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佬語

“鶴佬語”,為“河洛語”諧音,即閩南語台灣話(白話字:Tâi-oân-oē),閩南話閩南人福佬民系)的母語,習慣上專指在台灣所使用的閩南語方言,與廈門話極為接近,推估同源詞比例為99%。

河洛話源頭在中原河洛地區(黃河洛水流域),現主要分布於福建閩南地區、閩東北及浙江東南地區、廣東粵東地區、廣東雷州和台灣省及海外華人聚居區。

河洛”音為Hok-loh,“Hō-ló.”,意指黃河洛水一帶。“福佬”、“鶴佬”、“學佬”,此三者皆為“河洛”諧音,故鶴佬語另有作“福佬話”、“學佬話”,此三者皆為諧音。

基本介紹

鶴佬語
鶴佬語
由於「台灣話」並未有統一標準名稱,本文將以常見之「台灣話」、「鶴佬話」、「河洛話」、「台灣閩南語」等名詞互動使用。(參見後述)
在現代台灣社會,大概有60%的人口能操流利的台灣話,約有80%的人口能聽解台灣話。通常,我們也將以台灣話為母語的族群稱之為鶴佬人(Holo(Hō-ló)或 Hoklo)。不過,隨著不同族群之間的通婚和融合,語言和族群之間的界線並不是呈現完全的一對一的關係,有些「鶴佬人」並不會講鶴佬話,而有些非鶴佬人則能講流利的鶴佬話。例如有些平埔族由於漢化早,生活語言已與鶴佬人無異;但也有可能部分鶴佬人生活在以國語為主的都會中,對台灣話的了解就比較薄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