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支持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若干政策的通知》(鄂政辦發〔2020〕61號)和《湖北省經信廳關於印發全省製造業實施“技改提能製造煥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鄂經信規劃〔2021〕16號)精神,加快推進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州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 頒布時間:2021年5月10日
  • 發布單位:荊州市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荊政辦發〔2021〕13號
印發通知,行動方案,政策解讀,

印發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荊州開發區,紀南文旅區,荊州高新區,市政府有關部門:
《荊州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已經荊州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2021年5月10日

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加快推進以智慧型化升級、創新力提升、網際網路套用、綠色化轉型、服務型製造為重點的企業技術改造,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主要目標
實現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全覆蓋,每年達到400家以上。工業技改投資總額力爭達到700億元,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50%以上。到2023年,工業技改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50%以上。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達到5家以上,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家以上,省級隱形冠軍企業達到300家以上。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全市工業經濟綜合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企業智慧型化升級。推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在企業廣泛套用,實施以先進生產線為特徵的疊代改造,建設一批具有示範引領效應的智慧型化“樣板工廠”。支持企業套用數控工具機與工業機器人、自動檢測裝備、自動加工單元等智慧型化生產設備、自動化成套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不斷提高生產裝備和生產過程的智慧型化水平。對企業套用符合國家《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套用指導目錄》審核認可的產品,按裝備購置單價的1%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力爭到2023年底,全市100家重點企業實施智慧型診斷服務,國家級、省級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項目達到30個以上。
(二)聚焦產業創新力提升。聚焦我市主導產業的關鍵環節、關鍵領域和關鍵共性技術,推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通過“揭榜制”,遴選一批重點“補短板”項目,解決一批主導產業鏈“卡脖子”技術難題。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對接,建設、改造、提升製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台,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圍繞產品升級換代實施技術改造,進一步最佳化產品結構,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力爭到2023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家以上,派駐“科技副總”企業達到50家以上。
(三)深化工業網際網路套用。推動我市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鼓勵企業開展“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和內外網改造升級。加速企業管理系統、生產系統、研發系統的數位化套用,推進企業上雲用雲。引導六大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搭建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和產業鏈物聯網平台。市級財政每年拿出不低於1000萬元,縣(市、區)級財政每年拿出不低於500萬元的資金,用於支持市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和“數字經信”建設。力爭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達到50家以上,省市兩化融合試點示範企業達到350家以上,“上雲”試點示範企業達到200家以上。
(四)實施綠色化轉型行動。引導、支持企業套用減污、節水、節能等先進工藝和裝備開展節能改造,降低污染排放,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提升綠色化水平。推進沿江化工企業搬遷與技術改造相結合,實施高風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和裝備的升級、替代或低危險化改造。鼓勵冶金、化工、建材、紡織等行業重點企業實施節能和運用先進技術、工藝及裝備,對高耗能通用設備進行改造。支持企業加大安全生產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提高安全化水平。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6家以上,省級工業節水型示範企業達到15家以上。
(五)構建服務型製造體系。推動我市工業企業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鼓勵企業成為行業“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不斷提升製造業設計能力,引導企業加強產品、系統、工藝流程等領域的研發設計,支持企業對生產製造關鍵環節進行調整和柔性化改造。推進協同製造服務,支持製造業企業、網際網路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跨界聯合,提供面向細分行業的研發設計、最佳化控制、設備管理、質量監控等雲製造服務。鼓勵企業發展服務外包,通過“硬體+軟體+平台+服務”的模式,引導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力爭到2023年底,國家級、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達到10家以上,國家級、省級示範平台達到10家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市推進工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全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工作,市推進工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工業辦)負責對技術改造項目進行動態監測、綜合協調和精準調度。技改項目包保要與鏈長制、“雙千”活動相結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縣(市、區)要對照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方案,分解任務,掛圖作戰。
(二)實施項目精準調度。建立市、縣兩級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庫,對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統一納入市級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庫,對總投資1000萬元以下的項目納入各縣(市、區)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庫。項目庫一月一更新,及時掌握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組建專班、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項目前期的診斷、謀劃和全流程指導服務,明確包保領導,協調解決企業在項目推進中的相關問題。
(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積極向上爭取中央、省技改專項資金,確保我市在省級製造業高質量專項資金達到10%以上的額度。全市設立工業企業技改專項獎補資金不低於3億元,均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其中,市本級按照《荊州市工業企業技改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荊經信文〔2020〕94號)執行,各縣(市)按不低於3000萬元標準安排專項資金。
(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市金融、發改、經信、財政等部門要發揮省、市兩級技改專項資金的撬動和引導作用,建立政銀企聯動機制,分行業、分類別組織銀行、基金、擔保、證券等金融機構開展產融對接活動,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模式,降低融資成本,對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市地方金融局要聯合相關管理單位對各金融機構支持企業技改情況進行監測、考核。
(五)提升行政審批質效。列入技術改造的重點項目,可通過“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平台即報即備。完成區域性統一評價的園區,屬於主導產業的技改投資項目可不再進行單獨評價。完成規劃環評的,按有關規定調整入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類別,簡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壓縮審批時間。在符合現有規劃、產業政策、標準規範、投資強度、廠房結構安全、不改變工業用途的前提下,重點技改項目容積率可提升至2.0以上。對符合城鄉規劃審批要求、在原用地範圍內的“零增地”技改項目,其增加建築面積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出讓金和市政設施配套費。簡化涉電行政審批流程,精簡用電報裝環節,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六)強化績效目標考核。將工業技改投資完成指標納入各縣(市、區)年度目標考核清單,項目包保情況列入個人年終考核。將各縣(市、區)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列入每季度市級項目拉練活動。對各地落實情況,市工業辦將不定期組織開展專項督導,對項目落地建設、技改進度、財政金融支持力度等工作情況予以通報。

