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鹽城市人民政府201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城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3年
- 類別:地方法規
- 性質:報告
2009年工作回顧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極其困難複雜的巨觀經濟環境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能夠取得上述成績,實屬不易。這是各地、各部門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主動作為、奮力拚搏的結果,凝聚著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員,並通過你們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人民解放軍駐鹽部隊和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愛國人士和人民團體,向省屬駐鹽各單位,向熱心支持鹽城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消費和出口對經濟成長的拉動力不夠強,擴大需求存在較大制約;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傳統產業比重偏高,現代服務業發展還不快;就業形勢仍然嚴峻,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難度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與人民民眾的新期待還有差距;政府機關作風有待改進,行政服務效能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10年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2010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委五屆六次全體會議的部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著力鞏固和發展經濟向好勢頭,著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推進沿海開發,著力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全面實現“十一五”目標。
按照這一要求,今年(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均提高1.5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投資增長30%,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註冊外資實際到賬增長20%,出口總額增長20%;萬元GDP能耗下降5.3%,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削減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5‰以內,全市城市化率達到48%。這些發展目標是立足鹽城實際確定的,既充分考慮到與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2011年全市總體上全面達小康目標相銜接,又體現了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五屆六次全體會議提出的新要求。對這些目標任務,我們在確保完成的基礎上,力爭完成得更好一些。
針對巨觀形勢和鹽城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實現今年(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更大力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建立以現代農業為基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更加注重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二是堅持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作為推進結構調整的關鍵舉措。著眼後危機時代競爭要求,把握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抓住當前國家和省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機遇,集中力量培植我市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三是堅持把提高投資效益作為促進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重要保障。在繼續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最佳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嚴格按照政策導向和產業定位新上項目、增加投資,著力抓好竣工項目的投產達效,儘快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進一步提高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份額。四是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注重運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各類矛盾和問題,把政府調控和市場機制有效結合起來,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凝心聚力,加快發展。五是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工作。堅定不移地落實富民優先方針,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更大力度推動公共資源配置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努力形成和諧穩定的新局面。
鞏固和發展經濟向好勢頭
提高出口和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份額。抓住當前國際貿易市場恢復性增長的機遇,穩定傳統出口市場,大力開拓東協、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培植十家出口超5000萬美元、百家出口超500萬美元、千家出口超100萬美元企業,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改善出口結構,促進外貿出口加快回升。加快服務業發展,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大力推進市現代物流園區、大豐港物流園區等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實施蘇寧電器蘇北物流中心、市開發區國際軟體園與服務外包基地、汽車物流等重點項目,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互動發展。發展文化、出版、體育健身以及社區服務、家政服務、諮詢服務等服務型消費,規劃建設城南大型遊樂場。藉助上海世博會平台,推動旅遊業加快發展。積極推進丹頂鶴保護區和大豐麋鹿保護區新增重點項目建設,新四軍紀念館爭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進一步拓展消費空間,穩定汽車、住房、通訊等熱點消費,加大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實施力度,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激活農村消費市場。加快城鄉消費場所和服務體系的提檔升級,最佳化消費環境。
