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

鹿野

鹿野,讀作:yù yě,古代中國種族之一。一說為地域名,指中原一帶;二說指我國台灣台東縣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所夾之花東縱谷中有鹿野鄉,為台灣著名景區之一;三說為佛教中專指“鹿野苑 ”,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Vārānasī)以北約10公里處,為佛教發祥地。四說鹿野同時亦為越南一省名,一河名。即今同奈省,同奈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野
  • 外文名:lù yě
  • 注音:ㄌㄨˋ ㄧㄜˇ
  • 鹿野釋義:古種族名
概述,鹿野釋義,台東鹿野,佛教與鹿野,講說佛法與轉法輪,鹿野與“八正道”,鹿野與佛教創立,

概述

鹿野 拼音:lù yě ㄌㄨˋ ㄧㄜˇ
古代中國種族之一。一說為地域名,指中原一帶;
我國台灣台東縣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所夾之花東縱谷中有鹿野鄉,境內有卑南溪與其支流新武呂溪、鹿野溪流經,青山綠水,景致優美,為台灣著名景區之一;佛教中專指“鹿野苑 ”,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Vārānasī)以北約10公里處,為佛教發祥地。
印度鹿野遺址印度鹿野遺址

鹿野釋義

(1).古種族名。《呂氏春秋·恃君》:“ 大解 、 陵魚 、 其 、 鹿野 、 搖山 、 揚島 、 大人 之居,多無君。” 陳奇猷 校釋:“ 鹿野 ……當為種族名。”
(2).即 鹿野苑 。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欽鹿野 之華苑,羨 靈鷲 之名山。”自註:“ 鹿苑 ,說《四真諦》處。” 北魏 高允 《鹿苑賦》:“追鹿野之在昔,興三轉之高義。” 五代 齊己 《謝高輦先輩寄新唱和集》詩:“敢謂神仙手,多懷老比丘。編聯來 鹿野 ,酬唱在龍樓。參見“鹿野苑 ”。
(3) 鹿野為佛教創始之地。 鹿野苑,亦稱鹿野,即 Sārnāth,曾名為 Mrigadāva、Rishipattana、Isipatana,中文另名為仙人論處、仙人住處、仙人鹿園等),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Vārānasī)以北約1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輪處,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台東鹿野

鹿野,顧名思義原是處水草遍布、野鹿成群的大原野,清末,恆春有部分阿美族人遷居至此,後又有來自西部的漢人陸續移入,地方逐漸被開發後,鹿群隨之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便利的交通網路與富庶的農業榮象。
台灣台東鹿野鄉台灣台東鹿野鄉
鹿野因氣候、土壤、雨量等條件均佳,成為開發較早、成果最佳的茶區,加以鹿野視野開闊,井然的茶園景觀十分怡人,遂發展為一處休閒觀光茶園。現今鹿野觀光茶園總面積約300多公頃,茶園多集中於高台茶區一帶,茶園內多栽植烏龍茶系品種,以佛手、金萱、翠玉為主。由於氣候溫潤、緯度適中,加上海拔300~400公尺的利茶生長高度,春季萌芽期較其他茶區早,每年3月上旬即可採摘,而冬季採摘期又較晚,因此,福鹿茶區就以3月的早春茶及12月後的晚冬茶而著名。佛手茶是福鹿茶中最具特色的一種,為大陸四大茶種中香椽茶的一支,因葉片碩大,形似佛手而得名。佛手茶氣味獨特,入口不澀,且無刺激性。鹿野茶區於1986年自台北坪林茶區引進,至今儼然成為地方特色茶。
翱翔天地鹿野高台一帶處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交會處,高山屏障,氣流削弱,以致風勢適中,極利飛行活動,尤其適合初學者作飛行訓練;因此,每到南風盛行的夏、秋二季,總會吸引各地飛行高手齊集於高台飛行場,乘風飛翔。飛行降落場位於龍田國小後方的田園之中,目標顯著,地勢平整開闊,安全性極佳。降落場旁有條筆直跑道,是為動力滑翔翼專用跑道,是鹿野鄉另一個飛行勝地。

