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書院位於襄陽城內大北門、今襄陽市政府家屬院第五生活區院內。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舊試院改建,初名荊南書院。乾隆四年(1739年)改名鹿門書院。書院分東壁、西園兩院,齋房33間。西面建有魁星閣、塑孔子像;東面建聞喜亭,後面建景行堂,前面建壽豈堂。廳閣樓堂之間浚池壘山、栽花植木,環境非常優美。光緒九年(1883年),寧道黃彭年捐贈圖書12359卷,並訂看書條規,設齋長兩人司其事。主持書院的初稱山長,後改稱院長,負責講學。另設首士1人,負責辦理生員生活事務。此外,在生員中選舉學長1人,為人員辦理有關學習事宜。學院經常聘請有名望的學者講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單懋謙,就曾在鹿門書院講學,並把講課費獎給優秀學生。據傳當年有留日歸國的留學生在此任教,並帶有日本來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鹿門書院經費,主要來源於學田收入,歲入銀251兩,錢1878串。書院教養相資,不收學費,並訂有津貼寒士膏火規章,供給寒士生活費用。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前,襄陽府境內共開辦書院21所,至二十八年,襄陽府只剩1所鹿門書院,轄縣尚有書院10所。同年,鹿門書院也改為襄陽府中學堂。三十一年又改為襄陽府簡易師範學堂。鹿門書院從乾隆四年修建,到光緒二十八年消亡,共歷163年,為安(陸)、襄(陽)、鄖(陽)3州的教育,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鹿門書院
- 地理位置:浙江省嵊州市貴門鄉貴門村
- 景點級別:省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更樓古道
- 景點類型:文化古蹟
得名由來
發展
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呂規叔的侄子、麗澤書院的創辦者呂祖謙來到鹿門書院講學。呂祖謙是南宋理學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與朱熹的閩學派和張栻的湖湘學派並駕齊驅,一時間,紹興、寧波等地的學生慕名而來。
過了六年,鹿門書院又迎來了當朝第一學者——與呂規叔素有交往的大哲學家朱熹。史書記載,浙東大飢,時任浙東常平鹽使的朱熹來嵊賑災,訪呂規叔於鹿門,並在鹿門書院講學,題寫“貴門”二字,自此鹿門改為貴門。
借賑災之便而來鹿門書院講學,多少有點不務正業之嫌。朱熹以道德文章見長,但並非迂腐古板的冬烘先生,有時看書看到頭暈眼花,也會發發“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的牢騷。講學之餘,朱熹到白宅墅呂規叔的草堂溜達,看到四周老梅怒放如瓊花,便大發詩興,揮筆題下“梅墅堆瓊”,見村口的訪友橋下泉水叮咚可愛,又書“石泉漱玉”。《梅墅記》對朱熹書法的評價很到位:“瘦健蒼古,別具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