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展狀況,特點與分類,起源和發展,價值分類,民俗價值,審美價值,教育價值,經濟價值,傳承,
發展狀況
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在中國民間也叫面花,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中饋贈、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誌,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淵源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漢代時期,人們把麵粉蒸製了一定的形象,為食用增強裝飾效果。
到了明代,麵塑逐漸脫離食用,演變成單純藝術形式獨立存在,一些身背工具箱,四處奔波的麵塑藝人出現在繁華鬧市,以此為生計,進一步促進了藝術水平的提高。
近代,受文人藝術的影響,麵塑的內容和形式不斷出新,其藝術魅力同樣為許多王公貴族所動。他們不惜重金訂購,或作賀禮饋贈親朋,或作陳設擺放自家案頭。麵塑由街頭轉向登堂入室,從此身價百倍,整體水平產生質的飛躍,表現手段和表現技巧日臻成熟完善。
現代麵塑藝術以它絕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睞,這正是因為它所注入的時代文化的積澱和創作者不斷進取的熱情和才思,使得它成為一種出於俗而脫於俗的樸素文化。它在民間自由地按照自身規律生存和發展,有了它少受污染的民間特色,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對流中以其獨特、完整的形象俏立於民間藝術之林。
麵塑的原料主要是麵粉或經過加工配置的複合軟陶質材料。它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不同於彩塑作品是成形後再著色,麵塑是由事先已經染色的麵團巧妙地組合而成,充分體現了創作者巧妙的心思和細膩的手法。一件完整的作品歷經構思設計、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乾化、包裝等過程, 在捏制中採用了揉、捏、壓、搓、滾、碾、撥、切等多種技法,作品形態逼真,色彩鮮艷。由於防腐、防裂技術的不斷改進,有的作品可以保存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特點與分類
麵塑藝術的特點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泥塑的步驟),還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麵塑實際上是饃,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後,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主要出現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於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等方面。農家把已蒸好的各種麵塑花擺在諸神前,其中豬頭形麵塑俗稱"大供",另外還有花模、花果模、禮模、饃玩具等。制面饃的工具十分簡單: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紅棗、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發麵技術,按照式樣進行捏制,那么一個鮮活的面模形象就會脫穎而出。"
起源和發展
說起麵塑的起源,其實很平常。我國古代民間很多地方流傳著逢年過節慶喜時用麵粉做“餑餑”、“棗花”、“月糕”、“面魚”、“面羊”的風俗 , 這些麵食一般 是作為蘊含祝福意義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這些用面做的“果實花樣”既好吃,又好看,還蘊含著求吉納福的祝願,深受人們喜愛。慢慢的也就出現專門的捏麵人 的師傅,用模子或者手捏成各種人物、動物擺到街市上,沿街叫賣,那些彩色的麵人兒逐漸就成了專供欣賞的傳統民間工藝。
麵塑起源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證,現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於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地區的唐代永徽四年( 653 年)的面制女俑頭、男俑上半身像和面豬。到了宋 代,捏麵人已經成為民間節令很流行的習俗。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面造棗錮,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 燕”,“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靨兒,謂之果實花樣”。當時麵點,有“甲冑”人物、“戲曲”人物、“孩兒鳥獸”、“飛燕形狀”等,可謂“奇巧百端”。明清時期,藝術麵塑已經成為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成為麵塑藝人最重要的謀生手段。現有菏澤古碑為證,清代鹹豐二年( 1852 年),山東菏澤穆李莊做泥塑的王清源、郭 湘雲與當地做“花供”的藝人採用染色的小麥粉與糯米粉捏成小人(當地俗稱“捏麵人”)銷售,很受歡迎,菏澤麵塑藝人走南創北,影響全國,才有了後來各地麵塑名家。光緒年間,天津出了一位“面人張”。他早年抄錄戲曲,擅長校勘,人稱“百本張”, 捏麵人的藝術精湛,可惜其技藝在晚年失傳。
我們所熟悉的近現代麵塑名家,山東“面人李”李俊興為代表的李芳清、李芳格、何小錚、穆緒建等。北京“面人湯”湯子博( 1881-1971 )為代表的 曹儀策 、郎紹安( 1910- )潘樹華、湯樹國、張寶淋等。上海以“面人趙”趙闊明為代表的趙艷淋、趙鳳淋等。天津的仕女麵塑王的、深圳的武將麵塑潚占行等各地也出現了麵塑新秀。。
捏麵塑用的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摻和而成,並需要加適量的蜂蜜、甘油等,這樣不容易腐裂。然後經過揉勻、調色,製成各種彩色的面。面有粘性 , 在捏面之前 要用黃蠟潤手。有時還要採用羊毛、羽毛、絲線、棉花等材料,來製作人物的鬍鬚、頭髮、冠頂之類,增加面人的生動性。所使用的工具極其簡單,主要是撥子、梳 子、篦子和剪刀。撥子有竹質的、角質的、也有樹脂的,可以自己製作。
麵塑的形象多是傳統戲曲、四大名著、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動物。比如劉備、關羽、張飛、福祿壽、八仙、嫦娥、哪吒、唐僧 師徒、楊家將、水滸英雄、十二釵、白毛女、葫蘆娃、蠟筆小新、奧特曼等。當然時髦因素也會影響麵塑的創作,如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造型就 被麵塑藝人們捏制出來,且銷路甚好。
由於麵團的可塑性強,在捏塑過程中很容易把握麵塑的造型,麵塑藝人通過揉、搓、擠、壓、團、挑、按、撥等造型技巧,先把面人的頭部或身體做出來,再加手,配以相關的道具。頃刻之間,就把千姿百態的人物、動物形象完成了!妙肖傳神、活靈活現,令人讚嘆不已!
