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朝山節又叫
轉山節,是
麗江永寧鄉
摩梭人朝拜
格姆女神的盛大
節日,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在瀘沽湖畔舉行。具有濃郁的原始
宗教色彩。花山形狀像一頭
雄獅的格姆山,
屹立在瀘沽
湖畔,所以又稱
獅子山,民間
傳說它是格姆
女神的化身,
保佑著摩俊人的幸福平安。是摩梭人的最高保護
神,對她十分崇敬,世代敬獻祭祀。朝山節又是佛教節日,傳說
藏曆六月初四是
釋迦牟尼轉四諦法輪之期。所以,為了
紀念和慶祝這一天,人們提前一日穿戴一新,帶著食物前往附近
山寺巡禮朝供,求神念經,以求
佛祖保佑。然後在野外
草坪上開懷暢飲,盡情歌舞。
藏語稱朝山節為“珠巴澤西”,主要在前藏地區舉行。
歷史考證
據考證,朝山節始於摩梭
祖先泥月烏定居並得勢於永寧的時期。 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
永寧瀘沽湖一帶的摩梭人都要興趣行朝拜格姆山的
活動,摩梭語稱之為“格姆刮”,意為“轉女神山”。
已有一千多年的朝山節,不都集中在
格姆山(獅子山),而是各個村子近哪座
山,便拜那座山。後來,承受著
佛教的傳入,加上永寧摩梭長期保留著
母系氏族婚姻家庭形態,從而演繹出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把格姆山神化成當地摩梭人頂禮膜拜的
女神。
佛教者們認為這一天是釋迦牟尼第一次舉行講經的日子,所以,這天人們穿著新
衣,帶著
食品,趕往
拉薩附近山上的各寺朝佛、念經,之後,到野外盡情餐飲、歌舞,直到日落才返回
城里。
普米族人的朝山節在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間進行。人們身著盛裝,騎馬或步行到附近的山上歡度佳節。除祭祀山神外,還有賽馬、 摔跤、 射箭等
娛樂活動。野餐後另選道路下山,不返原路,以示
辭舊迎新,來年好運。
朝山節:佛教節日。傳說藏曆六月初四是釋迦牟尼轉四諦法輪之期。所以,為了紀念和慶祝這一天,人們提前一日穿戴一新,帶著
食物前往附近山寺巡禮朝供,求神念經,以求佛祖保佑。然後在野外草坪上開懷暢飲,盡情歌舞。藏語稱朝山節為“珠巴澤西”,主要在前藏地區舉行。
習俗
舉辦地點
形狀像一頭
雄獅的格姆山,
屹立在瀘沽湖畔,所以又叫獅子山。民間
傳說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主宰著
永寧地區的興衰禍福,保護著人民幸福平安,讓摩梭婦女健壯
美麗,莊稼
茂盛,牛羊
興旺。她不僅十分
漂亮,而且
聰明過人,是周圍的眾山神之首,是摩梭人的最高保護神,所以摩梭人對她十分崇敬,
世世代代敬獻祭祀。
活動介紹
朝山節這天,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著豐盛的美味佳肴,有的人還騎著
駿馬來到格姆山下,燃起香菸,喇嘛念起朝山經,祈求女神保護摩梭人
風調雨順,吉祥幸福。人們紛紛向女神敬獻酒肉、糕點、水果、並叩頭朝拜。老年人還到
山洞中燒
樹枝、用煙火驅走鬼邪。大家還要到
瀑布洗澡,以求清吉平安,然後集體就她野餐,舉行對歌、跳獅子舞、盪
鞦韆、射箭、賽馬等活動。格姆山下,人們沉浸在歡樂的
海洋之中。許多人也乘此機會物色意中人,結交"阿夏"(情侶)。由於瀘沽湖風光非常優美,已被列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母系社會遺留下來的獨特婚俗更是如磁石一樣吸引著眾多的申外遊客,所以從
