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該科種類,物種學史,發現與命名,分類,形態特徵,
該科種類
界: | 動物界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綱: | 蜥形綱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鳥臀目Ornithischia |
屬: | 始奔龍Eocursor |
種: | 嬌小始奔龍E. parvus |
物種學史
始奔龍的化石是在1993年發現,但當時並沒有正式地敘述。模式種是嬌小始奔龍,是由Richard J. Butler、Roger M. H. Smith、以及大衛·諾曼(David B. Norman)在2007年所敘述。始奔龍是已知最早的鳥臀目恐龍之一,它們的發現有助於了解早期恐龍的關係,因為早期恐龍的化石大部分是不完整的骨骸。始奔龍的化石包含頭顱骨碎片、脊骨碎片、骨盆、長後肢、以及大型、獨特的可抓握手部。
發現與命名
在2007年6月,這些化石被一群跨國古生物學家正式命名為嬌小始奔龍(Eocursor parvus),eos在希臘文中意為“黎明”或“開端”,cursor在拉丁語中意為“奔跑者”,而parvus意為“嬌小的”。它們是群早期鳥臀目恐龍,體型小,擁有明顯的運動能力。這群跨國古生物學家包含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與劍橋大學的理察.巴特勒(Richard Butler)、劍橋大學的大衛·諾曼(David Norman)、以及南非國家博物館的Roger M. H.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