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海雀

鳳頭海雀

鳳頭海雀(學名:Aethia cristatella ):體重211-322克,體長18-20厘米,是鴴形目海雀科的一種海鳥,前趾間有蹼膜,後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是海鳥中體型相對較小的鳥類。雌雄羽色相似。身體羽毛上體深灰色,下體通常是棕灰色。頭頂面部有裝飾性的向前捲曲的羽冠,雄鳥鳥喙上有顏色鮮艷的“角質”板,稱為鼻板。虹膜白色,頭的兩側各有一條白色羽紋,從眼睛後面一直延伸到耳朵。腿灰色,腳上有蹼呈煤黑色。鳥喙亮紅橙色,尖端是黃色。

鳳頭海雀平時棲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時期才回到岸邊的島嶼或陸地。上岸時大致呈直立式,狀如企鵝,是趨同進化的結果。善於游泳和潛水,一般能潛入水下10米以上。以魚類、甲殼動物和其他海生無脊椎動物為食。鳳頭海雀會散發出明顯的橘子香味,在海雀群集的地方,隔著很遠就能聞到。橘子香味的分泌物可能具有驅逐虱子的作用。分布於日本、俄羅斯聯邦(東亞區)和美國。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鳳頭海雀體重211-322克,體長18-20厘米,是海鳥中體型相對較小的鳥類。雌雄羽色相似。它們的外表不同於其他海雀,因為它們的頭部面頰近鳥喙處,有裝飾性的向前捲曲的羽冠,使它們區別於其範圍內的其他普通鳥類。鳳頭海雀上體深灰色,下體通常是棕灰色。在兩性的臉部都有裝飾性的羽毛,這些特徵隨著年齡和體重的增長而不同。雄鳥的裝飾性羽冠通常比雌鳥長。成鳥每年換一次羽毛,以便長出新的。它們臉頰上的裝飾羽毛將在3-4月間全部脫落。這些面部裝飾在整個繁殖季節都會經受大量的磨損,因此到了秋天,它們的臉部羽毛就顯得極為磨損。兩性之間唯一的區別是在雄性的頸背和脖子上發現了更長的羽毛。鳳頭海雀的羽毛中有一種非常明顯的柑橘類氣味,這對它們的社交和性行為都很重要。
鳳頭海雀的虹膜白色並突出,頭的兩側有條狀的白色羽紋,從眼睛後面一直延伸到耳朵上。它們的腿是灰色的,腳上有蹼,爪呈煤黑色。它們的鳥喙是明亮的紅橙色,尖端黃色。在繁殖季節,這一物種的喙形在性別上有所不同,因為雌性的喙比雄性的喙彎曲得小,而且尺寸也稍小。在繁殖季節,雄性的喙上明顯的彎曲被認為有助於它們進行激烈的交配。鳥喙上有顏色鮮艷的“角質”板,稱為鼻板、鼻下板或上頜板。在繁殖季節結束和孵化期結束後,它們這些角質板會失去鮮艷的顏色。冬季,由於失去了臉頰上的裝飾羽毛,它們的喙變得暗淡,外觀也略微變小。這使得在每年的這個時候辨別性別更加困難。
羽冠海雀在孵化時被覆蓋在下面。有些幼鳥的腹部是淺灰色的,另一些幼鳥的腹部是黑色的,但幾乎所有幼鳥的下體都有淺灰色的斑點。出生後不久,大約5天,它們開始了幼年前的換毛。這種換毛會持續到一個月左右。亞成鳥在外觀上與成鳥相似,只是它們的羽冠可能還看不見。它們的身體從深灰色到黑色,眼睛後面的白色條紋開始發育,並變得輕微可見。它們在這個發展階段的虹膜是深灰色的,鳥喙黑色,沒有角質板。