昆明、
大理等地專程趕去參加朝山節的中外客人越來越多。
傳說
傳說遠古時代,永寧者波村裡有個美麗的
姑娘叫格媽,她不僅有出眾的美貌,還能吹悅耳的
竹笛,唱
優美的歌,只要她的歌聲響起,賓士的馬鹿會駐足傾聽,飛翔的百鳥會停止鳴轉。她不僅能歌善舞,還勤勞能幹,她可以把天上的
雲彩鄉在衣服上,可以把流水的波紋印在
裙子上。她的美名遠播,九村十八寨的小伙子都來向她求婚。不料天上的一個男神看上了她,便用一陣旋風將格姆巻上了天,整個永寧壩子的人都傾寨而出,齊聲呼叫追趕,男神在慌亂之中,一失手把格姆放了,重重地摔在地上。她
死了,身子化成了一座
山,靈魂卻變成了一個女神,常騎著一匹馬,巡遊在永寧上空,主管著當地摩梭婦女的
生育和
疾病,並能保佑當地人畜
繁衍、穀物豐產、風調雨順。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動。
屆時,
太陽初升,各村寨的青年男女衣著盛裝,攜帶著供品和飲食,絡繹入山朝拜。在
喇嘛的育經聲中,朝拜的隊伍緩緩繞祭壇及女神三周,並在女神廟裡焚香、升
篝火、獻
祭品、叩頭
祈禱,祭畢人們便在草地上圍成一個個圓圈,燒起篝火,煮
酥油茶,吃野餐,唱調子,以及興趣行賽馬,打跳等娛樂活動。野炊期間,人們最喜歡跳的是“鳳凰舞”。隨著鼓聲,兩隻鳳凰鳥歡快起舞,一群身著百褶長裙的摩梭少女,手持花環,在獅子與鳳凰之間來回穿梭歌舞,充滿歡快的節日氣氛。承受後,人們還在順時針環山繞行,以祈
吉祥。有的順路返回瀘沽湖邊,或騎馬,或徒步,或划船繞湖行走。入夜,就地露宿,跳
鍋莊舞。這也成為他們一年一度的狂歡盛會。
由來
朝山節的由來,究其淵源當屬人類早期的自然崇拜。承受著母系氏族社會的發展和原始宗教的產生,摩梭人對格姆山的自然崇拜,漸漸轉化成神靈觀念,並帶上民族宗教的色彩。格姆山的南麓松林中,建有一所神廟,依山面湖,內供一披髮跣足、騎鹿的格母女神畫
像。此外,瀘沽湖畔里格島上也有一
神龕,內供一騎馬張弓的格媽女神泥塑像。
傳統節日
朝山節-瀘沽湖
旅遊節日,瀘沽湖摩梭人的朝山節,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瀘沽湖摩梭人便身著盛裝,或騎馬或步行,去朝拜瀘沽湖畔雄峻的獅子山,舉行盛大傳統節日-朝山節。瀘沽湖獅子山又名“格姆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格姆女神是瀘沽湖
女兒國的最高保護神。
相傳從前在瀘沽湖格姆山下的者波村,有一個美麗聰明、勤勞
靈巧、心地
善良的姑娘,她一天能織出十幾丈麻布,還能信手將天上的彩虹、
雲彩、
大雁,地上的
鮮花、
蝴蝶、
鳥兒織進
麻布里,十分漂亮美觀。小伙子們都十分傾慕她,紛紛向她求婚。但她對任何追求者都沒有答應,只是贈送一條腰帶。天上的一位男山神也看中了她,一天,男山神颳起一陣旋風把姑娘卷上了
藍天,這時,整個麗江瀘沽湖壩子的男女老少都驚叫起來,
呼天喚地,山神在慌亂中放了姑娘,可姑娘被附在了瀘沽湖格姆山的白崖上,再也回不了人間。後來變成了穿著白衣、白裙,騎著白馬,左手握著一支金笛,右手拿著一株珍珠樹的女神。她年年月月飄巡在瀘沽湖格姆山上,護佑著永寧壩子和瀘沽湖。格姆山便成了瀘沽湖當地摩梭人
頂禮膜拜的女神。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瀘沽湖摩梭人都要舉行一次盛大朝山活動。屆時,來自
四面八方的朝拜隊伍向格姆山進發。朝拜隊伍由眾多吹鼓的喇嘛開道,接著是瀘沽湖當地的上層人物,其後是馬隊,最後是
