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屋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沙坣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彭屋村,位於坪山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4.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沙半村、陳屋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平坦;村靠燕子嶺,海拔約120米;村西面有沙半河流過。始建於清朝,由彭姓先祖所建。因當時此地周圍山上長滿紅花,村內河面有紅花倒影,故取名紅花潭。後根據不同姓氏將紅花潭分為兩村,以彭姓和陳姓分別命名為彭屋村和陳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沙坣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沙坣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彭姓。北宋時期,彭姓先祖從江西廬陵遷移至廣東興寧新塘坑;清朝中期、彭貞烈從興寧新塘坑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50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28人;80歲以上2人,最年長者84歲(男);實際在村人口33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人,分布在美國、法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等。1996年,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5年,彭屋經濟合作社轉型為深圳市坪山沙坣股份合作公司彭屋分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和土地出租為主,2015年廠房出租面積約5000平方米,年租金收入約60萬元;土地出租面積240平方米,年租金收入約5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房屋出租和工資性收入等。
省道S359線東縱路、省道S359線深汕路以及鄉道沙新路、沙龍路、沙博路穿村而過。20世紀60年代通電,1988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4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該村彭姓族人曾參與歷次彭氏族譜修纂,村內現存《彭氏族譜》手抄本,修纂時間不詳。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8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現或閒置,或供出租。
該村彭姓與坪山三洋湖村彭姓同宗,宗祠位於三洋湖村,逢年過節該村彭姓村民會準備好"三牲"、果品、素菜等祭品到三洋湖村彭氏宗祠祭拜,此外各家各戶還會自行祭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