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綠刺蛾

麗綠刺蛾

麗綠刺蛾,Parasa lepida (Cramer),為鱗翅目刺蛾科的一個物種。分布於中國境內北起黑龍江,南至台灣、海南及廣東、廣西、雲南,東起國境線,西自陝西、甘肅折入四川。寄主包括 茶、梨、柿、棗、桑、油茶、油桐、蘋果、芒果、核桃、咖啡、刺槐等。 幼蟲食害葉片,低齡幼蟲取食表皮或葉肉,致葉片呈半透明枯黃色斑塊。大齡幼蟲食葉呈較平直缺刻,嚴重的把葉片吃至只剩葉脈,甚至葉脈全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麗綠刺蛾
  • 拉丁學名:Parasa lepida (Cramer)
  • 別稱:綠刺蛾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刺蛾科
  • :綠刺蛾屬
  • :麗綠刺蛾
  • 分布區域:黑龍江、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自陝西、四川等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被蟄處理方法,防治方法,人工防治,黑光燈防治,生物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麗綠刺蛾成蟲、幼蟲圖麗綠刺蛾成蟲、幼蟲圖
體長10一17mm,翅展35—40mm,頭頂、胸背綠色。胸背中央具1條褐色縱紋向後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黃褐色。雌蛾觸角基部絲狀,雄蛾雙櫛齒狀。雌、雄蛾觸角上部均為短單相齒狀,前翅綠色,肩角處有1塊深褐色尖刀形基斑,外緣具深棕色寬頻;後翅淺黃色,外緣帶褐色。前足基部生一綠色圓斑。
扁平光滑,橢圓形,淺黃綠色。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25mm,粉綠色。身被剛毛,空心,與毒腺相通,內含毒液。背面稍白,背中央具紫色或暗綠色帶3條,亞背區、亞側區上各具一列帶短刺的瘤,前面和後面的瘤紅色。
橢圓形。繭棕色,較扁平,橢圓或紡錘形

發生規律

1年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枝幹上結繭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並產卵。一代幼蟲為害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二代為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成蟲有趨光性,雌蛾喜歡晚上把卵產在葉背上,十多粒或數十粒排列成魚鱗狀卵塊,上覆一層淺黃色膠狀物。每雌產卵期2—3天,產卵量100一200粒。低齡幼蟲群集性強,3—4齡開始分散,共8—9齡。老熟幼蟲在茶樹中下部枝幹上結繭化蛹天敵爪哇刺蛾寄蠅

被蟄處理方法

刺蛾科的幼蟲屬於毒毛蟲,人畜被其蜇傷後刺癢難忍,抓撓後變為刺痛,如反覆搔抓可使毒毛深入皮內。處理患處時可用醫用橡皮膏或經過消毒的針先將毒刺拔出,再用肥皂水或鹼液清潔傷口,最後塗上風油精。由於其刺有毒,所以患處如有紅腫發炎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幼蟲群集為害期人工捕殺;

黑光燈防治

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生物防治

秋冬季摘蟲繭,放入紗籠,保護和引放寄生蜂;用每g含孢子100億的白僵菌粉0.5~1kg,在雨濕條件下防治l~2齡幼蟲;紫姬蜂、寄生蠅4. 藥劑防治:幼蟲發生期及時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50 %馬拉硫磷乳油、25 %亞胺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30%乙醯甲胺磷乳油、90%巴丹可濕性粉劑等900~1000倍液。此外還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14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魚藤酮300~400倍液、52.25%農地樂乳油1500~2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