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鎮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鎮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是鶴壁市人民政府2015年2月10日發布的一個檔案,旨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總體要求,加快鎮域特色產業培植,充分發揮鎮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鎮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 發布日期:2015-02-10
  • 發文字號:鶴政〔2015〕2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總體要求,加快鎮域特色產業培植,充分發揮鎮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鎮域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
鎮域特色產業是以高度密集的中小企業為主體,依託區位、資源、技術等優勢,經過長期發展逐步形成的特色鮮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是鎮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體現,是縣區乃至全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潛力所在。近年來,我市鎮域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正在興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聚集度較高、有效促進就業和居民收入提高的特色產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省一些經濟強鎮相比,我市鎮域特色產業發展還存在規模不大、層次較低、水平不高、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鎮域特色產業的責任感使命感,認清形勢,搶抓機遇,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推動全市鎮域特色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加速提升,加快構建產業集聚集約、特色優勢明顯、促進增加就業,支撐富民強鎮的鎮域經濟發展新格局,為建設生態活力幸福之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級重點鎮和市城鄉一體化示範鎮建設為抓手,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堅持“科學定位、分類指導、生態文明、有序推進”的原則,大力實施鎮域經濟特色化、集約化、一體化發展,創新體制機制,加大引導扶持,加快提升全市鎮域特色產業發展整體水平,帶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和居民收入提高,為建設產業發達、特色鮮明、充滿活力、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新型城鎮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一是科學定位,依據鄉鎮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等,明確發展方向,確立發展目標,突出發展重點,形成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型、工業型、商貿型、旅遊型鎮域支柱產業。二是合理布局,將鎮域特色產業與集聚區建設有機協同結合,發展與產業集聚區相關的縱向延鏈補鏈橫向配套協同產業。引導特色產業向鄉鎮產業、區位、交通運輸等基礎條件好的區域集中,發揮集聚效應,以產興城、依城促產。三是突出特色,充分考慮鎮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經濟發展水平、自然地理條件等因素,科學選擇符合區域實際的產業類型和發展模式,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以特色優勢產業謀求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是生態文明,結合新農村建設,遵循自然規律,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增強鎮域特色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五是有序推進,既不消極畏難、錯失機遇,也不急於求成、違反規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鎮域特色產業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三)目標任務。力爭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一批輻射面較廣、帶動力較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批市場占有率較高、產品附加值較高的品牌產品,一批有優勢、有規模、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鎮域特色產業整體實力和對全市發展的貢獻度明顯提升。
龍頭企業,力爭培育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10家以上;
產業集群,力爭打造年產值超過50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5個以上;
品牌建設,力爭擁有省級以上著名商標的企業80家或名牌產品的企業15家以上;
特色產業鎮(辦事處),力爭全市形成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特色產業鎮3個以上,半數以上的鄉鎮(辦事處)均有1—2個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特色產業。
三、產業布局和工作重點
(一)產業布局。堅持產業為基、就業為本、特色為先,根據村鎮產業定位,立足比較優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做大做強十個特色主導產業,推動全市鎮域經濟發展加速提質增效。
1.糧食精深加工業。王莊鎮依託中鶴集團清潔糧源生產基地及糧食精深加工園區,衛賢鎮、西崗鎮依託糧食高產示範區,重點發展玉米、小麥等精深加工業,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麵製品、玉米澱粉、豆製品等特色主導產業,叫響中鶴品牌,打造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特色產業基地。
2.畜禽養殖及加工業。高村鎮依託畜禽養殖優勢,提升畜禽養殖規模化、標準化,重點發展畜禽養殖及肉製品加工業。王莊鎮依託肉羊、肉牛規模化生態養殖,打造全省肉羊、肉牛養殖及加工基地。新鎮鎮、白寺鄉等依託秀田牧業、誼發牧業等龍頭企業,打造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
3.都市生態農業。在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沿淇河兩岸、鶴浚快速通道兩側等地積極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新鎮鎮、白寺鄉依託廣發葡萄、百聯農業、方信實業等企業,建設集種植示範、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高效瓜果採摘現代農業園區。大河澗鄉、金山辦事處依託紅薯基地、千畝梨園等農產品基地,發展都市休閒觀光等新型業態,培育特色高效農業示範區。
4.花卉苗木產業。鶴壁集鎮依託萬畝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南山林藥間作示範園,發揮龍宮、蜀村傳統花卉種植人員技術優勢,擴大花卉苗木、中草藥、山楂、核桃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提高產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打造花卉苗木特色產業。
5.家具製造業。善堂鎮依託傳統木材加工業和家具產業基礎,堅持差異化、互補式發展,突出引優聯強,積極承接家具及配套轉移企業,加快培育家具特色產業集群,打造河南有影響的家具製造強鎮名鎮。
