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四川省第一家私立博物館。私立的小型主題性博物館,收藏有自遠古到明清時期的石刻藝術品1000多件,以漢代到唐宋時期的佛教石刻藝術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 外文名稱: Mrgadava Museum of Stone Sculpture
  • 類別:自然博物館
  • 地點:四川成都
  • 竣工時間:2002年7月
  • 開放時間:09:00-17:00
  • 館藏精品:唐宋期間的石刻藝術品
  • 現任館長:鐘鳴先生
  • 門票信息:50元、30(學生證)
發展歷史,建築信息,地理環境,社會評價,

發展歷史

鐘鳴和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有時在夜裡猛然睡醒
鐘鳴依然覺得做私人博物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這件事上,已經耗費了經年的苦心與熱情。在他人生路上,如此浩大之“別業”、工程,也是第一次。
鐘鳴所創建的私人博物館———“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距離成都40公里,與巴蜀祖先望帝叢帝的陵廟相鄰。2000年初,這是西南地區第一家私立博物館。
站在博物館前,詩人鐘鳴豪邁地說,“這是我的博物館帝國。”他旨在以中國“南絲綢之路”為依託,收集漢代到唐宋的佛像雕刻。而博物館是他寫作時間最長的詩,耗費5年時間。
雖然報導已經零星出現在傳媒,私立博物館在中國還算是新鮮事物。最初,也只是個人行為,有人投錢,有人操作——到鄉下收東西,在那些崎嶇泥濘的山路上,開壞了三輛越野車。
收多了作什麼用?不能老是放在家裡面。2000年,國家新的文物法還在醞釀之中,他們嗅到,收藏市場化、公開化將是必然趨勢。也有人沒了信心,就退出了。堅持的那一個驗證了奇蹟。
2002年10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正式頒布,在之後出台的《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中,才首次將我國民間收藏納入了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事業之中,確立了民間收藏的合法地位。
確定了私人資本可以介入博物館,他們立即註冊了西南第一家私立博物館。鐘鳴稱之為“文化創意產業”,認為是經濟發展之後,後現代文明消費社會的標誌之一,並舉日本、英國、美國等經濟發達的國家為“旁證”。他認為,民間收藏規模會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專業化,以後可能會主流化,而“國家博物館已經落後,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國家博物館是正史,民間博物館是野史,自古以來,在史學上,都是野史補足正史。這是一個互補的關係。”

建築信息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位於四川成都郫縣新民鎮雲橋村,屬私立的小型主題性博物館,旨在收藏西南絲綢之路範圍內佛教石刻藝術品。主體建築面積990㎡。博物館主體設定於基地中最大的一塊林間平地上,其餘兩塊空地,一個作為前區和停車場,一個作為後勤附屬用房基地。竹林成為其間的自然分隔。路徑串連起各區域,沿途逐漸架起,臨空穿越慈竹林並引向蓮池上的入口。博物館採用展廳環繞中庭的布局,使參觀者在迂迴的行進路線中仍然保持中心性的定位。中庭二層高,採光利用各個建築獨立個體之間的間隙,而且朝向中庭的牆面都是按外牆處理的。利用建築體塊之間的間隙可以間斷地看見河流,與風景之間是一種經過限制和組織的關係。每個展區都有不同的採光方式,如縫隙光、天光或壁面反射光,它們之間的共同點是非日常化。博物館藏品以石刻為主題,在建築設計中,也希望表現一部“人造石”的建築故事。針對當地低下的施工技術以及事後改動隨意性極大的情況,採用 “框架結構、清水混凝土與頁岩磚組合牆”這一特殊的混成工藝,利用組合牆內層的磚作為內模以保證混凝土澆築的垂直度,同時成為“軟襯”以應付事後的開槽改動等。整個主體部分清水混凝土外壁採用凸凹窄條模板,一是為了形成明確的肌理,增加外牆的質感和可讀性,同時,粗獷而較細小的分格可以掩飾由於澆築工藝生疏而可能帶來的瑕疵。主體之外的局部圍護附著部分採用露卵石骨料的作法,場地景觀部分堤壩意味的矮牆採用卵石碼砌,局部下挖的坑窪部分露出薄土下的卵石沉積。由上而下,從直接到間接,表現場地地質與建造材料之間的關係。
建築設計獲得歐洲建築權威(AEDES)的好評,並獲得美國建築實錄獎--中國建築獎

地理環境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位於古蜀文化發源地—郫縣境內,距成都市區20公里。
四川成都郫縣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該館由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於2000年落戶新民場鎮徐堰河畔的雲橋村和淨菊村,占地面積100餘畝,總投資4000萬元。屬私立的小型主題性博物館,旨在收藏西南絲綢之路範圍內佛教石刻藝術品。館內石展藝術品已達2000多件,內容豐富,極具文化底蘊。園內綠化較好地保留了川西民居農家竹林的自然風貌,林木茂盛,綠樹如蔭,落成後獲得多項國內外建築界大獎。

社會評價

郫縣作為古蜀文明起源的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鹿野苑提供了生存發展的土壤,博物館集石刻藝術品的收藏、研究、展覽為一體,主要從事石刻文化藝術的交流與發展。博物館正逐步建成會議培訓型酒店,集文化傳播、餐飲、娛樂、會議培訓、休閒度假、住宿、商務於一體,吸引了各地各屆高層次的文化人士前來參觀考察,為進一步挖掘古蜀文化內涵,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