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李士彬
- 字號:百之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時間:1835
- 去世時間:1913
- 籍貫:安徽英山南河雞鳴河(今屬湖北)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生於1835年(清道光乙未年),安徽英山南河雞鳴河人(今屬湖北)。
人物生平
1862年(同治壬戍)春,學使賈瑚以“燕語廉櫳靜”賦題試,士彬有“落花飛絮之天,畫棟雕梁之院,憶可人兮不來,撫孤琴而不倦”之句,賈甚賞之。五月錄入州學,八月恩科舉人,補辛酉正科。1865年(同治四年乙酉)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年臘月歸里,因阻於捻軍, 家居三年。1868年(同治七年)攜眷入都,改官刑部主事,考取軍機章京。1870年(同治九年)補軍機章京兼方略館協修。1872年(同治十一年)就安襄鄖荊道聘,主講“鹿門書院”,從游者日人。次年鄉試,襄郡登賢書者五人,皆“鹿門”肄業生。曾遍覽隆中三顧堂、習家池、峴山亭、米南宮祠諸年鄉試,襄郡登賢書者五人,皆“鹿門”肄業生。曾遍覽隆中三顧堂、習家池、峴山亭、米南宮祠諸勝跡。撰《襄陽縣誌》七卷。1873年(同治癸酉)十二月回京,仍供職刑部兼方略館差。1875年(光緒元年),補福建司主事,歷任刑部安徽司員外郎,刑部四川郎中。1878年5月考試御史,欽取第五名,旋補江南道監察御史、河南道監察御史。1878年,仍供職御史,校勘《御製詩文集》及《九朝聖訓》。書成,奉旨升四品,旋賞加三品銜。1882年京察一等,奉旨記名以道府任用。6月簡放陝西鄉試副考官。途中作《西軺記里》一卷,奉旨償假兩月歸省。1883年2月,假滿入都。從進士及第至此,先後進出京城十八年,其中七次上書言事、兩次承辦欽案,皆稱旨意。兼署街道,一時秩序井然,慈禧、光緒曾兩次單獨召見。1883年3月,奉旨簡放浙江杭州府遺缺,歷任嚴州、金華、溫州等府,調補杭州知府。宦浙時,因嚴州貧、溫州亂,遂主“治嚴以寬,治溫以嚴”。初任嚴州,正是李鴻章率淮軍鎮壓太平軍、捻軍之後,有“子遺寥落,田土荒蕪,市井蕭條,瓦礫滿目,非有城垣莫辯其為府治也”的記載。士彬到任後,親訪民間疾苦,先放無息官貸,民未敢借,後放賑數十千,扶植農桑生產,興辦義塾兩座,經常步行查閱諸生文字,優者獎以筆墨,故嚴州有“視官為先生,忘其為太守”的佳話。1885年,改任溫州時,溫州好鬥健訟、濱海漏禁、停柩不葬、明尼暗娼集於庵。士彬蒞任後,嚴懲唆事訟棍,期呈由百餘紙下降至數紙。派員查驗有主無主棺柩,劃地限期安葬,十餘日內,州城內外三千餘具棺柩安葬無遺;並勒石大堂,永禁停柩。親自審理並派員查驗內外商賈進出貨物,海關未敢漏禁,又親自赴尼庵查訪,令少尼均擇偶婚配。駐溫兵巡洋,詐稱捕獲海盜十餘名,解府懲辦,委縣審理無供,遂親自提審,均閩地駕船捕魚之良民,因兵勇驕橫勒索,發生滋鬧,仗勢拘捕,誣為海盜。審實平冤盡放,閩地漁民懸匾致謝。1887年11月,奉檄回嚴州本任,見官貸、官賑俱停,倉谷輟領,兩義塾已廢其一,遂復義塾,察功課,發錢買繭,出易倉谷如初,並親書聯於義塾之門曰:“老守去還來,問諸生猶認鬚眉否?名區剝當復,不讀書如此江山何?”1889年,調補杭州首府知府,清理官司吏積欠十餘萬元,上解省局;整飭考童搶卷、鬨堂、劫商,州人公頌為“太平考試”;參劾水軍某提督集賭酣歌,營伍廢馳,海盜屢犯,某因革職。後曾以辦理賑案、海運案有功,朝旨嘉獎,奏保以道員二品銜在任候補。宦浙九年,離任案無留牘。溫、嚴二州,均建生祠並供以長生牌位,去任之日,士女夾道歡送。1892年聞父喪,奔喪離任,孝滿歸京。1894年10月簡放廣州府遣缺。時廣東巡撫馬丕瑤在京,一見如故,傾談半日,賞其吏治才幹,囑其南行勿遲。明年二月抵廣,馬因商於制軍,請補廣州,制軍不肯。因制軍與馬有隙,故意刁難,遂奏補潮州。在廣州受任三月余,各屬解送匪盜四十餘名,均審訖正法。蒞潮後,檢閱卷宗,有營兵雞姦斃命案,前任未敢處理。士彬親赴犯事處所,勘明情形,傳證提犯、審實,正法二名,營伍一肅。巡撫馬丕瑤以士彬“樸實清剛,仁而能斷,堪勝監司之任,專摺奏保,奉旨存記”。普寧縣有教民滋事案,七年未了,制軍檄李士彬往審,並飭道出汕頭,往晤領事,照章令洋觀審,某領事臆斷:“此案難了”。士彬查明後,致某領事曰:“某日屆時觀審,遲則不待”。至期,觀者以萬計,洋人領事亦至,日午開堂審至夜分。當堂朱判數百字,命胥吏高聲朗訊,萬從同聽。教民輸情服罪,觀審領事稱善,案遂結。越日,滿城張燈,書“官清民樂”。臨行,傾城夾道相送,爆竹煙橫數里。歸途中經揭陽聚德堂小憩,有老民數人來迎,士彬令沽酒同飲,席罷題聯語於壁間:“乙未仲冬,共話於聚德堂前,幾家父老;潮州刺史,原來是洞庭湖北,一介蒼生。”任潮五年,政績賢聲,一如治浙。
1898-1899年間,朝政日棘,李藉故請假開缺,粵制、撫再三慰留,十二上書,始得詔準。居官三十多年,往來京城十八載,九年宦浙,五年治潮。1899年底卸潮州事,有留別韓文公祠聯語云:“吾道非耶?六經之外無文章,韓山屹立;征夫遑止,太行之陽有盤谷,李願歸來。”既歸,築“石我國”吟詠寄興,以娛晚年。1913年壽終里第,臨終前自撰輓聯云:“身還天地萬緣了;筆蘸煙霞一笑存。”平生著作甚作甚豐,總名《石我集》。據《年譜》載,從64歲退居到78歲辭世,作詩七百餘首,除載《石我園圖詠》近百首刊印行世外,余均散失。晚年恬淡閒適,著書自娛,其《自題小像》一首,作了最準確的寫照:“徑曲荷池窄,身閒盡地寬。黃金苦留客,青眼懶看官。人以神仙譽,天教傀儡安。頑然一石叟,獨倚鐵欄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