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努力實現居者有其屋。在市區新增700套合計3.5萬平方米住房用於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20萬平方米。編制2010-2012年住房建設規劃,改善住房供應結構,今年(2010年)開發建設60萬平方米中低價位商品房和200萬平方米以上的普通商品房,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費。放寬購房入戶及教育、社保等相關配套政策,吸引投資者、創業者在鹽城定居。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土地供應管理,有效控制土地出讓規模和價格;加強商品房竣工驗收和銷售管理,保證住房質量,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強化政策和要素支持。加大財政投入,保障中央新增擴內需項目配套資金和政府性投資項目所需資金。大力扶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發展,市財政今年(2010年)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科技平台建設和企業技改等。對應稅銷售超億元的工業企業,將出台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支持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公司擴大產能、開拓市場,實現產銷33萬輛乘用車目標。落實各項減稅、減費政策,減輕企業和創業者稅費負擔。加強銀企對接,促進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調整信貸結構。加大招商引行力度,加快全市擔保體系建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政策性擔保公司,組建市級再擔保公司,著力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加強經濟運行調節,深化“三服務”工作,抓好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保障,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和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更大力度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把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作為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轉型升級的結合點,建立健全政府、開發區、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全市科技創新水平。對各地研發投入情況加大考核力度,促進公共創新平台建設,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在市區規劃建設城南科技城,儘快建設科技商務中心、現代工業設計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科技創業中心、城市發展設計中心等重點項目。11個省級開發區年內都要建立1個以上公共研發平台和孵化中心。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普遍建立研發中心,重點抓好國家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中建材環保研究院等項目建設,爭取新創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1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50家,建立市級研發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200家。加快推進全市企業的技術改造,深入實施“千企千萬”工程,全年完成企業技改投入100億元以上,全面推進紡織、機械、化工等傳統產業的提檔升級,淘汰落後產能。
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充分利用我市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積極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綠色增長。抓好節能減排,確保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嚴格實施建設項目能耗審核制度,嚴把高能耗建設項目和高能耗產品準入關。在全市範圍內加強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加快建設市區城北污水處理廠一期、城南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深入實施蟒蛇河、通榆河、射陽河“清水走廊”三年行動計畫,對飲用水源等重點生態區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加快生態市和綠色鹽城建設步伐,抓好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生態工業園區、生態農場、綠色社區等十大類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建設,以沿海造林、村莊綠化、綠色通道、農田林網和城鎮綠化為重點,組織實施百項造林綠化工程,新增造林34萬畝,爭創國家園林城市。
努力開創沿海開發新局面
加快推進港城建設。高起點編制沿海港城建設規劃,著力解決好布局、功能、特色問題。鼓勵有條件的縣(市)行政中心東移臨海,促進港城快速崛起。加快港城啟動區建設,著力做好行政服務、商貿、商務服務和居住配套等重點項目建設,為推進港口開發和臨港產業發展提供支撐。積極探索市、縣、鎮共同推進港城建設的新途徑。
