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台位於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南張街道鳳台村,鳳凰台地下是一處龍山、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文化堆積十分豐厚,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批准鳳凰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領隊培訓班在此進行了實地考古發掘,出物近300件文物,現存在省考古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凰台遺址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南張街道鳳台村
- 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台位於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南張街道鳳台村,鳳凰台地下是一處龍山、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文化堆積十分豐厚,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批准鳳凰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領隊培訓班在此進行了實地考古發掘,出物近300件文物,現存在省考古所。
鳳凰台遺址,位於湖北省荊門古城西成門內,即解放路與府前街“丁”字路口北側,始建於公元592年,是一處自然景觀遺址。古城東門,位於荊門古城東門街(今荊門市東寶區中天街)盡頭。陸九淵築城後將東門定名為東作門,是期望社會和諧,...
鳳凰台位於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南張街道鳳台村,鳳凰台地下是一處龍山、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文化堆積十分豐厚,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批准鳳凰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領隊培訓班在此...
鳳凰台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州市何官鄉楊家營村東500米。歷史沿革 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以後多次複查。現保存較好。遺址為龍山文化至秦漢時期的文化遺存,遺址為龍山文化至秦漢時期的文化遺存,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約4.5萬...
鳳凰台遺址位於任城區南張鎮鳳凰台村,以遺址命名為村名,是以商代為主的典型遺址。整個遺址為台形高地,高出地表10多米,底部直徑為80米,頂部較開闊,直徑40米,分上、中、下三層,底寬上窄逐層遞減,北有石階可至頂端,周圍皆用...
涼州鳳凰台古遺址,文物普查登記名稱為“鳳凰台墓群”,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鳳凰路151號武威第十八中學校園內,從出土文物看屬魏晉時期墓,屬於尚未核定級別的不可移動文物。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台”為“觀四方而高者”,是最古老的...
楊家營遺址是青州市境內的遺址。楊家營遺址,魯北地區古文化遺址。又稱“鳳凰台遺址”。位於青州市何官鄉楊家營村東500米,躍龍河自遺址東側拐向北側流入塌河。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30米。北部有台址,俗稱“鳳凰台”。台東西長...
鳳凰翔集的永昌里位於今南京西南鳳游寺遺址南,該處有一古寺為瓦官寺,始建於東晉,明朝時被焦竑(明代南京城第一位狀元)更名為鳳游寺,寺早已廢毀,後被重建。如今鳳凰台遺址一帶,附近留有多個老小區、中國小。歷史典故 鳳凰台...
農曆二月十九日逢觀音聖誕,“鳳凰台”廟會憑運河水運優勢,南北商賈雲集,東西販運輻湊、熱鬧非凡,為魯西南春會之首,繁榮景象數百年不衰。遺址修繕 2005年,任城區對遺址進行全面修復,台基用青磚包砌,正門為長15.8米的御道,御首...
北臨城北有鳳凰台遺址,這“鳳凰台”很可能是“烽火台”的訛名。根據現有考證推測,如果今北臨城不是臨城故城遺址,那么,臨城故城遺址也不會離此太遠。古冶鐵遺址 薛國故城冶鐵遺址 根據歷年來考古發掘所發現,薛國故城附近所發現的秦漢...
” 鳳凰台位於濟寧市西北鳳凰台村,京杭大運河北岸不遠處。《濟寧縣誌》記載:“鳳凰台距城八里,周一百四步,台二層,上層高三、四丈,下層二丈奇,上銳下寬”。《濟寧勝跡概覽》記載:鳳凰台是“以商代為主的典型遺址”,歷史悠久...
制骨作坊遺址:位於鄭州商城北牆外,花園路新華社河南分社院內 洛達廟遺址:中原區洛達廟村東北500米的台地上,二里頭文化遺存 東史馬民居:位於鄭州西北東史馬村,民居為當地士紳伍德潤所建,系清代民居 鳳凰台:位於管城區未來大道南...
引進了金鳳凰物流、平安物流、世通物流三家物流企業。鳳凰台遺址修復工程基本完工,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正在形成。對全年確定的52個重點工作項目實行了承諾制。對機關幹部和支部書記...
《洛陽考古·第3期》是201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內容簡介 《洛陽考古(2013年第3期 總第3期)》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主要內容包括:河南滎陽鳳凰台遺址戰國墓葬發掘簡報、洛陽湟河攔溝村兩...
33 33 曬米城遺址 新石器時代 棗莊市台兒莊區泥溝鎮馬莊村 34 34 莊裡西遺址 新石器時代 滕州市姜屯鎮莊裡西村 35 35 樓子莊遺址 新石器時代-商 龍口市北馬鎮樓子莊村 36 36 鳳凰台遺址 ...
陽平故郡---東古城遺址文物。出山東冠縣縣城沿329省道向西10公里,衛河東岸,便是冠縣第一古城——東古城。東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春秋時冠氏邑即在此處,漢為館陶縣治,南北朝時為陽平郡,後又改毛州。因衛河傍城而過,歷史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