6.新型陶瓷產業。石林鎮依託陶瓷產業園區,進一步提升產品檔次,加快壯大規模,發展集研發、生產、展示、銷售為一體的新型陶瓷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中國中部陶瓷基地。
7.機械設備製造業。石林鎮、鶴壁集鎮依託特色機械製造等產業,加快發展系統設計、智慧型控制和關鍵總成技術,依託骨幹企業壯大規模,提升礦用絞車、振動機械等製造水平,增強綜合競爭力。
8.休閒旅遊業。北陽鎮、靈山辦事處、黃洞鄉等圍繞“殷商文化、朝歌風情”主題,重點發展農家客棧、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衛溪、伾山辦事處等依託民俗文化、春節文化等,重點發展民俗觀光游、民俗體驗游和工藝品製作。大河澗鄉、上峪鄉、廟口鎮等依託淇河自然風光,重點發展假日休閒、生態旅遊等。姬家山鄉依託西部山區自然人文資源,重點發展西部山區休閒鄉村旅遊。
9.商貿物流產業。善堂鎮、新鎮鎮、小河鎮依託花生、韭菜、白菜等傳統優勢農業資源拉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農產品商貿流通產業,壯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規模,積極引入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模式,提高市場輻射範圍和服務能力。鉅橋鎮依託區位交通優勢發展綜合商貿物流產業。
10.石雕石刻加工業。屯子鎮發揮石雕傳統優勢,積極引進先進技藝和專業人才,提升石雕藝術精細化加工水平,推進石雕產業集群式發展,建設功能齊全、配套設施完備、產業鏈條完整的雕塑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打造中國石雕石刻特色產業名鎮。
(二)工作重點
1.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堅持鎮村一體、統籌布局,高起點、高標準編制鎮域特色產業規劃,從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產業基礎、人文特點等出發,科學安排產業布局、功能區域、生態環保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重點上,堅持因地制宜,實行“一鎮一主業一品牌”,積極培育支柱產業;發展方式上,注重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貿則貿,宜游則游,凸顯特色;發展步驟上,可突出工業以二產帶三產,也可三產先行以三產促二產,著重發揮比較優勢,準確進行功能定位,帶動和促進上下游企業的聚集與產業鏈的延伸。
2.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立足鎮域優勢,創新思路,拓展渠道,開展全方位、寬領域的招商引資。發揮農村勞動力、農副產品等優勢,積極引進農產品深加工等項目,儘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人新我特”的原則,依託鎮域現有發展基礎,積極主動參與市場分工,既針對性地引進項目、資金、人才,又引進技術、機制和管理方法,使鎮域特色產業在分工協作中發展壯大。切實做好落地企業的協調服務工作,充分發揮以資源引資金的示範作用,真正使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3.統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城鄉“六網”聯通(交通、供水、供氣、供電、信息、污水和垃圾處理)示範工程,積極探索村鎮集中供熱,規劃建設農貿市場、垃圾中轉站等設施,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有效延伸。加快完善農村路網,推動城鄉道路無縫對接。統籌建設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有效覆蓋。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體系和職業技能培訓網路,繼續實施全民創業工程和全民技能振興計畫。進一步強化鎮區管理,紮實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改善鎮區發展環境。
4.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快壯大民營企業、培育個體大戶,使其成為推動鎮域特色產業發展的主力。放寬民營資本投資領域,清除各種不合理的門檻,著力培育有利於民營經濟快速成長的良好環境。鼓勵和支持富裕起來的農民投資創辦民營企業,積極引進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到鄉鎮投資創業,加快形成聚集效應。篩選一批重點民營企業,重點幫扶,促其儘快上規模、上檔次,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5.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引導中小企業牢固樹立質量品牌意識,加快打造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支持企業自創品牌,逐步實現產品從無牌、貼牌到自主品牌的轉變。開展市級以上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創建活動,每年評出5—10個市級優秀品牌,提升鎮域特色產業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增強鎮域特色產業競爭力。
四、政策措施和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要將鎮域特色產業發展納入區域總體規劃,堅持縣區、鄉鎮(辦事處)“一盤棋”思想,統籌規劃、統籌部署、統籌落實、統籌考核,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為第一責任人,要準確把握鎮域發展實際,深入研究鎮域經濟發展規律,吃透上情、把握鄉情、摸準民情,進一步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創造性開展工作,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擴大管理許可權。積極探索與統籌城鄉發展相適應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新模式,對特色產業鮮明、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重點鎮和示範鎮,實施強鎮擴權,依法賦予其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簡化行政管理層級,增強其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實施中小企業培植工程,篩選50戶成長性好、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中小企業進行重點培植,助推企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
(三)強化要素保障。充分考慮重點鎮和示範鎮建設發展用地需求,在縣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中,拿出一定比例用於鎮域特色產業發展;鼓勵鎮域通過新型社區建設、整治挖潛、土地整理等方式盤活建設用地,置換指標優先保障當地使用。採取貸款貼息、費用補助和獎勵等多種方式支持鎮域企業發展,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到鄉鎮設點開展業務,吸引各類民間資本進入或直接投資興業、創辦領辦開發項目、承包經營公共服務設施;推進鎮域企業通過信貸、融資租賃、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拓寬籌資渠道;協助鄉鎮積極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和建設項目,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積極引進鎮域經濟發展人才,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加快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持續做好技能培訓,為鎮域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四)加大督導考核。各縣區要通過召開工作推進會、現場觀摩會等形式,建立鎮域特色產業發展考核評價機制,從2015年起,市直有關部門每年組織對鎮域特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考評,對發展較好的鄉鎮(辦事處),由市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