著力突破沿海重大產業項目。圍繞建設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工業基地目標,加快實施響水裕廊100萬噸重油裂解、濱海煤化工、射陽益海糧油二期、大豐港木材加工、東台新材料等20個重大產業項目。大力推進陳家港電廠、射陽港電廠“上大壓小”工程建設,基本建成沿海100萬千瓦陸上風電場,開工建設濱海港區中電投儲配煤中心和東台國華、大豐華電及龍源等海上風電場,加快東台、大豐、射陽、響水等地面光伏電站建設。實施市開發區太陽能電池、鹽都5兆瓦海上風機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強臨港經濟區建設,積極推進沿海風電、船舶、鹽化工、泵閥、港口機械、碳纖維、海洋醫藥、海洋食品等產業園區建設,力爭快出形象、早見成效。臨港經濟區要爭創省級開發區,有條件的爭取設立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圍繞沿海產業發展重點,繼續與國家和省做好規劃、政策和項目對接工作,大力推進沿海專題招商,形成更多的產業投資。 科學組織灘涂圍墾和綜合開發。加快編制我市海域灘涂圍墾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明確135萬畝灘涂圍墾的布局、時序、方向和重點工程,全面啟動實施東台100萬畝灘涂圍墾綜合開發試驗工程,抓緊組織開展條子泥40萬畝灘涂圍墾項目的技術論證和方案比選,為儘快開工“江蘇灘涂第一圍”創造條件。堅持科學開發,創新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統籌安排好產業開發、城鎮建設、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努力走出灘涂開發利用新路子。
以日韓港台為重點深化對外開放合作。強化對日韓港台的招商引資工作,努力實現利用外資新突破,保持利用外資總量領先蘇北。結合我市產業發展需要,著力引進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汽車、造船、食品加工以及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日韓港台企業來鹽投資。充分發揮駐外經貿聯絡機構的作用,與日韓港台大企業、重要工商團體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繫,不斷拓展新的合作領域。今年(2010年),每個縣(市、區)和市開發區確保招引3個以上投資超3000萬美元項目,全市利用日韓港台資本占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80%以上。進一步強化全市11個省級開發區的載體建設,堅持建區與造城雙輪驅動,完善功能配套,增強對重大外資項目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大力推進南北掛鈎和鹽滬合作共建開發區,提高區域合作水平。加大市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工作力度,促進各個省級開發區在全省進位爭先。
紮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進一步加快城市化進程。堅持把推進城市化作為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加快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全市城市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左右。圍繞建設特大城市的定位,繼續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今年(2010年)大市區組織實施10大類108個城建重點項目,年內完成投資200億元。按照成環成網的要求,加快推進市區道路、橋樑建設。開工建設“田字型”快速道路系統,年內基本完成范公路、青年路建設。實施開放大道整治和毓龍路西延改造工程,建成世紀大道通榆河大橋、331省道通榆河大橋及新長鐵路下穿隧道工程、新都路串場河橋改造工程。加大老城改造力度,推進先鋒島綜合開發,完成劇場路、酒廠路、勸業場等地段成片拆遷工作,開工建設蘇寧、同曦國際購物廣場和建軍路地下商業街,支持商業大廈、人民商場重建、擴建,構建建軍路核心商業區。加快城南新區建設,重點加強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和居住區開發,推進行政商務中心區、金融集聚區建設。加快亭湖河東片區和鹽都西南片區、市開發區中心區建設,努力打造區級城市中心。加強城市管理和環境綜合整治,有序安排城中村改造,加大對違法違章建築的查處力度,強化市區公共運輸管理,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加強“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宣傳引導,完善相關政策,營造有利於城市拆遷、建設和發展的良好氛圍。紮實開展“四城同創”活動,全面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增強城市軟實力。大力推進縣城和重點鎮建設,引導各縣(市)圍繞2020年前建成中等以上城市的目標,制定縣城建設三年計畫,明確近期重點建設任務,提高規劃建設水平。合理安排50個重點鎮的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聚集、村落分布等空間布局,確定工業、居住、公共配套等功能分區,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推進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引導在城鎮工作和生活的農民有序轉為市民。
推進城鄉統籌試點工作。堅持規劃引領,上半年全面完成各類規劃的編制工作,確保城鄉統籌發展規劃與城鎮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有機銜接。組織21個試點鎮村編排今後三年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功能性項目實施計畫,加大推進力度,促進城鄉基礎設施有效對接、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公共服務逐步均等,確保各個試點鎮村年內建成2-3個重點項目,逐步形成一批功能較全、形態新穎的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鼓勵試點鎮村大膽改革創新,積極探索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途徑、新機制,為在全市範圍內擴大試點積累經驗。推進鄉鎮區劃調整和農村集中居住點整合工作,加快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提高農民居住的集中度、成套率和綜合配套水平。
構建城鄉一體的交通體系。加快建設市區到各縣(市)城、沿海港城的1小時快速交通圈,確保10月18日前完成204國道全線改造,年底前完成231省道鹽都段建設任務,實施連線建湖、阜寧、亭湖的234省道改造工程和亭湖至大豐段的226省道改造工程。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和路網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危舊橋樑改造200座。完善農村公共運輸配套設施,推進“路、站、運”一體化建設,將全市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提高到95%。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社會事業重點項目建設。切實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最佳化社會事業資源布局,加快公共事業設施建設,滿足人民民眾對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基本需求。