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 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江嶺社區;2006年6月,屬坪山社區;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坪山社區。
歷史
世居村民主要為曾姓、彭姓、戴姓。彭姓為第一大姓,彭姓先祖彭延年於北宋時期從江西廬陵遷居廣東潮州浦口村,後遷至廣東興寧新塘坑清朝中期,從新塘坑遷至此地。戴姓為第二大姓,其先祖最早由河南遷至福建,後遷至廣東梅縣、大埔、五華,再遷至歸善坪山黃果場村清康熙年間從黃果場村遷至此地。曾姓為第三大姓,曾姓先祖曾簡輝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從廣東五華遷至坪山龍背,後來曾簡輝第三子曾元恭於清康熙年間從龍背村遷至此地。
民系方言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238人,其中男性116人,女性122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約18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50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同胞約3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0人,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
經濟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輔以飼養家禽等。20世紀90年代以後,引進“三來一補”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由傳統農耕轉向工廠加工。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為主,2015年租金收入約3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房屋出租。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米糕等。特色農產品為芹菜,20世紀90年代以前,村民種植的芹菜遠近聞名,暢銷各地。
地方設施
省道S359線東縱路、新生路、三洋湖路和三洋湖工業大道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初通電,\980年通自來水,1984年通電話,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1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有三洋湖幼稚園,2015年在園學生159人、教職工26人。另建有籃球場、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圖書室藏書約700冊。
地方文化
該村現存《曾氏簡輝公三洋湖等村總譜》,由曾馬權於2008年修纂。
地方建築
傳統民居為
客家民居,現存60餘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占地面積共一萬多平方米,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
彭氏宗祠,建於清朝中期,分別於1994年、1999年重修,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三進兩天井格局;有對聯"澤承浦口;春滿洋湖"。
戴氏宗祠,建於清朝中期,於1998年重修,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三進兩天井格局;有對聯"蕉花獻瑞;梅萼呈祥"。
恭公宗祠(曾氏宗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分別於1995年、2014年重修,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三進兩天井格局,祠堂內保留有曾姓先祖遷徙、創業和功成的一系列壁畫;有對聯"南豐修史;東魯傳經""三省門治;一貫心傳"和匾額"三省堂""孝友流芳"。
譚仙古廟,又名國興寺,始建於明朝,供奉譚公像。
2014年以前,彭姓村民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九到坪山赤坳墓園祭拜祖先,由族中長者誦讀祭文,祭拜完畢後回彭氏宗祠聚餐,現改為每年清明節。1996年以前,戴姓村民於每年重陽節到坪山赤坳墓園祭拜祖先,現改為每年農曆個月初二。曾姓村民於清明節到小梅沙祭祖,農曆八月初一到坪山赤坳墓園和燕子嶺墓地祭殘先祖。
代表性人物
彭貞烈,清朝六品儒林郎,三洋湖彭氏開基始祖。
彭靜成,清末秀才。
彭明,中共地下黨工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廣東省紫金縣第一任公安局長。
彭鵬,曾任深圳市對外經濟技術聯絡辦公室主任。
彭穩(1922—1943),又名彭思,1942年參加抗日游擊隊,次年在沙灣襲擊敵營時犧牲彭錦昌(1924-1946),曾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排長,1946年在紫金縣戰鬥中犧牲。
戴光(1925—?),曾任廣東省農墾總局局長。戴火有,曾任紫金縣縣委書記。戴偉,曾任惠州市物資局辦公室主任。
彭金台(1926—2011),早年曾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坪山人民醫院院長、坪山食品站站長、葵涌食品站站長。
戴瑪生(1936—),1954年入伍參軍,曾任寶安縣交通局局長。戴志宏(1960—),2012年任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辦事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