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和平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東村,位於坪山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馬西村、黃果場村及坪山社區三洋湖村、鶴湖浪村、中興村。地勢較為平坦,間有矮丘陵有燕子嶺、求水嶺等山丘。始建於清初,由曾姓先祖所建。因該村位於一座名叫馬嶺的小山嶺東側而取名馬東村,又名馬嶺東村,別名馬嶺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和平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中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坪環社區2006年6月,屬和平社區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和平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曾姓、高姓、張姓、黃姓。清朝,曾姓由今廣東梅州五華遷至惠陽坪山馬嶺圍。1936年,高姓從坑梓遷至此地。1950年,張姓從馬西村遷至此地。1958年,黃姓從坪山圩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203人,其中男性98人,女性105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8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70餘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3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0多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0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小麥等。1986年引進第一家“三來一
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6年,成立深圳市坪山坪環股份合作公司馬東分公司。現村集體
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有廠房近30棟,總面積約4.5萬平方米。2015年租金收入約700萬元。村民主
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等。
建設路、立新西路、馬東路經過該村。1970年通電,1983年通自來水,1985年通電話,199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世紀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村內有籃球場、健身路徑,另建有老年人活動中心、黨群服務中心、舞麒麟訓練場館及藏書約300冊的馬東圖書館。金寶貝幼稚園,2015 年在園幼兒約200人、教職工15人。該村有國家三級古樹2棵,均為榕樹,一棵位於馬東三區1一旁,2012年估測樹齡202年,樹高14.5米,胸圍6.3米,胸徑2米,地圍7.8米;另一棵位於馬東三區1—2旁,2012年估測樹齡102年,樹高8米,胸圍1.3米,胸徑0.4米,地圍1.9米。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2座。曾氏圍屋(又稱禾遼門),建於清光緒年間,位於馬東二區16號,坐西南朝東北,面寬38米,進深30米,占地面積1140平方米;為三堂兩橫四角樓布局,土木石結構,正面開3大門,角樓高3層,帶有葫蘆形和長方形槍眼,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該圍屋是一處清代方形四角樓客家圍屋;現整體保存較好。
曾氏俊公宗祠,建於清朝,於1985年重修,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為三進兩天井格局,有楹聯"南豐世澤;東魯家聲",祠內匾額眾多,如"忠恕堂""奕葉風光""沂水春風"等。
每年重陽節,村民到坪山赤坳墓園祭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該村每年都會組織全村村民一起歡度元宵節,吃大盆菜。
每逢清明節、農曆八月初一、十月初二,村民會攜帶祭品前去坪山三洋湖路的潭仙古廟祭拜。
民國時期,曾姓祖輩曾拜師修習朱家螳螂拳。舞麒麟技藝流傳至今,在附近有著不小的名氣馬東麒麟隊現有隊員約20人,逢年過節均有表演活動。
代表性人物∶
曾榮基(1913—1946),1941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後任東江縱隊班長,1946年在坪山被捕,於豬加嶺就義。
曾九(1924—1944),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後任東江縱隊小隊長,1944 年在惠陽縣淡水塘布戰鬥中犧牲。
曾業(1925—1946),1941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戰士,1946年在坪山碧嶺戰鬥中犧牲。
曾牛(1926—1946),1940年參加新編大隊,曾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班長,1946年在深圳戰鬥中犧牲。
曾石(1923—1948),1941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後任護鄉團副連長,1948年在惠東縣平山戰鬥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