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湖浪村

鶴湖浪村,位於坪山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00米。相鄰自然村有三洋湖村、江嶺社區石灰陂村,坪山社區中興村,坪環社區禾學村及和平社區馬東村、馬西村。始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由黃姓先祖遷此建村,當時,此地為濕地,有許多白鶴在湖中棲息,故取名鶴湖很村。1987年辦理公務時,因客家話"鶴"與"學"同音,村名被誤寫為學湖浪,但該村多數村民仍認同鶴湖浪之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湖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坪山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中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坪環社區;2006年6月,屬坪山社區;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坪山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張姓、曾姓。黃姓為第一大姓,黃姓後人黃定明從江邊村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9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111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4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50餘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40餘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6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8人,主要分布在美國、法國、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兼種花生、玉米、番薯等。1987年,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2015年租金收入約3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等。
省道S359線東縱路、東門大街、人民街和鶴湖浪路經過該村。1964年通電,1984年通電話,1987年通自來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世紀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籃球場、健身路徑,並建有居民活動中心及圖書室。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數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最具代表性的是鶴湖世居,始建於清嘉慶七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4703.83平方米、為大型客家圍屋(炮樓院),其四角分別是四座3層高(約10米)的炮樓,用以防衛圍屋安全。
黃氏宗祠,位於鶴湖世居正中央,三進兩天井格局,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大門正上方有"鶴湖世居"字樣,門兩側貼"潁川世澤;江夏家聲"對聯,門楣至屋檐處有精美壁畫。
曾氏宗祠,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
該村有《江夏黃文化來由--黃氏客家族譜》,由黃建武於2004年修纂,書中記錄鶴湖浪黃姓源流。
每年農曆八月初一,該村黃姓子孫與外出回鄉的宗親一同攜帶“三牲”、水果、鞭炮等到坪山赤坳墓園祭祖。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是先祖黃朝軒的誕辰,村民到祠堂拜祖。
代表性人物:
黃遠聲(1898一?),畢業於雲南軍陸軍講武堂,曾任國民黨軍旅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任惠陽警察局局長。
黃月靈(1920-1943),1940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3年在龍崗戰鬥中犧牲。
曾秀英(1931一),曾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通訊員、醫務人員。
黃建武(1953-),曾任鶴湖浪村村長,深圳市公路局工會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