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潛

魯潛

魯潛(271年十一月—345年九月),字世甫,勃海郡趙安縣人,歷屬西晉、東晉、後趙。魯潛生於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年),卒於後趙武帝建武十一年九月廿一日戊子(345年11月2日),活到七十五而逝世。325年前,仕晉至都尉,並鎮守許昌。更早前的經歷不詳。在後趙為官二十年,官至太僕卿、駙馬都尉。魯潛應屬於庶族。

魯潛墓誌》在一千六百多年後被挖了出來,由於他的墓誌記載了曹操墓所在位置的相關信息,從而成為一個焦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潛
  • 別名:世甫
  • 國籍:西晉→東晉→後趙
  • 出生地:勃海郡趙安縣
  • 出生日期271年11月
  • 逝世日期345年9月
  • 職業:太僕卿、駙馬都尉
  • 墓誌:《魯潛墓誌
人物生平,史籍載錄,銘文解讀,

人物生平

魯潛(271年十一月—345年九月),字世甫,晉十六國時期,勃海郡趙安縣人,歷屬西晉後趙。魯潛生於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年),死於後趙武帝(石虎)建武十一年九月廿一日戊子(345年11月2日),活到七十五而逝世。325年前,仕晉至都尉,並鎮守許昌。更早前的經歷不詳。在後趙為官二十年,官至太僕卿、駙馬都尉。

史籍載錄

1)《資治通鑑·晉紀·明帝太寧三年》三月條:“都尉魯潛以許昌叛,降於後趙。”
2)《晉書》卷一百五《石勒載記下》:“晉都尉魯潛叛,以許昌降于勒。石瞻攻陷晉兗州刺史檀斌於鄒山,斌死之。勒西夷中郎將王勝襲殺并州刺史崔琨、上黨內史王畯,以并州叛于勒。先是,石季龍攻劉曜劉岳於石樑,至是,石樑潰,執岳送襄國。季龍又攻王勝於并州,殺之。李矩以劉岳之敗也,懼,自滎陽遁歸。矩長史崔宣率矩眾二千降于勒。於是盡有司兗之地,徐豫濱淮諸郡縣皆降之。”

銘文解讀

魯潛墓誌》保存完好,其上銘文字跡清楚。十四行,行九字,最後一行三字,共一百二十字,隸書
  • 原文
趙建武十一年大歲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朔故大仆卿駙馬都尉勃海趙安縣魯潛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堎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師上黨解建字子泰所安墓入四丈神道南向
  • 點校
趙【後趙】建武十一年大歲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故大仆卿、駙馬都尉、勃海趙安縣魯潛年七十五(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
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堎西北角西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上黨解建字子泰所安。
墓入四丈,神道南向。
  • 注釋
《魯潛墓誌》稱,魯潛是勃海郡趙安縣人。《晉書· 地理志》載西晉泰始時,勃海郡轄十縣,“南皮東光浮陽饒安高城重合、東安陵、、廣川、阜城”,無趙安縣。有人以此否認此碑的真實性。事實上,以泰始時的建置來否定七十多年後趙安縣的有無,是根據不足的。從史書可以知道的是,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地理建置是變化異常複雜的。由於屠城、逃難、人口減少、堡塢屯聚的原因,縣的分合設定異常複雜。根據縣的名字,認為“趙安”這一縣是可能存在過的。“趙安”者,取“趙國安寧”之意,在石趙境記憶體在這樣一個縣名,是非常自然的。比如晉朝的“晉安郡”,在劉裕稱帝後,被改名為“宋安郡 ”,蕭道成代宋後,又被改成了“齊安郡”。據李旻推測,“趙安”縣很有可能是“饒安” 縣的改稱。不過後來隨著趙國的滅亡,縣名又被改回,只在當時的墓碑上還留下了一點歷史的遺痕。
陌,即道路。通常以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師,就是老師。老師是誰?上黨人解建,字子泰﹝此字不清楚,可能是奉。只看到網路照片,不能確定﹞。十六國時,上黨郡曾屬後趙,郡治數遷。安,即安置、安排,魯潛墓地點為其師解建所安排。魯潛不是普通人,身屬官宦,墓葬地點放在哪裡,朝向如何,在古代是一件大事情。魯潛老師健在,當然是極佳人選。有人說,”“的意思是安放墓誌,如果是這樣,應該放在全文最後,而不是插入文章中間。解建無可考,當年恐怕也不是普通人物。選址人的姓名,通常不會出現在墓誌上。這個地點,七曲八彎,而寫明是解建所選,必定是解建得意之作。他的身分高過魯潛,這樣一想,《魯潛墓誌》可能就出於解建之手,所以直呼魯潛之名。
《魯潛墓誌》出土於1998年4月,據史籍分析可以做出合理估計,魯潛出身寒族,五十五歲的年齡了,還不得不在一線統兵作戰。由於主帥與朝廷不合,加上主帥對前線的不重視,再加上歷史形勢的變化,魯潛舉城降趙,之後又過了二十年的無職無權的歲月,以高齡壽終正寢。魯潛一生的大事,就在於他的降趙引起了晉朝北面防線的全面後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