棲息環境

鳳頭海雀原產於近海和古北界,在白令海和北太平洋的偏遠島嶼和沿海地區很常見。它們棲息在美洲以外的海岸線上,位於東西伯利亞的楚科茨基半島、千島群島鄂霍次克海的其他島嶼。 這種物種有時可以在日本北部的南部越冬。鳳頭海雀首選的棲息地是近海和白令海偏遠島嶼沿岸。它們是在北太平洋發現的最豐富的浮游海鳥之一,它們與其他海雀物種一起聚群繁殖和築巢。沿著岩石斜坡、巨石場或熔岩流的岩石裂縫築巢的關鍵。它們把繁殖地安置在這些岩石峭壁上,使其面向大海。

生活習性

鳳頭海雀是高度社會性和有聲的鳥類。它們直立並在陸地上輕快地行走,能用鋒利的爪子和一種叫翅膀擺動的技術爬上陡峭的岩石。這是該物種的獨特本領,它們的羽毛會散發出一種類似柑橘的刺鼻氣味,用於社交和求愛。它們有強大的長翅膀專門用於快速直接的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秒30-40米。這會產生很大的聲音,特別是當幾隻鳥同時離開陸地時。鳳頭海雀成群地在巢址和海洋覓食區之間飛行,數量為10-100隻。這些鳥也是游泳健將。它們梳理羽毛可以在陸地或海上進行。當它們梳理毛髮時,會用喙把它們身上散發著柑橘氣味的分泌物從尿膿腺通過羽毛散開。整理羽毛也是一種可以防水的方法。它們交配前在集結地使用複雜的沐浴儀式。
鳳頭海雀使用視覺、化學、觸覺和聲學的交流方式。它們在繁殖季節和在海上成群地鳴叫,幾乎所有的交流都發生在白天,這是最活躍的時間。觀察到六種不同形式的成年海雀的聲音交流,包括吠叫、吹喇叭、咯咯叫、嗚嗚叫和汪汪叫。小海雀也有聲音,它們一整天都在唱歌,尤其是當它們的父母在鳥巢附近或遠離鳥巢的時候。發聲包括柔和的窺視聲和響亮的鳴笛聲。
鳳頭海雀是深海覓食者,經常在遠離築巢地點的地方覓食。在冬季,它們聚集在阿拉斯加灣和日本北部附近的無冰水域。鳳頭海雀吃甲殼類動物和其他海洋無脊椎動物,包括大葉水母、糠蝦、鱗蝦、鉤蝦、橈足類和魷魚。它們是深海潛水員,在海底的以集群體中在水下覓食。在水下,它們通過快速的機翼推進水下飛行來追捕獵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俄羅斯聯邦(東亞區)和美國。
遊蕩:加拿大和墨西哥。
鳳頭海雀分布圖鳳頭海雀分布圖