浩浩蕩蕩徒步朝拜的瀘沽湖民眾。在陣陣
嗩吶、
大號、
鼓鈸和馬鈴聲中,朝拜隊伍到了格姆山神廟前舉行祭拜儀式,人們燒香磕頭,懸掛彩色經幡,敬獻貢品,祈求女神福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之後,人們便三五成群,在瀘沽湖山坡草地進行野炊。其間要舉行規模盛大的賽馬、
摔跤、對歌、跳舞等活動。瀘沽湖格姆山下,瀘沽湖畔到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現在,瀘沽湖當地政府已將朝山節正式確定為瀘沽湖摩梭人的傳統節日,每年都要開展盛大的慶祝活動,已成為促進當地
經濟發展,各民族大
團結的一個盛會。
生活習慣
朝山節這天,麗江他留人穿上節日盛裝,以戶為單位,做十二個
糯米粑粑,放在盤子裡壘成塔形,端著去宗支山(即他留墳山)祭祖。宗支山頂有一塊大大的草坪,正中有個重千餘斤、雕鑿精湛、
栩栩如生的青剛石大
麒麟,麒麟石上是個大鼎。供人們燒香祭祀用。那裡有由他留把目(麗江他留人首領)主持搭好的敬獻台。敬獻台用三百六十根松枝搭成。據說麗江他留人最先到達此地的創業祖先是明洪武年間“屯民實邊”的三百六十戶軍戶,故此用三百六十根松枝搭成敬獻台,作為後裔紀念祖先的標誌。敬獻台前用花紙紮成彩色拱門,人們在把目的統一指揮下,端著塔形粑粑通過彩門,湧向敬獻台,舉行祭祖儀式。後,共同商討本麗江他留人民族的重大事務,如政治經濟形勢、文化教育、生產生活等等。散場前,跳集體
蘆笙舞,表示以祖先為
楷模,
團結一致,協力同心,為建設
繁榮昌盛的家園而努力奮鬥。
語言文化
睡在瀘沽湖畔摩梭人家的木楞房裡,想像著天明將和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一起
歡度朝山節,一起朝拜摩梭人心目中神聖的“格姆女神山”,幾多神秘,幾多浪漫,熱望著這節日的到來。
當第一縷
黎明的霞光透過木雕的花窗射入我的床前時,我們同時聽到了一陣沉悶的
雷聲。雨天裡怎么朝山呢?卻看到院子裡一位摩梭阿媽在
不慌不忙地準備朝山用的香火和野炊食物。她說,每年朝山節的清晨都會下雨,但很快會陽光普照,萬里晴空。正說著,雨水嘩嘩地下了起來,我們只好坐在溫暖的
火塘邊等待雷雨停息。
一串馬鈴聲從門前響過,雨停了。雨後初晴的瀘沽湖更加清幽,一層
薄霧如一匹輕柔的紗幔,飄浮在湖面,潔白的
雲朵依戀著黛色的山谷,剛剛在晨雨中
沐浴過的格姆女神山
聖潔而
高貴地坐落在遠方。
我們與一排排馬隊、一輛輛大車小車同行。去朝山的摩梭人全都穿上了節日的盛裝,手裡緊握著一根青竹,竹上拴著經幡。他們騎在馬背上,悠然地唱著山歌。在這股人流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落水村的馬隊了,近百匹騾馬從瀘沽湖畔的摩梭
山寨走來,悅耳的馬鈴搖動著姑娘小伙心中的喜悅。他們不僅去朝拜女神,展示自己甜潤的歌喉和優美的舞姿,而且尋找心上人。
相傳,從前格姆山下的者波村,有一個美麗聰慧、勤勞靈巧、心地善良的姑娘,她一天能織出十幾丈麻布,還能信手將天上的彩虹、雲朵、
大雁,地上的鮮花、蝴蝶、鳥兒織進麻布里。瀘沽湖畔的小伙紛紛向她求婚。天上的一位山神也被她的美麗和靈秀所動,颳起一陣旋風把姑娘卷上了藍天。整個永寧壩的男女老少呼天喚地,山神在慌亂中放了姑娘,可姑娘被附在了格姆山的白崖壁上,再也回不了人間。後來,她變成了穿白衣、白裙,騎白馬,左手握著一支金笛,右手拿著一株
珍珠樹的女神。她
年年月月飄巡在格姆山上,護佑著永寧壩子和瀘沽湖。
來到格姆山腳下,山崗上的灌木叢林裡,已撐起了一把把彩色的太陽傘,一頂頂遮陽蔽雨的
