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花鼓

包山花鼓

包山花鼓是地方小戲的一個特殊分類,起源於鳳陽花鼓,從明代開始,在浙江雲和縣包山村代代相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山花鼓
  • 起源時間:明代
  • 距今歷史:400多年
  • 代表作品:《大花鼓》
包山花鼓使用本土方言的變腔語調,民眾易懂。把民眾的生活和勞動過程作為主要的表現題材,如《大花鼓》、《賣花線》、《補缸》、《賣小布》、《雙看相》等,都是表現小商人與當地民眾的生活聯繫。如《銅錢絲》、《十二月花》、《鬧湖船》、《打紗窗》、《打蓮湘》、《偷雞》等表現的都是民眾自己身邊發生的趣事。包山花鼓是包山人民在勞動之餘抒發心聲的文化載體,是包山人民自己創造、自己參與的,並有著鮮明時代特徵的文化形式。她如燦爛的山花,她如幽鳴的鳳凰,帶給人們快樂的啟示,帶給人們永恆的回味。 自從“包山花鼓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之後,一時名聲在外,吸引很多外地遊客。
包山村景包山村景
包山花鼓劇照包山花鼓劇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