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學村

禾學村,位於坪山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老圍村、江嶺社區江邊村、坪山社區鶴湖浪(學湖浪)村、中興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平坦;主要山嶺有青山;附近有大山陂水庫和礦山水庫。始建於清朝,袁姓族人自老圍遷至此地立村。禾學村名幾經變遷,因從老圍村分到鶴湖浪(學湖浪)村,鶴湖浪村又分為黃屋村和袁屋村,當時的禾學村名為鶴湖浪袁屋村。20世紀70年代初,鶴湖浪袁屋村獨立出來,因村地處禾場頭村和鶴湖浪村中間,取二村名字首字而命名禾學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禾學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坪環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坪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袁姓,北宋從江西贛州信豐龍川鄉竹子園官游嶺遷至廣東東莞溫塘鄉;明朝從溫塘鄉遷至坪環老圍;清朝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89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51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8歲(男);實際在村人口79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5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8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37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番薯、甘蔗、花生等,伺養雞、鴨、豬等家離家畜。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集體經濟轉型。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
省道S359線東縱路、馬巒路、江邊路、學園路經過該村,村內還有禾學一巷至禾學八巷等主要巷道。20世紀60年代通電,1988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200年通網際網路、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0餘座,多為20世紀60至70年代所建,零星分散於禾學新居之間。袁氏宗祠,始建於清末,2003年重修。祠堂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進門處為麻石門柱、紅漆大門,大門因風雨侵蝕,已斑駁,兩邊有"垂昭世德;遠大家聲"門聯。三進兩天井格局,正門一進處有牌匾"祖德流芳""垂遠堂",二門二進處有牌匾"適追來孝""紹聞衣德"。中部兩側各有一廂房與一廊房。
觀音廳,始建於清末,面積約100平方米,2003年重修。禾學古井,有上百年歷史,目前保存完好。
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袁姓村民攜帶"三牲"、水果等,到宗祠祭祖;每年除夕及正月初二早上,袁姓村民攜帶三牲、水果等,在宗祠祭祖。
代表性人物∶
袁太初(1931—),又名袁泰初,曾任粵中軍分區獨立十八團見習參謀,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第二師五團二營秘書,海南農墾局中棉農場監委書記、革委會辦公室主任,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一師五團基建隊指導員,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一師五團某部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