帳篷。在陣陣嗩吶、大號和海螺聲中,喇嘛開道,跟在其後是浩浩蕩蕩的馬隊和徒步朝拜的人群,沿著一條
彎彎曲曲的山路,向格姆山神廟走去。一路上他們虔誠地舉著經幡,帶著青松枝和松香,老人嘴裡念著“瑪尼經”。人們祈求女神福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古老而
神秘的祭儀,延續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
祭拜儀式後,人們聚集在一塊平壩上開展歌舞比賽。青山是他們的舞台,藍天白雲是他們的幕布。竹笛吹響了,舞蹈跳起來了,長長的舞隊里,男的戴著氈帽,穿著馬靴,邁動著強勁的舞步,粗獷奔放;女的穿著長長的百褶裙,腰間束一條漂亮的彩帶,艷麗緊身的服裝,顯示出她們
婀娜多姿的身段。柔美靈動的舞姿,甜潤的歌聲,如一杯杯酥尼瑪酒,芳香醉人。
一位名叫
楊正才的摩梭小伙告訴我們,摩梭人的朝湖節更有意思,每當月圓,山寨里的人家便聚集到瀘沽湖畔,將幾條船拴在一起,在月白風清的湖面上,繞湖划行。讓靈魂享受大自然的空靈與平靜,直至
朝陽出山。
在夕陽中回望格姆神山,彩色經幡在山風中飄搖,
裊裊上升的香菸瀰漫著整個
山谷。那座神山,那片聖湖,永遠是摩梭人朝拜的地方。
傳承意義
七月二十五朝山節:是永寧
納西族最為
隆重的節日,每年七月二十五,永寧地區的納西族人都要聚集在獅子山麓,朝獅子山拜女神。獅子山位於滬沾湖畔,又稱格姆山,傳說女神保護著人民的平安幸福、牛羊興旺,五穀豐登。朝山節這天,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獅山下燒香,喇嘛念朝山經,人們向女神敬獻
酒肉及
水果,並叩頭朝拜。接下來是民眾的娛樂活動,
對歌、跳舞,賽馬、射箭、盪鞦韆……歡樂、熱鬧無比。
除年節外,納西族還有許多祭祀活動。其中最為隆重的是“
納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選在
正月上、中旬,屆時要選好祭天
場所,由東巴教掌教人任
祭司,並宰殺輪流餵養的祭天豬,各家各戶都要捐大麥、小麥用來釀酒,做餌塊。祭時用全牲大祭,在場者均要洗手執香
肅立。祭畢,用豬血灌腸、豬頭、內臟燒湯,熟後按戶分食。大祭後三天,還要進行以各家各戶為單位的小祭。還有“祭三朵(本族保護神)”,納西族認為三朵是屬
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麗江地區的納西族祭三朵還要帶著火鍋到風景秀麗的地方野餐。
有關禁忌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
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
禁忌。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
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曆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
垃圾。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乾,如捻
毛線、織
毛衣、
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
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
