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鱘魚,中藥材名。本品為鱘科動物中華鱘的肉。功能主治為:益氣補虛,活血通淋。①《食療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飲之。②《本草拾遺》:益氣補虛,令人肥健。③《飲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④《隨息居飲食譜》:補胃,活血通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鱘魚
  • 漢語名稱:Xun Yu
  • 別名:鮪,鮥,鮛鮪,尉魚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相關論述,化學成份,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鱘科動物中華鱘的肉。

性味歸經

甘,平。
①《本草拾遺》:甘,平,無毒。
②《醫林纂要》:甘,溫。
《本草提要》:入手太陰,厥陰經。

功能主治

益氣補虛,活血通淋。
①《食療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飲之。
②《本草拾遺》:益氣補虛,令人肥健。
③《飲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④《隨息居飲食譜》:補胃,活血通淋。

形態特徵

體長達2米以上,背部狹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略向上翹,頭部被有光滑的骨板。口腹位,成一橫裂,吻須2對,等長,平行橫列。眼小。鰓孔大,鰓耙薄而尖,約22枚。頜兩側各有1塊骨板;體部具骨板5行,背正中一行較大,背、腹側各2行,另在臀鰭前後各有1~2塊:尾鰭上葉有棘狀骨板一行,其他部分光滑無鱗。背鰭54~66;胸鰭發達,著生於腹面;臀鰭32~41;尾鰭歪形,上葉發達。體背和頭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鰭均為青灰色。以上動物的鰾(魚鰾)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產區域

分布長扛、錢塘江流域和其他沿海各地。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

注意事項

不宜久服。

相關論述

1.《食療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飲之。
2.《本草拾遺》:益氣補虛,令人肥健。
3.《飲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4.《隨息居飲食譜》:補胃,活血通淋。

化學成份

白鱘肌肉含油酸(oleic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二十五碳烯酸(pentacosenoicacid),二十六碳烯酸(hexacosenoicacid)。還含鐵、銅、錳、鋅、鈷、鎳、鎂、鋁、釩等。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