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銅鼓

世界上最早的銅鼓

銅鼓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青銅器,長期流行於我國南方一些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銅鼓的體積不一,大者直徑超過一百厘米,小者直徑僅十餘厘米,重量從數百公斤到數十公斤不等。

簡介,規格,

簡介

這種比較特殊的青銅器,長期流行於我國南方一些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銅鼓的體積不一,大者直徑超過一百厘米,小者直徑僅十餘厘米,重量從數百公斤到數十公斤不等。關於銅鼓的起源問題,目前有皮鼓說、釒享於說、象腳鼓說和銅釜說,其中以銅釜說的支持率最高。研究成果證明,銅鼓在古代具有多重功能,是祭祀、慶典儀式中使用的樂器,此外還是上層統治階級擁有權力和財富的象徵,明清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純粹的娛樂樂器。目前,我國已知的銅鼓有2200多面,中國銅鼓研究會把它們細分為8個類型: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和西盟型。其中萬家壩型銅鼓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銅鼓類型,其他類型銅鼓都是在萬家壩型銅鼓基礎上發展、演變而形成的。萬家壩型銅鼓因最早發現於雲南楚雄萬家壩而得名。

規格

這是一件萬家壩型銅鼓,身高37厘米,面徑41.5厘米,足徑63厘米,1976年雲南楚雄萬家壩23號墓出土,斷代為春秋時期。該鼓鼓面飾八芒光體(即太陽紋),腰部飾對稱雙耳。此外器身上還可見簡單的雲紋、網紋等紋飾,器表有煙燻的痕跡,可知曾做過炊具之用。儘管如此,該鼓的音律準確,同墓還出土另外三鼓,經測定,四鼓之間包含有小三度、純四度、大二度、小二度的音程關係,音響效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該鼓現珍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