佛教與鹿野

佛教典故中,菩薩化現為鹿王,為了保護鹿群,將自己獻給了國王,而國王也因此感動,而建立了公園,以保護鹿群。該公園目前仍存在。當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頓悟後,向西步行3百里來到了這裡,尋找當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們闡述了生死輪迴、善惡因果、以及修行超脫之道。這裡被尊為法輪初轉之地。佛法傳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寶,在鹿野苑聚齊了。
鹿野在佛教中被稱為“初轉法輪處”,具有很高的地位。
悉達多結束苦行後,先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了他身上6年的積垢,隨後接受了河邊牧羊女供養的牛奶,恢復了體力。隨從他的5個人見他這樣做,都以為他放棄了信心和努力,便離開了他,前往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去繼續他們的苦行。
釋迦牟尼成佛後,就以大慈悲的心情,博大精深的智慧,不畏艱苦的精神,開始了40年不間斷的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活動。他最初說法,是到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隨侍過他的5個寺者阿若僑陳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花苑的第一次說法,在佛教稱為“初轉法輪”。

講說佛法與轉法輪

“輪”是印度古代戰爭中用的一種武器,它的形狀像個輪子。印度古代有一種傳說,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轉輪王,轉輪王出世時,空中就出現此輪,預示他前途無敵,這裡用輪來比喻佛所說的法。佛的法輪出現在世上,一切不正確的見解,不善的法都將破碎無餘,所以把說佛法叫做轉法輪。
釋迦牟尼當初出家的目的,是為了尋求解脫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
他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時,以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比喻,講述如何修道才能解脫煩惱永離苦海的真理。他所講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1、四諦;2、八正道;3、緣起論;4、三法印。這些是佛教的根本教義,是釋迦牟尼證悟以後所形成的自己獨特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觀念。
四諦,也稱四聖諦。“諦”是實在和真理的意思。四諦即苦、集、滅、道。
苦諦,是講世間存在的種種苦的現象,所謂“一切皆苦”。
集諦,是講造成痛苦的各種原因或根據。
滅諦,是講苦的斷滅,即斷滅一切產生苦的原因,達到佛教最後理想的無苦境界。
道諦,是講要實現佛教的最高理想所應遵循的途徑和方法。

鹿野與“八正道”

八正道,也稱八聖道、八支正道。主要是解釋要實現佛教最高理想的“道諦”,即必須遵循的八種途徑:1、正見(正確的見解);
2、正思維(正確的思維);
3、正語(正確的語言);
4、正業(正確的行為);
5、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規定的正當合法的生活);
6、正精進(正確的努力修練消滅一切煩惱,達到無憂寂靜);
7、正念(正確的思想,明記四諦等佛教真理);
8、正定(正確的修習禪定)。
佛教認為,人們按此來觀察、思考、說話、行動和生活,就可以達到涅槃的境地。涅槃的意思是圓寂,圓是智慧福德圓滿,寂是滅除了一切惑業,永恆寂靜,達到了最安樂的解脫境界。

鹿野與佛教創立

釋迦牟尼在鹿野初轉法輪這件事,是佛教的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因為從那時起,佛教就開始建立起來了。
從釋迦牟尼在鹿野初轉法輪時起,佛教開始具備了組成宗教團體的三個要素:領袖、理論、參加人員。這三個要素佛教稱為三寶:佛陀是佛寶;佛所說的佛法是法寶;佛的出家弟子的團體——僧伽是僧寶,稱之為寶,是因為它能夠令大眾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是極為尊貴的意思。釋迦牟尼開悟得道成為佛陀,形成了自己獨特認識世界的觀念,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使僑陳如等5人皈依佛,成為出家弟子,於 是形成了僧伽,所以從此佛教開始具足了三寶,創建起佛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