價值分類
麵塑藝術的價值意義體現在四個方面:
民俗價值
麵塑是世代相傳的民俗藝術,流行在我國黃河內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各地風俗習慣不同,也使得面 塑的品種豐富。“禮從宜、事從俗”,民俗活動的需要直接促進了麵塑的發展,麵塑也被賦予不同的吉祥含義。比如春節的時候,做成“蓮花”和“魚形”的麵塑, 表示“連年有餘”;婚禮上送龍鳳、鴛鴦、石榴形狀的“喜餑餑”,祝願新人生活美滿、多子多福。孩子滿月,外婆家送給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 子”,祈求“圓滿”。陝西一帶的農村很注重麵塑,在拜年、賀喜、祝壽、探親、祭祀的時候往往帶著些“喜慶花糕”(也稱“花饃”),這些造型不同的花糕與不 同的民俗相互呼應,形成一道亮麗的民俗文化景觀。恩 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說:“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於代表性的特徵”,沒錯!麵塑其實是一種民俗文化的符號,是原汁原味的鄉土藝 術。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家鄉長期的民俗行為和精神的薰陶中形成的民俗心理總容易被地方特徵明顯的藝術形式喚起心中的鄉土情感。
審美價值
麵塑藝術的特點是造型完整飽滿,造型略有誇張,手法簡練、注重神氣,淳樸敦厚、色彩艷麗,讓人覺得親切自然。
麵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突出文官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武官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態龍鐘、脊背彎曲;女性削肩細腰、亭亭玉立;兒童虎頭虎 腦、憨態可掬。在一組麵塑中,則注重場景氣氛的營造,每個人物的神情姿態個性分明,但卻緊密圍繞著情節,烘托主題。對動物的塑造則突出起溫順可親、喜慶祥 和的一面,而不是誇大其兇猛的生物特徵。
麵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藝、質樸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誠如日本著名民藝學者柳宗悅( 1889- 1961 )說的那樣:民藝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眾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藝品之美屬於親切溫潤之美,在充滿虛偽、流於病態、缺乏情愛的今天,難道不應 該感激這些能夠撫慰人類心靈的藝術美嗎?誰也不能不承認,當美發自自然之時,當美與民眾交融之時,並且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才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人類生 活。
教育價值
麵塑絕不僅是個玩賞品,它具有很強的社會教育功能。如同西方人說哥德式教堂里的玻璃彩畫是無字的《聖經》一樣,麵塑藝術也以其形象傳達著一個個 動人的故事。人們可以通過麵塑的孫悟空、豬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滸英雄等形象給孩子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從而在潛移默化之間啟迪孩子的智慧。同時,對 於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民間藝術總會帶來莫大的驚喜。
經濟價值
麵塑一直是一種謀生的行當,但它又屬於傳統的手工藝,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物,其價值有獨特的地方。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麵塑這種“小玩意兒” 更能顯示其文化魅力。傳統的麵塑藝人是“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的街頭藝人,很少有系統的知識,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麵塑就是在這樣的普通民眾手中開出美 麗的花朵。那應該是一種虔誠信仰和喜慶心情的結晶!因此,麵塑藝術品總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傳承
麵塑的傳承與很多中國其他傳統民間藝術一樣,一般採取口傳身授傳承,祖輩相傳,師徒相傳,而沒有專門的學校機構去傳播。傳統的麵塑藝人是“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 的街頭藝人,很少有系統的知識,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麵塑就是在這樣的普通民眾手中開出美麗的花朵。那應該是一種虔誠信仰和喜慶心情的結晶!如今的麵塑藝 人,我們稱之為民間藝術家,他們的境況是怎樣的呢?
