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洛陽城

東漢末年,洛陽遭到嚴重破壞。《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董卓自屯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於遺”。又使呂布領兵發掘諸帝王陵墓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至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楊奉、韓暹等奉帝還洛陽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整個洛陽城一片慘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魏晉洛陽城
  • 所屬地區洛陽
  • 地理位置洛陽
  • 時間:公元208年
簡介,三國時代,

簡介

公元208年,割據四方的豪強在湖北赤壁大戰。此戰結果,導致三國分立局面,即由曹操領導的魏國、由劉備領導的蜀國和由孫權領導的吳國。他們分別在自己的範圍內,整頓和革除一些東漢的惡政,力圖強民富國,最後代替漢王室,統一全中國。

三國時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篡漢自立,即位於許昌。廢獻帝為山陽公,改元黃初。至此,東漢亡,曹魏建立。這年十二月,魏文帝曹丕大營洛陽宮,並遷都洛陽。魏文帝下傳五帝,共四十六年。劉備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稱吳王,公元229年稱帝,史稱孫吳或東吳。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代,歷史上稱為三國時代。
魏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魏自立,在洛陽即位,廢魏帝曹奐為陳留王,改兀泰始,史稱西晉。晉武帝司馬炎下傳三帝,總計五十二年,皆定都洛陽。至晉元帝司馬睿避五胡之亂,遷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因建康在洛陽之東,史稱東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