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斑海雀前趾間有
蹼膜,後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體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成鳥夏羽為頭黑色,各羽具狹窄的白色羽緣,上體黑色,頸、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具赭褐色或淡黃褐色羽尖,在上體形成黃褐色或赭褐色橫斑;肩羽綴有縱向白色條紋;尾羽黑色,外側一對尾羽具白色大理石樣斑紋;頭側眼以下黑灰色,具有淡白色斑點;眼周圍有不顯著白圈;飛羽黑褐色;翅上覆羽黑褐色而具淡灰色羽緣;下體白色而具暗灰褐色羽緣,喉至上胸偏奶黃色,翼下
覆羽灰褐色。
成鳥冬羽為頭頂較暗而幾呈黑色;眼周有一白圈;頸具明顯的白色領圈或羽簇;上體餘部暗灰色,冬羽基部較淡;肩羽綴有白色;頦、喉、眼以下頭側、頸及下體白色;翅下覆羽灰色。
幼鳥與成鳥冬羽相似,但背具窄狹的白色羽緣;下喉和胸具褐灰色羽緣。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前面暗灰色,綴有藍色,後面和蹼黑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00克,♀140克;體長♂263-289毫米,♀265-295毫米;嘴峰♂16-19毫米,♀16-20毫米;翅♂138-145毫米,♀138-143毫米;尾♂37毫米,♀36毫米;
跗蹠♂22毫米,♀24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岸、島嶼,非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洋和沿海地區,有時也出現於大的內陸湖泊中的淡水水域,如大型湖泊,魚場等。
生活習性
斑海雀為冬候鳥和遊蕩鳥。飛翔時能直接從海面上起飛。平時棲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時期才回到岸邊的島嶼或陸地。上岸時大致呈直立式,狀如企鵝,是趨同進化的結果。善於游泳和潛水,一般能潛入水下10米以上。以魚類、甲殼動物和其他海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棲於及海岸附近。游泳時嘴和尾均上翹。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斑海雀
Brachyramphus marmoratus(Sibley and Monroe 1990, 1993)原含有二個亞種,1998年被世界鳥盟確定和拆分為二個獨立的物種,
斑海雀 B. marmoratus和
長嘴斑海雀B. perdix。
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營巢于海島松樹枝杈上,距地高7米。巢由苔蘚築成。每窩產卵一枚,卵為淡藍綠色、具暗色斑點,卵月大小為62.5毫米×41.2毫米。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種群現狀
斑海雀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分布於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東南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基奈半島、下庫克灣、荒山野嶺群島、阿福格納克島和科迪亞克島,阿拉斯加半島及阿留申群島和尼爾群島(加斯東·瓊斯1998年)。在阿拉斯加(占總人口總數的85%),歷史估計將近750000隻,2006年數量為 271000個體(皮亞特等人,2007)。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數量是 54000 - 92,500隻(皮亞特等,2006),但最近的計數表明人口可能實際上為 72,600-125,600隻鳥(Bertram等人,2007年,2012)。這種較高的估計可能是由於在調查方法的差異,而不是真正的人口增長。
在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人口估計在14,631-20,952人(Falxa等,2009)。最大歷史跌幅都發生在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而這些不斷(A.漢堡在LITT。2012)。的下降也報導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阿拉斯加東南部(佩里1995年)。在此期間在華盛頓州、俄勒岡州下降,加利福尼亞州(Falxa等,2008),趨勢分析進行2000-2007年提出的平均下降15%。從20世紀80年代到2006年,阿拉斯加下降了70%(皮亞特等,2006),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一些地區在1982-1992(凱爾森等,1995)跌幅是40%的。海上調查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過去的25年中平均每年下降1%。(皮亞特等,2006),雖然雷達調查顯示,自1999年以來(COSEWIC 2012)的數量可能一直比較穩定。而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978年至2008年間,這些地方的繁殖種群和相關築巢棲息地(2001年漢堡,漢堡等,2004),已經下降了22%,並在繼續(COSEWIC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