繁殖方式

鳳頭海雀是一夫一妻制的,在整個繁殖過程中具有很高的配偶忠誠度。它們和配偶一起選擇最佳的築巢地點。較具優勢的鳳頭海雀通常比群體中其他海雀的羽冠更長。當這些鳥選擇一個交配夥伴時,羽冠較長的鳳頭海雀先選。在繁殖季節,配對結合是在複雜的求偶行為之後形成的,包括隨著配對求偶的進行而增加強度的刻板的姿勢顯示。在未來的繁殖季節,許多成對的結合會再次繁殖。
第一批繁殖者到達後,非繁殖者和未成年者3-4周后到達。一些鳳頭海雀在繁殖季節後期參與額外的配對交配,以此來評估未來可能伴侶的繁殖成功率。雄性在求偶過程中,通過攻擊性地擾亂配對,試圖在其集結地進行額外的配對交配。它們衝進來,試圖擾亂即將與其他雄性交配的雌性。尚未成年和尚未繁殖的鳥類將優先尋找合適的巢址。準備好繁殖並形成配對的成年海雀通過利用海洋作為它們的集結地來展示它們的求愛準備。這個“集結區”是雄性鳥類用來表演求偶表演的海洋區域。這一表現有助於它們吸引一個能與之形成配對關係的伴侶,並有望與它交配。一些沒有繁殖的個體可能在繁殖季節結束時與額外的一對小海雀進行求愛活動,此時雛鳥正在孵化或在雛鳥的餵養階段。一旦一對繁殖的鳳頭海雀在產卵前重新形成,雄海雀就會主動保護雌海雀並跟隨它。
鳳頭海雀築巢群也包括其他幾種小海雀。它們在築巢時比其他形體小的海雀具有更強的攻擊性,尤其是小海雀。因為它們很有攻擊性,所以它們能夠從理想的巢穴和交配發生的海洋展示區追逐小海雀的和須海雀。海雀和海鸚住在同一個棲息地,但海鸚會刻意避開鳳頭海雀。巢群間出現了大量的相互作用,表明鳥類在巢位和配偶之間存在競爭。雄性鳳頭海雀的鳥喙在繁殖季節變得更加彎曲和尖銳,以便在與其他海雀的對抗中作為武器提供幫助。雄鳥之間的爭鬥包括啄對方的眼睛,抓住對方的嘴巴、脖子或頭頂,以及與對方的鳥喙啄斗。最激烈的戰鬥的勝利者通常是羽冠最長的海雀。攻擊性也發生在交配發生階段的區域。雄性保護自己的配偶不受其他雄性嘗試額外交配的傷害。雌鳳頭海雀沒有雄鳳頭海雀那么好鬥。
雌鳥在接近正在吹喇叭和表演的雄鳥時開始求愛。這兩隻鳥都表現出傳統的姿勢,進一步提升了它們的求偶能力。在這些交配儀式中,雄鳥的瞳孔收縮,看起來像玻璃。雌的眼睛盯著它,然後開始用她的嘴觸摸雄的面部區域。只要雄鳥不拒絕她,雌鳥就會繼續向雄鳥求愛。這對情侶之間的求愛一直伴隨著相互咯咯的叫聲,伴隨著強烈的叫聲,雌鳥啃咬雄性的喙,把喙埋在對方的後頸和頸部羽毛里。兩隻鳥都會用嘴互相觸碰,並向對方展示“皺褶嗅嗅”的展示。當兩人開始扭脖子然後開始交配時,求愛達到高潮。
鳳頭海雀的繁殖季節從5月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中旬。融雪時間對它們何時開始繁殖起著重要作用。它們在每個繁殖季節會在巢穴中產1枚卵,父母都要負責照顧雛鳥。除非離異,否則大多數配偶會年復一年地回到同一個築巢地點。孵化是同步的,大約80%的卵在10天內孵化。雛雞餵養可以持續大約一個月,有時更長;它們的生長速度是每天11-13克。年輕人在體重接近成年時才開始跳躍。在幼鳥離開巢的前幾天,它們開始伸展自己的飛行肌肉,這被稱為“直升機飛行”的行為。在3歲左右開始性成熟。
雛鳥在孵化時是早熟的。兩位鳳冠海雀父母都參與照顧孩子。它們一起孵卵,在巢中過夜。在孵化後,至少有一個成鳥會和雛鳥們度過前10個晚上,直到小海雀能夠自我調節體溫。成鳥必須為自己和小鳥覓食。它們把食物放在舌下袋裡,每天餵小鳥1-4次。雌鳥比雄鳥負責餵養雛鳥。在覓食之後,父母會在巢中和雛鳥呆5-10分鐘,並定期餵它。巢穴保持清潔,幼鳥在巢穴中不排便。
父母照顧自己的孩子1-3個月,這取決取決於它們的築巢地在哪裡。幼鳥在接近成鳥群體時開始羽化。在雛鳥出生前的幾天,它們開始離開巢穴,伸展肌肉飛行。當它們準備好離開繁殖地時,會選擇在一塊巨石上起飛,試圖朝著捕食風險極高的大海飛去。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