喧譁。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髮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
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
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
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
茶。
節日時段
藏曆六月四日
盛行地區
西藏
節日來源
人們以六月四日為節慶,即“丹伊得欽”,也就是釋迦牟尼口授“四大真經”的日子,民眾又稱它為朝山節。
慶祝方式
這一天,西藏地區的人們到就近寺廟朝佛,誦經、點燈等,宗教氣氛十分濃烈
相關閱讀
孩子眼中的朝山節
作者:羅布(1991年就讀於南昌西藏班,文章來源:“我愛我的家鄉”作文叢書西藏卷)
我最喜歡“珠巴澤西”節(即朝山節)。這個節日雖然是宗教活動,卻蘊含著我童年的樂趣。爺爺說,這個節日是祖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他指著西邊那雄偉的山峰說:“每年的六月四日,仙女來到這座山上觀賞人世,當天如果能夠繞山一圈,並且燒香,獻供品,掛經幡,家庭會富裕,老人會長壽,小孩會變得聰明能幹。以後人們把這座山稱為‘耐日’(即佛山)。”爺爺的一席話語,激起了我無限企盼。
盼望已久的節日終於到來。平時,早晨總要媽媽把香噴噴的油茶送到床上來讓我喝。那天,你說怪不,黎明前的北斗星還沒有消失,也沒有快樂的鳥鳴聲,我就起床了。喜氣洋洋地從衣箱裡取出漂亮的藏袍和又長又寬的腰帶。鑲嵌在袍子邊上的金絲綢光彩耀眼,胸前掛著護身符,打扮得威武雄壯,焦急地等待著阿媽。阿媽先洗好一碗青稞,然後把洗好的青稞和糌粑、酥油混合在一起做成供品,裝進口袋,在灶上揮動著說:“救度母呀(卓瑪),請保佑我們全家‘扎西德勒’(即吉祥如意)。”又在我的頭上撫摸著:“願我們的小孩福大命大。”我的心裡樂滋滋的,總覺得菩薩就在我頭上。
帶著吃的向著神秘的佛山走去。朝山者先要繞山轉一圈,按祖先的規矩,一路上要遵守兩要三不能的經法。二要是:要一心信仰“卓瑪”,要善良助人;三不能是:不能嘆息、罵人、摘花,不然繞佛山是無效的。快到山腰的時候,我和夥伴們溜到後面,做我們喜歡幹的事。原來山腳下有一塊很大的平滑石頭,上面有一個又大又深的洞,傳說這是格薩爾王駿馬的蹄印。為了崇拜格薩,老人們往洞裡投桃子、核桃、蘋果等可口的東西。當他們離開後,我們把洞裡的果子全部掏來,然後津津有味地分著吃。心裡想,能夠跟神仙一起吃東西,真有福氣。吃完繼續趕路,走著走著,我心中冒出“鬼點子”,這次讓叔叔也犯經法,於是我趕快地伸出手,抓住叔叔的袍子下擺,猛地拉過來。叔叔腳下一滑,竟把經法都忘了,“哎,這些孩子,累死我了!”當他嘆息的時候,我們笑得合不上嘴。叔叔知道自己無緣地犯禁,生氣的雙眼直直地瞪著我,我們一哄,從叔叔的身邊跑過。
到了山頂,所有的朝山者集中在供品台前,有的在往香爐里上香,有的插經幡,有的上供物。一片忙碌的景象。我們這些孩子在拜佛的人群里穿來穿去地玩耍。長輩們卻為了美好的生活一心一意地祈禱著。
如今家鄉人民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朝山節會更隆重熱烈。我急切渴望飛回那神秘的故土,繞神山,去追回我童年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