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嘴魚(鸚哥魚)

鸚嘴魚

鸚哥魚一般指本詞條

鸚鵡魚(學名:Amphilophus)或稱鸚嘴魚,隆頭魚科的屬類,俗稱有鸚哥魚、鸚嘴魚、紅楔鯛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類。因其色彩艷麗,嘴型酷似鸚鵡嘴型而得名。

另有一種由美洲慈鯛雄紅魔鬼魚和紫紅火口雜交培育成的淡水賞觀魚,因體色鮮紅,又稱為鸚鵡。

鸚嘴魚是分布於熱帶亞熱帶珊瑚礁海域,鸚嘴魚與隆頭魚是完全不同的大型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鸚鵡魚
  • 拉丁學名:Amphilophus 
  • 別稱:鸚嘴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隆頭魚亞目
  • :鸚嘴魚科
  • 亞科:唇魚亞科
  • :嘴魚
  • :鸚鵡魚屬
  • 分布區域:西太平洋、西印度洋紅海中國浙江、上海、海南、廣東等地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簡介

隆頭魚只有一顆牙齒,而鸚嘴魚卻有很多小牙齒。
鸚嘴魚
鸚嘴魚,有很多小牙齒,這些牙齒甚似鸚鵡嘴裡的牙,故叫鸚嘴魚。雌魚與雄魚往往因年齡的不同而產生完全不同的體色與體形。他們擁有藍、綠、紅及黑的顏色。
鸚嘴魚為何生活在珊瑚礁周圍呢?因為它們以喜食各種珊瑚而聞名。鸚嘴魚主要以珊瑚為食,並會將無法消化的珊瑚或岩石排泄出來而形成沙,所以鸚嘴魚在珊瑚礁生態系統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珊瑚轉換成沙”的角色。

形態特徵

因為顏色跟鸚鵡一樣絢麗聞名,體色不一。同種中雌雄差異很大,成魚和幼體魚之間差別也很大。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主要鸚嘴魚有帶紋鸚嘴魚(Callyodonfasciatus),長46公分(18吋)。雄魚為綠橙或綠紅兩色,雌魚為藍色和黃色相間。大西洋的種類有王后鸚嘴魚(Scarusvetula),體長約50公分(50吋),雄性體色藍,帶有綠、紅與橙色,而雌魚呈淡紅或紫色,有一色條紋。鸚鵡魚體長可達1.2公尺(4呎),重可達20公斤(45磅)。
鸚鵡魚體呈長圓形,甚側扁。頭短而高,背緣呈銳嵴狀,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頜齒1行,錐狀,內側常具1行至數行小齒,前端各上大犬齒1對,口角無犬齒。前鰓蓋骨光滑,體被中大圓鱗,頰部一般無鱗或僅在眼後下方有鱗,側線中斷,側線鱗18~22+4~9。背鰭Ⅱ,Ⅶ~12~13,第1和第2鰭棘延長呈絲狀,與後方各鰭棘相距頗遠,有很低的鰭膜相連,臀鰭Ⅲ~11~13,尾鰭圓形。體側具4條橫帶,背鰭第6~7鰭棘下方1黑斑。

生活習性

鸚鵡魚棲息在礁沙混合區,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面下30-50厘米的深度中。幼魚模擬海藻碎屑隨水流漂動,受驚嚇時會躲入沙中,夜晚潛沙而眠,屬肉食性,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它們的嘴裡上下都有一排牙齒,不僅能咬下粗硬的海藻,而且連多刺的海膽也不能倖免。鸚鵡魚還可以咬動堅硬的珊瑚,甚至連有毒的食物也照吃不誤。

分布範圍

種群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巴布紐幾內亞、帛琉、印尼與大堡礁、新加勒多尼亞與忠誠島到大堡礁、東印度洋羅威利淺灘、安達曼海的斯米蘭群島聖誕島、西印度洋、紅海等地。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海南、廣東、台灣、廣西、福建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