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西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和平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西村,位於坪山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00米。相鄰自然村有黃果坊村、馬東村及坪山社區鶴湖浪村、中興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多為農田;村東北面有坪山河流過。始建於清朝,由張姓先祖遷此建村。因該村位於一座名叫馬嶺的小山嶺西側而取名馬嶺西村,後簡寫成馬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西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和平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中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坪環社區;2006年6月,屬和平社區;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和平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張姓。張姓先祖為逃避中原戰亂,從河北清河遷移至廣東曲江馬壩;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從馬壩走商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299人,其中男性153人,女性146人;80歲以上11人,最年長者92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99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5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5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歸僑1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紅薯、玉米、甘蔗等。1992年,引進“三來一補”企業,實現村經濟轉型。2006年,成立深圳市坪山坪環馬西股份合作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和店鋪出租為主,位於坪環工業村的廠房面積約1.6萬平方米,店鋪出租3棟,2015年租金收入約6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和工資性收入等。
建設路、立新西路、馬西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通電,1984年通自來水,1986年通電話,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馬西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280人、教職工30人。該村有大榕樹2棵,均為國家三級古樹。其中一棵2012年估測樹齡132年,樹高13米,胸圍4.3米,胸徑1.4米,地圍5.5米此榕樹下有伯公廟,逢年過節村民會在此祭拜。另一棵2012年估測樹齡102年,樹高12米,胸圍2.7米,胸徑0.9米,地圍3.2米。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50座,多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張氏炮樓院,建於清末,位於馬西街25號,坐東朝西,面寬8.5米,進深6米,占地面積約51 平方。炮樓院由一座房屋與一座炮樓組成,炮樓高3層,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現整體保存較好。
張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詳,於1994年重修,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為三進兩天井格局。
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全村張姓子孫準備好雞、豬、魚、果品、素菜等祭品到赤坳墓園祭祖。每年正月初一拜祠堂,祭拜之時,伴隨舞麒麟活動,全村村民齊聚一堂。
20世紀初,舞麒麟活動開始於村內流行。村里建有一支麒麟隊,並專門設定一間廠房作為訓練場地。麒麟隊有隊員約30人,2人舞麒麟,其他人舉旗、搬抬工具、敲打樂器。每年正月初一早上,麒麟隊到村里各家各戶拜年,在每家門前舞麒麟,討紅包,並表演刀劍和拳術。村裡的年輕人跟著麒麟隊遊走全村,拜訪鄉親長輩。1983年12月7-8日,東江縱隊成立四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坪山舉行,原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率東江縱隊老戰士4000多人回坪山,特邀馬西村麒麟隊助興表演。
代表性人物:
張漢(1915—1945),1939年參加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後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戰士,1945年在惠東縣多祝戰鬥中犧牲。
張丁(1918-1943),1939年參加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3年在坪山塘嶺戰鬥中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