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市工業經濟穩增長促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鹹陽市工業經濟穩增長促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已經鹹陽市政府第七十二次常務會議通過,鹹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9月18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陽市工業經濟穩增長促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 頒布時間:2021年9月18日
  • 發布單位:鹹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全文

為了全力穩增長促投資,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21年全省工業穩增長促投資若干措施的通知》(陝政辦發〔2021〕11號)要求,結合市委辦市政府辦《關於印發<鹹陽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鹹辦字〔2021〕46號)精神,現就鹹陽市工業經濟穩增長促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如下措施。
一、堅持目標導向,奮力追趕超越
1、“十四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左右,到2025年力爭達到4000億元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到2025年力爭達到1255億元左右;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左右,到2025年力爭達到910億元以上。(市發改委、市工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鼓勵支持秦都區、興平市、三原縣、彬州市和渭城區等工業占比超過或接近全市10%的縣市區加快發展,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速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促進其他縣市區挖存量、擴增量,對標省市增速,全力以赴穩定工業增長,奮力追趕超越。(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延鏈補鏈強鏈
3、實行工業經濟增量提質工作專班推進制度。到2025年,清潔低碳能化工業產值達到1300億元左右,電子工業產值達到600億元左右,新能源汽車(氫能源)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左右,智慧型製造產業產值達到600億元左右,現代醫藥產值達到300億元左右,食品工業產值達到600億元左右,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左右。(各工業經濟增量提質工作專班負責)
4、按照“544”產業體系,加快引進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每年引進“鏈主”及鏈條企業項目投資額不低於1000億元。(各工業經濟增量提質工作專班、各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5、發揮7個工業經濟增量提質工作專班和各個特色產業鏈工作專班作用,開展產業規劃、產業論證推介等工作,並給予一定專項經費支持。(各工業經濟增量提質工作專班和特色產業鏈工作專班牽頭單位、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發揮重點工業企業作用,強化穩增長基礎
6、鼓勵製造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對年度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0億元、100億元、150億元和200億元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40萬元和50萬元進檔獎勵。年度營業收入突破250億元以上製造業企業,給予100萬元穩增長獎勵。(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7、將工業穩增長目標納入市屬國有企業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其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比上年同期增長10%以上。(市國資委負責)
8、支持大型企業搭建產業鏈供需對接平台,鼓勵企業參加各種展銷會,不斷拓展國內外市場,提升產銷率。鼓勵市域內企業互采互購,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工業企業與市內配套企業建立長期供銷協定。(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創新驅動,推進科技創新與套用
9、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鹹陽核心區建設為突破口,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攻克一批產業鏈“卡脖子”問題,全面打通重點產業鏈堵點、痛點。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不斷推動科技創新與套用,對新引進的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中青年領導人才及創新團隊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0、鼓勵企業創建中省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質量標桿示範企業、工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企業申報省級“工業精品”和“新產品”證書項目,並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促進兩化融合發展
11、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加快網際網路平台建設,打造一批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促進工業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對進入工信部、省工信廳試點示範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獎勵。對工信部兩化融合貫標認證取得證書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2、鼓勵企業開展上雲行動,加快鹹陽市工業網際網路雲平台建設。鼓勵企業參與國家和省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數位化典型套用場景、數字經濟、工業APP解決方案試點示範項目。(市工信局、市大數據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13、推動縣域工業集中區最佳化整合。按照“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的要求,紮實推進園區最佳化整合,圍繞縣域主導產業,進一步完善產業規劃,明確產業定位,實現產業布局合理、產業特色突出、土地集約高效的目標,不斷促進縣域工業集中區高質量發展。對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高的重點建設縣域工業園區、特色專業園區給予資金支持。(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大對工業園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鼓勵和支持縣域工業園區加大標準化廠房建設、“雙創”基地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的支持力度,開展“畝均效益”評價,促進中小微企業聚集發展,提升園區承載力。(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支持中小企業增量提質
15、圍繞全省民營企業“千企示範、萬企轉型”和“網際網路+”中小企業創業創新行動計畫,推動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和質量雙提升。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民營經濟訴求回響平台(陝企通)作用,及時受理和協調解決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市工信局負責)
16、建立“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單項冠軍”、和“小巨人”後備企業培育庫,對當年新認定的中省“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7、對當年新增產能項目和有望納規企業予以重點幫扶,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增規模企業,每戶獎勵20萬元。(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8、加大對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支持力度,對國家級、省級當年新認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工業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
19、合理布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結構,優先確定工業用地規模,按照計畫跟著項目走原則,對納入國家和省級重點項目清單工業項目,實行年度土地利用計畫實報實銷。“十四五”期間,各縣市區每年新增土地指標用於工業項目比例不低於60%。(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0、按照“544”產業體系,謀劃一批高質量重點工業項目,力爭每年新開工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個,30—50億元工業項目5個,10—30億元工業項目15個,5—10億元工業項目20個。(市發改委、市招商局、各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1、加快工業企業技改轉型,每年實施技術改造工業企業不少於80家,完成技術改造投資年均不少於60億元。建立市、縣兩級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庫,按月監測項目進展情況,每季度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督導,每個縣市區每年實施8個以上技改項目。市財政列支專項資金,對市級工業轉型升級項目予以支持,對產業龍頭帶動性強的轉型升級項目給予單個項目不超過80萬元資金支持。(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2、對全市重點工業項目,總投資5億元以上、且當年9月底前投資額超過年度計畫投資額80%及以上的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獎勵。(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3、對投資2000萬元以上、貸款500萬元以上、當年9月底前投產新增產能項目,予以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九、推動能化工業升級,促進工業綠色發展
24、按照“穩產高效”的原則,在確保全全生產的前提下滿產達效,指導和鼓勵煤炭企業穩定生產、達產滿產,發揮煤炭行業對工業穩增長支撐作用。(市煤炭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5、鼓勵和支持重點用能工業企業,加快清潔能源替代,不斷降低碳排放,推動光伏電力、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升清潔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對節能示範企業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市發改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6、加快人口密集區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加快搬遷改造;加快橡膠企業退城入園,對新材料產業園每年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市工信局、市財政局、相關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7、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綠色發展,持續深化傳統製造業綠色化改造,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助力工業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認定為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績效A級企業給予一定獎補。(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強化企業人才培育和金融支持,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
28、實施“能級提升”計畫,強化企業人才培育,做好產業領軍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工作,實施創新型企業家培育,積極組織企業參加高端人才論壇,加大企業經營管理隊伍人才培訓,打造現代企業家團隊。每年列支專項經費,用於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及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9、市域內企業在上海、深圳、北京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給予每家企業最高1000萬元支持。由省外遷入的上市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企業一次性給予30萬元補助;對在陝西股權交易中心交易板成功掛牌的企業一次性給予15萬元補助,成長板掛牌企業一次性給予不超過5萬元補助。(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金融服務中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0、不斷最佳化提升營商環境,常態化實施市級領導“三包三促”,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滿產達效。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運行中出現的普遍性、苗頭性問題,加強研判分析,確保全市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