在市區組織實施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40個社會事業重點項目,年內完成總投資43億元。加大市區教育資源整合力度,提高義務教育辦學規模和水平。完成鹽城一小等三所學校整合重建,實施解放路實驗學校南校區擴建;在亭湖、鹽都新區分別新建一所高中、一所九年制學校和一所幼稚園;市開發區新建一所幼稚園;城南新區開工建設鹽城中學城南校區,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合理布局。加強公共衛生事業建設,新建、改擴建市區10所醫院,在城南新區新建一所三級綜合醫院,亭湖新區新建一所二級綜合醫院,市開發區新建一所三級婦幼保健醫院,開工建設市二院傳染病病房樓、市四院精神科病房樓,加快市三院新區醫院建設,年內建成市中醫院門急診樓和市衛生監督所業務樓,推動大市區醫療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衛生體系。推進文化鹽城建設,實施廣播電視塔、市圖書館新館、市博物館、雜技大世界、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文化設施項目,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復建護國永福禪寺。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加快城南體育中心一期工程建設,開工建設建軍路全民健身中心,完善社區健身網點。加強社會事業公共設施的管理,提高運營水平和社會效益。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人口普查工作。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做好新聞出版、網路管理、檔案、地方志、地名管理、民族宗教、防震減災、人民防空、關心下一代和殘疾人事業等方面工作。確保完成援建災區任務。
繼續為民眾辦好實事。今年(2010年)繼續為民興辦28件實事,進一步解決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年確保新增就業6萬人,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萬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000人,扶持創業10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萬人,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逐步消除農村“零轉移家庭”。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快推進鹽龍湖工程建設,續建區域供水一期工程,完成城東水廠擴建工程,實施惠及40萬農民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努力為民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繼續推進市區老小區、易淹片區和后街背巷整治,市區技防小區建成率提高到85%以上;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萬座、無害化戶廁11.3萬座;整治室外農貿市場和流動攤點,新建、改造8個農貿市場,建設一批管理規範的特色經營場所;新增公車100輛,最佳化運行線路和運營時段安排。關心困難民眾和社會弱勢群體,市、縣兩級普遍建立殘疾人庇護安養中心,在市區建設一所為殘疾兒童提供義務教育的學校。推進老年公益事業,新建一處市級老年公寓和亭湖區、鹽都區示範養老院。對計畫生育特困家庭給予獎勵扶助,讓人均年收入低於2500元的農戶全部脫貧。推進“慰烈工程”建設,清明節前將散葬烈士墓全部遷入烈士陵園。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圍繞化解社會矛盾、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深入開展法治江蘇、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法治鄉(鎮)、民主法治村(社區)和無邪教地區創建活動,繼續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完善利益訴求的協調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完善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完善平安社會的綜合治理機制,深入推進平安鹽城建設。進一步強化安全發展理念,開展創建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活動,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深化食品藥品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積極推進安全生產考核訓練基地建設,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為經濟困難民眾無償提供法律援助。紮實推進“雙擁”共建活動,密切軍政、軍民關係,創建新一輪“全國雙擁模範城”。
堅持改革創新推進發展
著力破解發展難題。拓寬思路,創新機制,努力解決發展中的土地、資金、人才等瓶頸問題。全面啟動萬頃良田建設一期工程,做好射陽鹽場1.58萬畝土地復墾工作,開展農村土地整治活動,用好用活存量用地市場化配置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想方設法盤活存量土地,發揮我市土地資源優勢,促進重大項目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完善投資機制,促進投融資平台健康發展。加強對市、縣兩級政府投融資平台的管理,強化審計監督,確保規範運作。大力推進企業重組、上市、發債等工作,爭取新增上市企業2-3家,發債融資25億元。大力實施“330”重點人才工程,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人才培養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努力建設創新型、服務型政府。不斷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務質量。以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入推進機關作風建設和效能建設,切實履行好服務發展、保障民生和維護穩定的基本職能。加強調查研究,創新發展理念,精心謀劃切合鹽城實際的發展戰略,倡導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益和水平。組織做好“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規範行政行為。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提高辦成率。加快電子政務網路工程建設,完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加強與人民民眾的溝通,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媒體監督。切實加強政府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對政府公共投資項目的跟蹤審計和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