鷗亞目

鷗科(Laridae) 此科為沿海一帶常見的鳥類。主要屬有:鷗屬(Larus)、浮鷗屬(Chlidonias)、鳳頭燕鷗屬(Thalasseus)、燕鷗屬(Sterna)。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鷗亞目
  • :動物界
  • 鷗科
  • 亞科:亞種
  • 分布區域:沿海一帶
鷗亞目,下屬分類,鞘嘴鷗科,賊鷗科,鷗科,燕鷗科,剪嘴鷗科,海雀科,

鷗亞目

(Lari)
重要種類有:
黑尾鷗(Larus crassirostris)繁殖在日本及中國河北、山東與福建沿海一帶,冬季見於中國東海及日本海中。常在海邊覓食小形動物及屍肉。是唯一在中國沿海一帶繁殖的鷗。巢以乾草等營於海邊岩石上。卵每產3枚,近褐色而具斑。
紅嘴鷗(L.ridibundus)廣布於歐、亞大陸,夏在北方,冬遷南部,以至菲律賓及非洲北部。常三五成群在水域附近覓食,或入水中游泳。食物主要為魚、螺、昆蟲等,結群繁殖。巢建於乾燥的草堆中,置於平坦而潮濕的土壤上。淡綠以至赭色,雜以褐斑。
白翅浮鷗(Chlidonias leucoptera)為中國沿海一帶常見的一種旅鳥。常結成大群。嗜吃昆蟲,特別是蝗蟲。結群繁殖,巢安放在湖泊、沼澤中水生植物的浮葉間。淡褐至橄欖綠色。
大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gii)分布於非洲東海岸、印度、馬亞半島以至中國東南部。常活動于海濱,主要以魚和軟體動物等為食。營巢于海濱砂土的陷穴中。底色變異很大,從純白、淡黃以至磚紅,並具各種斑紋。
⑤白燕鷗(Gygisalba)分布於印度洋,偶見於中國廣東沿海。常在海面上覓食魚、軟體動物等。置於樹木橫枝的凹陷處。卵色從灰白以至鈍黃,富具斑點。
剪嘴鷗科(Rynchopidae) 剪嘴鷗(Rynchops albicollis)分布於印度、緬甸、越南以至中國的廣東。常在大江上掠過水麵,覓取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結群繁殖。巢營於江河沙岸的淺窩中。卵為乳白以至橄欖黃色,有不少斑紋。

下屬分類

鞘嘴鷗科

僅1屬2種,包括白鞘嘴鷗(雪鞘嘴鷗)Chionis alba和黑臉白鞘嘴鷗Chionis minor,分布於南極洲。

賊鷗科

有2屬7種。賊鷗屬Catharacta:智利賊鷗Catharacta chilensis、灰賊鷗Catharacta maccormicki、棕賊鷗Catharacta antarctica、北賊鷗Catharacta skua;中賊鷗屬Stercorarius:中賊鷗Stercorarius pomarinus、短尾賊鷗Stercorarius parasistcus、長尾賊鷗Stercorarius longicaudus。主要在兩極地區繁殖,可遊蕩至亞熱帶和熱帶海域。以魚和腐肉為食物,也攻擊剛出生的企鵝。常掠奪其它海鳥的食物,故名。我國能見到5種,均罕見。

鷗科

有7屬53種。分布遍及全球。體型較大,喙端具鉤,尾常為圓形。常浮於水面,但不能潛水。我國有4屬19種。常見如紅嘴鷗Larus ridibundus、漁鷗Larus ichthyaetus、黑嘴鷗Larus saundersi、棕頭鷗Larus brunnicephalus、銀鷗Larus argentatus等、海鷗Larus canus。

燕鷗科

有10屬44種。分布遍及全球。體型較小,喙直,燕形尾。擅長俯衝潛水,但多不常游泳。我國有7屬18種。北極燕鷗Sterna paradisaea每年都往返與南北兩極之間,是遷徙距離最長的動物。

剪嘴鷗科

僅1屬3種。分布於美洲、非洲和亞洲南部的熱帶海域。下喙長於上喙,捕食時緊貼水面飛行,將下喙叉入水中分水從而將食物送入嘴中。我國僅1種,即剪嘴鷗Rynchops albicollis,分布於印度、緬甸、越南以至中國廣東,非常罕見。黑剪嘴鷗Rynchops niger是分布跨緯度最大者,可進入溫帶水域,北至美國東部,南至南美洲最南部。非洲剪嘴鷗Rynchops flavirostris則僅分布於非洲。

海雀科

包括11屬23種。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冬時南遷到地中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我國東海島嶼。前趾間有蹼膜,後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體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平時棲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時期才回到岸邊的島嶼或陸地。上岸時大致呈直立式,狀如企鵝,是趨同進化的結果。善於游泳和潛水,一般能潛入水下10米以上。以魚類、甲殼動物和其他海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我國有3種:扁嘴海雀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角嘴海雀Cerorhinca monocerata和斑海雀Brachyramphus marmoratu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