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原廣州軍區後勤部直屬供應部副政委)

黃克(原廣州軍區後勤部直屬供應部副政委)

黃克,又名黃汝添,東莞清溪土橋村人。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參加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醫院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0年隨醫院到吉林省參加抗美援朝後勤保障工作。1958年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61年至1969年先後在廣州軍區一七七醫院、一九九醫院任政治委員。1970年任廣州軍區後勤部直屬供應部副政治委員。1976年12月離休。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中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上校軍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東莞
  • 出生日期:1919-11-7
  • 逝世日期:2015-12-15
簡介,履歷,社會兼職,事跡,

簡介

黃克(1919—— ),又名黃汝添,東莞清溪土橋村人。
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參加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隊。1939年4月編入第四戰區東江游擊指揮所第四游擊縱隊政治工作隊(簡稱“四政隊”),任分隊長和該隊中共支部委員。1940年9月至1942年1月,歷任中共東莞清塘區委委員、書記。1942年11月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寶安大隊第三中隊政治指導員。1944年3月任東江縱隊獨立第三中隊(代號“飛鷹隊”)政治委員,與中隊長何通、政治指導員張軍,率隊在廣九鐵路以東的塘瀝、鳳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破壞日軍沿線鐵路和據點,阻擊日軍正常通車。1944年10月,東江縱隊第二支隊第二大隊成立,任第二大隊政治委員。1945年3月兼任中共路東新三區區委書記。7月任中共路東縣委委員兼組織部部長。8月任東江縱隊江南指揮部政治部組織科長。隨後任東江縱隊路東第三戰線指揮部政治委員,與指揮部指揮員蔡子培一起,領導路東地區的受降,收繳日軍一批武器彈藥。10月任中共路東新三、四區聯區區委書記。1946年初兼任東江縱隊第二支隊第二大隊大隊長。
東江縱隊北撤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第一團政治處組織股長、華東軍區醫院管理局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華東醫學院組織科副科長,參加過山東的南麻、臨朐、諸城、膠河和淮海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醫院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0年隨醫院到吉林省參加抗美援朝後勤保障工作。1958年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61年至1969年先後在廣州軍區一七七醫院、一九九醫院任政治委員。1970年任廣州軍區後勤部直屬供應部副政治委員。1976年12月離休。
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中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上校軍銜。
2015年12月15日辭世,並捐獻眼角膜,成為廣東眼庫迄今為止收集的年齡最大的捐贈者。

履歷

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參加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隊。1939年4月編入第四戰區東江游擊指揮所第四游擊縱隊政治工作隊(簡稱“四政隊”),任分隊長和該隊中共支部委員。1940年9月至1942年1月,歷任中共東莞清塘區委委員、書記。1942年11月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寶安大隊第三中隊政治指導員。1944年3月任東江縱隊獨立第三中隊(代號“飛鷹隊”)政治委員,與中隊長何通、政治指導員張軍,率隊在廣九鐵路以東的塘瀝、鳳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破壞日軍沿線鐵路和據點,阻擊日軍正常通車。1944年10月,東江縱隊第二支隊第二大隊成立,任第二大隊政治委員。1945年3月兼任中共路東新三區區委書記。7月任中共路東縣委委員兼組織部部長。8月任東江縱隊江南指揮部政治部組織科長。隨後任東江縱隊路東第三戰線指揮部政治委員,與指揮部指揮員蔡子培一起,領導路東地區的受降,收繳日軍一批武器彈藥。10月任中共路東新三、四區聯區區委書記。1946年初兼任東江縱隊第二支隊第二大隊大隊長。 東江縱隊北撤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第一團政治處組織股長、華東軍區醫院管理局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華東醫學院組織科副科長,參加過山東南麻臨朐諸城、膠河和淮海等戰役。

社會兼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醫院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0年隨醫院到吉林省參加抗美援朝後勤保障工作。1958年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61年至1969年先後在廣州軍區一七七醫院、一九九醫院任政治委員。1970年任廣州軍區後勤部直屬供應部副政治委員。1976年12月離休。
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中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上校軍銜。

事跡

1919年11月7日,黃克出生在香港一個海員工人家庭。因為家貧子女多養不起,出生滿40天時,他被賣到廣東東莞清溪鎮土橋村。1938年11月20日莞城淪陷,中共東莞中心縣委決定在當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爭,黃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參了軍。
東莞的平湖、樟木頭是廣九鐵路的重要車站。1943年11月,日軍藤本大隊駐平湖,山下大隊駐樟木頭。身為東江縱隊獨立第三中隊(代號飛鷹)的政委,黃克和戰友們來到這一帶,與日寇藤本和山下作鬥爭。
黃克在回憶錄中說,1944年,“飛鷹隊”選定石馬河鐵路橋日軍碉堡作為襲擊目標。9月的一天,幾名戰友化裝成修路民工,將定時地雷放在簸箕中,偽裝前去修路,潛入碉堡,將定時地雷放在日軍的床鋪下。當晚,部隊冒雨經兩渡河進入石馬橋陣地。下著雨,黃克和戰友們蹲在地上,每個人的衣服都濕漉漉的。預爆時間一到,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定時地雷炸毀敵人碉堡,突擊隊立即衝過鐵橋,肅清殘敵,從水泥板下挖出敵人的武器。
黃銅山說,父親曾參加過大小戰鬥20餘次,參加過山東的南麻、臨朐、諸城、膠河戰役和馳名中外的淮海戰役。1970年任廣州軍區後勤直屬供應部副政治委員,1976年12月離休。
黃銅山說,1989年“希望工程”設立後,父親曾連續6年捐款資助一個山區孩子上學。而身後捐角膜則是他心心念念了十幾年的事。早在1999年1月,父親就向廣東省眼庫遞交了申請,眼庫向他頒發了一張遺體角膜捐獻卡。“我們做子女的當時都不知情。”
1999年1月,黃克決定身後捐獻角膜,向眼庫中心申請。眼庫中心發放了遺體角膜捐獻卡。“當時我們都不知道這件事。”黃克的長子黃銅山直到父親2002年第一次立遺囑,才得知父親已經聯繫了眼庫中心。2013年再次簽訂遺囑時,黃克又明確寫道“我逝世後自願獻出我雙眼角膜,為盲人造福”。
2014年12月15日,因確診為下咽部癌,黃克入院接受放療。“住院前的14日,我陪父親回家,交代家中的有關事宜。那時父親再次交代了捐獻角膜的事,他始終記得他的這個心愿。”黃銅山回憶道。
“12月15日23時44分,父親走完了人生歷程,捐獻了角膜。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醫生告訴我們,父親是廣東眼庫迄今為止收集的年齡最大的捐贈者。”黃銅山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