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鳥臀目
- 拉丁學名:Ornithischia
- 別稱:鳥盤目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 亞綱:雙孔亞綱
- 目:鳥臀目 Ornithischia
- 化石時期:三疊紀到白堊紀
- 保護狀況:化石
鳥臀目(拉丁目名Ornithischia或Predentata)也稱為鳥盤目。是一類有喙(外觀類似鳥喙)的草食性恐龍。意思是“如鳥類般的臀部”。之所以有這種名字,是因為它們擁有與...
蜥臀目(Saurischia)也稱為龍盤目或蜥盤目。名稱源自希臘文中的σαυρος(sauros有“蜥蜴”之意)與ισχιον(ischion有“髖關節”之意),是恐龍總...
鳥臀目(Ornithischia)的草食恐龍,腰帶結構與鳥類相似,故得名。鳥臀目為恐龍的兩個大目之一,另一目為蜥臀目(Saurischia)。鳥臀目的主要特徵在於腰帶的結構,其恥骨...
恐龍類的兩個目之一。恐龍根據腰帶構造的不同分為兩個類群,即蜥臀目和鳥臀目。它們在腰帶構造上的區別主要是恥骨形態的不同。蜥臀類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形,...
各種甲龍組合成了恐龍大家族中一支獨特的類群,叫做甲龍類,在分類學上的位置就是爬行綱、鳥臀目、甲龍亞目。甲龍類是恐龍大家族中較晚出現的類群,直到白堊紀之...
鸚鵡嘴龍又譯鸚鵡龍,在希臘文意為“鸚鵡蜥蜴”,是角龍下目鸚鵡嘴龍科的一屬,生存早白堊紀的亞洲,約1億2320萬年前到1億1000萬年前。鸚鵡嘴龍和原角龍、三角...
角龍是一種鳥臀目草食性恐龍,由假鱷類進化而來,是一種古生物,活躍於早白堊紀(1.44億~9,640萬年前),其明顯特徵包括臉上的角及勾狀的喙與頭後方骨質的皺摺...
根據發現這部份骨骸的William Parkers的說法:“我們已經消除許多三疊紀鳥臀目恐龍的紀錄,這些恐龍來自於北美洲、歐洲、以及世界各地,除了南美洲。”他的共同作者Randall...
頜齒類,化石時期:早侏羅紀到晚白堊紀,總目:恐龍總目,Dinosauria,目:鳥臀目Ornithischia,無層級:頜齒類Genasauria。...
始奔龍(屬名:Eocursor)意為“開始的奔跑者”,是種新命名的原始鳥臀目恐龍,生存於晚三疊紀諾利階的南非,約2億1000萬年前。始奔龍的化石發現於南非的下艾略特組...
初龍類的兩個目(蜥臀目及鳥臀目)常被通稱為恐龍,是一類僅繁盛於中生代的以陸生為主的爬行動物,是蜥臀類(Saurischia)和鳥臀類(Ornithischia)的通稱,最早出現...
禽龍(學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禽龍是種大型鳥腳類恐龍,身長約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
雙孔亞綱鳥臀目 Ornithischia)中生代占統治地位的爬行類,白堊紀末-第三紀初期絕滅。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
禽龍類(學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禽龍是種大型草食性動物,身長約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
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