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2020年1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北省支持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若干政策》(鄂政辦發〔2020〕61號)檔案,明確了支持企業技改的“13條政策”。今年2月份,省經信廳印發《全省製造業實施“技改提能製造煥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鄂經信規劃〔2021〕16號)檔案,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以智慧型化升級、集群化發展、服務化延伸、綠色化轉型、安全化管控為重點的新一輪技術改造,打造“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升級版。
二、 主要內容
《方案》包括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4個部分。
(一)總體要求。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加快推進以智慧型化升級、創新力提升、網際網路套用、綠色化轉型、服務型製造為重點的企業技術改造,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主要目標。實現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全覆蓋,每年達到400家以上;工業技改投資總額力爭達到700億元,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50%以上,到2023年,工業技改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50%以上;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達到5家以上,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家以上,省級隱形冠軍企業達到300家以上。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全市工業經濟綜合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三)重點任務。
一是推進企業智慧型化升級。實施以先進生產線為特徵的疊代改造,支持企業套用數控工具機與工業機器人、自動檢測裝備、自動加工單元等智慧型化生產設備、自動化成套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不斷提高生產裝備和生產過程的智慧型化水平。力爭2023年,全市100家重點企業實施智慧型診斷服務,國家級、省級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項目達到30個以上。
二是聚焦產業創新力提升。推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對接,鼓勵企業圍繞產品升級換代、發展中高端產品實施技術改造。力爭2023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600家以上,派駐“科技副總”企業達到50家以上。
三是深化工業網際網路套用。推動我市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鼓勵企業開展“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和內外網改造升級。加速企業管理系統、生產系統、研發系統的數位化套用,推進企業上雲用雲。力爭2023年,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達到50家以上,省市兩化融合試點示範企業達到350家以上,“上雲”試點示範企業達到200家以上。
四是實施綠色化轉型行動。引導企業開展節能改造,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提升綠色化水平。推進沿江化工企業搬遷與技術改造相結合,實施高風險化學品、生產工藝和裝備的升級、替代或低危險化改造。支持企業加大安全生產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高安全化水平。力爭2023年,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6家以上,省級工業節水型示範企業達到15家以上。
五是構建服務型製造體系。推動我市工業企業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推進制造業企業、網際網路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跨界聯合。引導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力爭2023年,國家級、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達到10家以上,國家級、省級示範平台達到10家以上。
(四)保障措施。明確由市推進工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工作。建立省、市、縣三級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庫,全市設立工業企業技改專項資金不低於3億元。全面落實中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將工業技改投資完成指標納入各縣、市(區)年度目標考核清單。
檔案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