來自山東麵塑藝術之鄉的 溫兆國 ,現在是天津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古文化街民族民間展示隊隊員。其家庭從事麵塑藝術製作已經三代,他不僅繼承了祖傳的技 藝,還大膽創新,把現代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融合到麵塑藝術中去,拓展了麵塑的表現形式,自己的技藝不斷升華。捏制一件麵塑作品準確迅速、色彩鮮艷、簡 潔明快、質樸敦厚,令人愛不釋手。他在古文化街擺攤邊做邊賣,攤子前面總是擠滿了觀眾,爭相購買。每個麵塑根據大小賣五到十元錢,一天下來收入不菲。杭 州河坊街上的“面人徐” 徐士軍 是山東齊河人,今年四十三歲,繼承祖傳的麵塑技藝。 1998 年來到杭州,最初在西湖邊上擺攤, 2001 年,得知河坊街被開發 為仿古街,他就去租了個攤位,每天的攤位費近百元。他說他們一家都做麵塑,收入還不錯。面人徐的作品造型生動精細,色彩濃艷。不管是那紅面長髯、英武忠義 的綠袍關公,生性機靈、瀟灑率真的美猴王,還是各種生肖動物,無不活靈活現。他還為真人現場捏相,這個工藝比較複雜,難度較大,收費也較高。為了達到“傳 神寫照”,他平時也看一些美術、解剖學的書籍。
揚 州麵塑藝人 何傳俊 ,是揚派麵塑的代表人物。他祖籍興化,祖上從事捏麵人的行業已經八代。他從小就繼承祖傳的手藝,跟著戲班闖蕩南北,塑造很多戲曲人物。上 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定居揚州,後來在揚州瘦西湖公園裡的綠蔭亭擺攤捏麵人。他捏塑的人物、飛禽、走獸,姿態各異 , 神情畢肖,栩栩如生。由於技藝功底深厚,佳 作疊出,何傳俊曾先後赴上海、深圳兩地傳藝,並兩度應邀去日本進行技藝表演,贏得國內外觀眾對他“技術精益求精,手藝巧奪天工”的讚譽。如今何師傅已經退 休了,他的手藝被女兒 何燕蘭 所繼承。何燕蘭在瘦西湖捏麵人已經有五年了,製作的題材除了傳統的戲曲人物和生肖動物外,還有頗具當地特色的揚州八怪形象,作 品於簡約中見潑辣、飽滿中見誇張。
無 庸置疑,麵塑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對傳統的依賴性強,傳承的面太窄,定位始終是民間手藝,不被學校教育所重視。儘管偶爾有個別麵塑藝人被請進藝術學院的課堂教 過學生做麵塑,也只是短暫的,更沒有聽說有哪位高等藝術學院的學生去從事麵塑行業的。麵塑藝術世代相傳發展到現在,沒有專門的教育機構或者教育家;經營的 方式從挑著挑子走南闖北逐漸變成了在城市的步行街上擺個固定攤位,琳琅滿目的面人成為旅遊紀念品,滿足著遊人獵奇的目光。
在 這經濟日趨全球化的時代,都市文明強大的誘惑力使地方民俗文化日益崩潰。麵塑等民間藝術承載著深刻的民俗精神,他們就是華夏民族的文化遺產啊!傳統社會中 因為“重道輕器”思想的原因已經造成很多技藝的丟失,如今在 21 世紀,在這個充滿非物質文化遺產拯救的時代,我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面人?
麵塑藝術依託民俗而生,卻要順應時代而變,變則活。沿著“建立機制、組織協會、擴大宣傳、普及教育、抓住機遇、與時俱進、打造品牌”的發展道路,麵塑藝術將走出一片輝煌的天地。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傳著很多民間工藝。據《百科知識詞典》解釋,“民間工藝”是指農村、牧區、漁場、城鎮勞動者所創造的工藝美術品,與宮廷工藝相對而言,特徵為: 1 、材料簡單、便宜,常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2 、加工樸素、單純、簡練,體現了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審美素質。 3 、作者廣泛,技藝代代相傳,保留了較多的民族傳統。 4 、民族風俗和地方特色濃厚。民間工藝的種類很多,如:皮影、剪紙、蠟染、泥塑等,其中,麵塑作為民間工藝的一枝奇葩千百年來一直綻放著獨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