目優先予以融資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技改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充分發揮政策性投融資基金作用,支持技改企業對接爭取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等各類政府性基金。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加大融資增信服務力度。(牽頭單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四)做實績效評價。圍繞技改項目投資完成率、發展貢獻率,聚焦企業產值、稅收、新增就業等重點指標,建立導向清晰、責任科學的財政性技改資金使用評價績效體系,定期對財政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評價,對技改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產業轉型升級、地方財政拉動、創新能力提升、節能減排效果、兩化融合水平等方面的效果進行系統分析,不斷創新和最佳化資金支持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牽引和撬動作用,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五)強化督查考核。市政府將工業技術改造工作納入市政府大督查範圍,督查結果作為縣(市、區)政府和市直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和有關政策性資金切塊下達的重要依據。市經信局定期對各縣(市、區)工業經濟主要指標情況進行通報,並抄送各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定期組織對各縣(市、區)執行本行動方案情況的督促檢查。各縣(市、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舉措,確保工作取得實效。(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政府督查室、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本行動方案各項工作任務按照分級負責原則確定責任主體,分別由市政府相關部門、縣(市、區)政府負責落實。各項支持政策按照“誰受益、誰兌現”原則確定承擔主體,縣(市、區)部分由各縣(市、區)政府負責;市區部分按市區一體財政體制分別由市級財政、黃州區政府、黃岡高新區管委會(市區各園區管委會)承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