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台(甘肅省武威市鳳凰台)

鳳凰台(甘肅省武威市鳳凰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涼州鳳凰台古遺址,文物普查登記名稱為“鳳凰台墓群”,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鳳凰路151號武威第十八中學校園內,從出土文物看屬魏晉時期墓,屬於尚未核定級別的不可移動文物。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台”為“觀四方而高者”,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築形式之一,一般築成方形,是一種露天的、表面比較平整的、開放性的建築。古代宮殿多建於台之上。

涼州鳳凰台前身,為唐朝初年大涼皇帝李軌,為迎候天帝所要派遣的天上的玉女降臨,所築的玉女台。後大涼唐朝所滅,李軌被俘至長安,後為唐高祖所殺。李軌之後,玉女台被毀,不久人們在此台址上復建一台,取名“鳳凰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涼州鳳凰台遺址
  • 地理位置: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鳳凰路151號武威第十八中學
  • 所處時代:魏晉時期
  • 保護級別:尚未核定級別的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沿革,歷史背景,史料記載,主要景點,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歷史背景

玉女台為唐朝初年大涼皇帝李軌所築。李軌為隋時姑臧豪族。隋大業末,補為武威郡鷹揚府司馬。隋大業十三年(611年),李軌與曹珍安修仁等聚眾起兵反隋,自稱河西大涼王,署官屬。連結突厥吐谷渾,盡有河西五郡之地。武德元年(618年),薛舉,冊封李軌為涼王,任涼州總管,但李軌已自立為帝,唐高祖密遣安修仁兄安興貴入涼勸其降唐,不從。約二年後大涼為唐朝裡應外合所滅,李軌被俘至長安,後為唐高祖所殺。

史料記載

資治通鑑》記載:唐武德二年(619年),李軌被唐軍裡應外合包圍於姑臧城內,李軌見大勢已去,攜妻兒登上玉女台,設酒話別。這座玉女台,是李軌聽聞天帝將要遣天上的玉女降臨,請他設台迎候,於是召集兵民耗費巨資修築,以候玉女降臨。然而,沒有想到的是玉女台建造完成後,還未及玉女降臨,就因修築玉女台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加之天災,使大涼境內民怨四起,從而加速了大涼政權的滅亡。正所謂“玉女未臨身先死,人去台空徒余恨。”
據說李軌之後,玉女台被毀,不久人們在此台址上復建一台,取名“鳳凰台”。如今此台也已消失不見。

主要景點

尚未核定級別的不可移動文物:魏晉時期鳳凰台墓群。

旅遊信息

因該墓葬遺址位於武威第十八中學學生操場東南角,東、北方向約100米處分別為學校圖書館和學生公寓樓,西、南方向約300米處均為居民住宅樓,不具備修建條件,鳳凰台墓群現狀不適宜建設遺址公園。為保證武威第十八中學正常教學秩序,不宜對墓葬遺址進行開發建設供遊客參觀遊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