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型銅鼓

這是以貴州省麻江縣出土的銅鼓為代表的一類銅鼓。時值12世紀南宋初年到19世紀清代晚期。廣泛流行於兩廣、滇、黔、川、湘、海南等省區。為壯、布依、侗 、水、黎、苗、瑤、彝、白、土家、仡佬等族人民所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江型銅鼓
  • 時期:12世紀南宋初年到19世紀清代晚期
  • 流行地域:兩廣、滇、黔、川、湘、海南等省
  • 描述:鼓型矮小、數量最多
麻江型銅鼓,鼓型矮小、數量最多。常見者通高26厘米~30厘米、面徑45厘米~50厘米、鼓 底口徑46厘米~51厘米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裡,珍藏麻江型銅鼓多面,其中一面銅 鼓,通高28厘米、面徑和底徑均為49. 7厘米,鼓面中心為十二芒,鼓面和周身有多種紋飾。此鼓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 》大型畫冊中。該館收藏的一面最小銅鼓,高12厘米、面徑18.5厘米、底徑21厘米,兩側有雙耳,中心太陽紋為八芒,鼓面飾有四圈線紋和兩圈乳釘紋。
這種銅鼓的重要特徵是體型扁矮,鼓壁較薄,發音效果好。在鼓面的同心暈圈中,鑄有十二生肖、八卦、盤龍等多種浮雕,並有“成化”、“萬曆”等漢字紀年銘文。由於鑄造工藝精湛、飾紋豐富多彩和音響效果俱佳,使銅鼓發展到顛峰階段。
麻江型銅鼓,還流傳於越南北部廣大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