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花鼓又稱雙條鼓、花鼓小鑼、打花鼓等。是一種安徽省的傳統戲曲劇種。鳳陽花鼓與花鼓燈、鳳陽花鼓戲並稱鳳陽三花。起源於元末,流行於明清時期,最初表現形式為...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於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但以...
《鳳陽花鼓》是由鄧麗君翻唱的一首歌曲,是首民間小調,收錄於同名專輯鄧麗君之歌第一集《鳳陽花鼓》中。...
鳳陽花鼓樓是一座以鳳陽花鼓為造型的鼓型建築,高約18米,直徑61米,建築面積超過4258平方米。位於安徽合肥濱湖新區。為中國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的展示中心。2013年11月...
鳳陽花鼓(1967年李翰祥、朱牧指導台灣電影)編輯 鎖定 李翰祥、朱牧導演,甄珍、王沖、鈕方雨、孫越主演,1967年台灣國聯有限公司出品。中文名 鳳陽花鼓 外文名 ...
鳳陽花鼓戲是一種安徽省的傳統戲曲劇種。被譽為鳳陽三花(鳳陽花鼓、花鼓燈、花鼓戲)之一,因起源於鳳陽縣長淮衛鎮(今屬蚌埠市區),故又稱衛調花鼓戲、衛調花鼓...
鳳陽縣地處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鳳陽歷史悠久,古為淮夷之地,春秋時名為鐘離子國,隋稱濠州,明洪武七年,朱元璋取“丹鳳朝陽”之意為家鄉賜名“鳳陽”沿用...
鳳陽花鼓(陸燕雲演唱歌曲)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歌曲由陸燕雲用粵語演唱,並在電影少林豪俠傳(...
《鳳陽花鼓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論》是蘇兆龍所著的一篇論文,收錄於2011年的安徽科技學院學報中。...
鳳陽民歌是安徽省的傳統民歌。鳳陽花鼓中的鳳陽歌是鳳陽民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明初移民文化的影響下,鳳陽民歌得以歷史性更新和很大發展,隨之聞名中外。最早以文字...
上盤花鼓是流傳在浙江臨海一帶的傳統民間舞蹈,深受當地人民歡迎。明末清初安徽“鳳陽花鼓”通過賣唱乞討者傳入臨海沿海區域,在流變的過程中《上盤花鼓》又融入了當地...
鳳陽花鼓文化旅遊節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旅遊局、中共鳳陽縣委、鳳陽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文化活動。...
安徽科技學院校花鼓隊隸屬於安徽科技學院校學生會學生藝術團,是安徽科技學院的文化藝術品牌的一張名片,隨著對外交流和表演機會的增加,目前已經成為鳳陽花鼓表演團隊的...
安徽鳳陽有三朵傳統民間藝術之花,鳳陽花鼓、花鼓燈、花鼓戲,統稱鳳陽三花。主要流傳在舊鳳陽府境內,包括鳳陽縣、蚌埠市區、滁州市等。...
《鳳陽花鼓戲的正名、保護與研究現狀》是發表於滁州學院學報的一篇論文,作者是裘新江、楊錦鴻。...
鳳陽,古稱“鐘離”、“濠州”,滁州市下轄縣,位於淮河中游南岸,處於北緯32°37′-33°03′、東經117°19′-117°57′之間。北瀕淮河與蚌埠市淮上區、五河縣...
錦安花鼓戲起源於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前後),由當時來自安徽鳳陽一支靠花鼓行乞謀生的民間戲班傳授,距今已有640餘年歷史。 一個流落於浙江一帶的鳳陽花鼓班來...
彝族花鼓舞,彝語稱“熱波比”,流傳於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區的雙柏縣和峨山彝族自治區的新平一帶,是一種表演性的舞蹈,一般由村子裡的花鼓班子表演。彝族花鼓舞的...
花鼓戲,中國地方戲曲劇種,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陝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劇種。在眾多名為“花鼓戲”...
歌曲:鳳陽是個好地方【Fengyang is a nice place】《鳳陽是個好地方》是鳳陽市的市歌,也是鳳陽市對外宣傳的一張王牌,2009年一度唱進央視,唱遍大江南北,紅極一...
花鼓燈,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花鼓燈是漢民族中集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情節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集體舞完美結合...
飛刀花鼓是四川省地方曲藝劇種之一,以鑼鼓伴奏演唱故事並配以拋刀擲棒等雜耍表演的曲種。形成於清鹹豐年間。表演者手持木棒、火棒及特製的刀、叉等物,一面演唱...
包山花鼓是地方小戲的一個特殊分類,起源於鳳陽花鼓,從明代開始,在浙江雲和縣包山村代代相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鳳陽花鼓,主要劇目有《鳳陽歌》、《王三姐趕集》、《孟姜女》等。 [23] 五河民歌:五河民歌只要流行與五河、鳳陽、蚌埠及周邊地區,五河民歌發源於五河縣小溪鎮(原...
安徽省:黃梅戲、徽劇、青陽腔、岳西高腔、安徽目連戲、安徽戲、廬劇、安徽端公戲、沙河調、泗洲戲、墜子戲、含弓戲、蕪湖梨簧戲、文南詞、皖南花鼓戲、鳳陽花鼓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