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鎏金彌勒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晉南北朝時期鎏金彌勒像
- 館藏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 所屬年代: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鎏金彌勒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金銅佛像在我國流傳已久,在北方大體分為漢傳,藏傳兩大系統,最早的金銅佛像,在東漢末年便已出現,由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金銅佛像造形大都為磨光肉髻,寬衣博帶,面容和煦,佛像背光為舟形,邊飾火焰紋,佛像底足多鑄有四足坐床,坐床邊側往往刻有銘文,記述供奉人名和年代,整座佛像金光燦然,形態苗條優美。
中國南北朝時期鑄造的小型單體鎏金銅佛像。主要供奉於佛寺或宮中,包括佛、弟子、菩薩、天王、力士、諸天等形象,間或也指鍍金錘像。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有了深入而廣泛的傳播,不同地區、各種類型的金銅佛造像,與時代的變遷一道,愈益具有中國的特色。南朝北魏 基本介紹 南朝金銅佛造像傳世不多,現存兩件是...
南北朝鎏金釋迦銅造像 南北朝鎏金釋迦銅造像,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此展品為南北朝時期造像。通高21厘米。該造像結跏趺坐,施禪定印。通體鎏金,背光,肉髻大耳,雙目微閉,身披大氅。工藝精湛,面像端莊,呈瘦骨清像。現收藏於新鄉市博物館。
此展品為南北朝時期的金屬器,造像整體造型別致精巧,裝飾繁縟華麗,至今仍金色燦然,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通高41.6厘米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菩薩頭戴蓮花寶冠,左臂彎曲,左手掌心向外,四指向下,手中握有蓮莖,結“與願印”;右手曲臂上舉結“施無畏印”。菩薩...
中國金銅佛造像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動的佛教造像,間或亦指鍍金錘像。包括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諸天等形象。在中國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盛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較早。在中國佛教初傳期多稱金人,其後亦稱金泥銅像。現存的中國金銅...
單尊造像的題記較常見於台座上。如台北故宮藏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的獅子座上便有北魏太和元年(477年)題記。這類小型金銅佛因體積小,台座可供題記的面積不大,故題記的內容多不出年款、尊像名、供養人等基本資料。體積較大者如陝西省博物館藏北魏皇興五年(471年)《彌勒交腳坐像》,有方形台座2層,台座...
佛鎏金銅坐像 中書舍人造鎏金銅佛坐像 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藝術 韓謙造望金銅佛坐像 劉國之造佛鎏金銅坐像 宋德興送佛石坐像 彩繪石雕佛立像 佛鎏金銅像 交腳彌勒石像 釋迦牟尼佛銅像 佛鎏金銅像 楊僧昌造像鎏金銅像 李思造釋迦多寶佛銅像 高阿興造鎏金銅佛像 釋迦佛銅立像 釋迦牟尼佛鎏金銅像 曇任造觀音金銅...
魏晉南北朝時期鎏金彌勒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鎏金彌勒像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鑑賞 佛教在漢代傳入我國,魏晉南北朝時受到各少數民族政權的大力提倡,加之老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也希望在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脫,於是佛教和佛教藝術都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這一時期留...
魏晉南北朝時期鎏金彌勒佛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彌勒佛的造型被中國化以後,就成為大肚滾圓、喜眉樂目、笑口常開的形象了 文物鑑賞 彌勒是接替釋迦牟尼的未來佛。其實人們熟悉的這種“大肚彌勒佛”形象是以五代後梁時期浙江奉化的怪和尚契此為原型而塑造的。契此和尚長的又矮又胖...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像一般有菩薩脅侍左右,組成一佛二菩薩的形式組合。佛像有彌勒像,釋迦、多寶並座等,早期佛像以交腳彌勒像為常見。體態較大的佛像通常被置於正壁,以圓雕手法表現,體態較小的佛像被置於窟內南北兩壁上端或中心方柱四壁,以圓雕或影塑相結合。形象的位置擺放與與其身份地位密切相關,神或人以他們...
中國皇陵地宮上的封土形式大約經歷了3種變化過程:秦漢時期,封土為陵,以方上為主。即在帝陵的地宮之上層層夯土,築成了一個下大上小的方錐體,因其上部是方形平頂,故名曰“方上”,如秦始皇陵的陵頂就最典型。惟漢文帝鑿山建陵為特例。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因山為陵”的築墳方式,即利用山峰作為陵墓的墳頭...
從這三像的風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紀)時雕刻的。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長方形立柱,南北兩面各雕六佛像,東西各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手執弦管、打擊樂器,神情迥異,形象生動。他們手中的排簫,箜篌等古典樂器十分珍貴,是研究我國音樂的重要資料。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
4.《有容乃大——兩漢魏晉南北朝》,科學出版社,2017年6月。5.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河南碑刻資料》5、7卷,商務印書館,2016年。6.《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科學出版社,2011年。7.《河南博物院》,長征出版社,2009年。8.《河南佛教石刻造像》,大象出版社,2009年。9.《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
當初,魏晉的僧人都是依師父的姓為姓,所以姓名各不相同,道安認為就佛門弟子來說,尊莫過於釋迦牟尼,就以釋氏為姓。後來道安得到一本書,名叫《增一阿含》,書中說:“江河流入大海,就沒有江河了;無論任何人,一入佛門,皆稱釋種。”與道安的看法完全相同,由此成為永遠固定的方式。博學多才 道安還廣泛獵...
墨玉巧做臥羊東漢——南北朝 青玉臥豬魏晉 青玉龍鳳螭穿雲紋豌南北朝 青白玉高浮雕螭紋琥南北朝 青玉螭紋雲紋珌南北朝 青玉獸面雲紋劍格南北朝 青玉臥駝南北朝 墨玉臥羊南北朝 青白玉熊形墜飾唐 青玉雲龍紋獺尾唐一五代 白玉勾連雲紋宋 青玉蟬宋 白玉透雕雙龍首雲鳳紋璜形佩宋 白玉雙魚形帶飾宋 白玉對...
1989年,在寧波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黨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的落實,原屬居士林的殿宇房舍現已全部收回,經來林義務參加各項籌建工作的百餘名助工人員五年半來的無私奉獻、不辭辛勞地共同努力,現已修復大雄寶殿、三聖殿、地藏殿、彌勒殿、圓通殿、念佛堂等六座佛殿。此外,林內還辟有藏經樓、學佛閱覽室,以便居士信眾...
1.《魏晉南北朝佛教與陶瓷》,載《佛學研究》1998年12月 2.《秘密儀式圖像學含義》,載《美苑》1998年第4期(委刊)3.《佛教與坐、座》,載《東北佛教》1999年第1期創刊號 4.《阜新海棠山摩崖造像與清代佛教的特徵》,載《中國藏學》1999年第2期 5.《舞蹈紋盆的舞蹈》,載《尋根》1999第2期 6.《座與...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雖然玄學興起,佛教盛行,孔子的尊崇地位卻未受到太大影響。魏文帝“令魯郡修起舊廟”,並安置吏卒百戶守衛;又在廟外廣修屋宇,以居學者。西晉末造,五胡亂華,“廟貌荒殘”。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539年),大力維修孔廟,首次為孔子及弟子塑像。此後,北齊天保元年(550...
佛教於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傳入中國,至東漢末年三國曹魏南北朝時期漸傳入汶上。唐宋時期已成為北方佛教聖地,及至明清,縣境內寺院尼庵林立。據《汶上縣誌》記載,縣內較大寺院數十處,至今尚有十餘個以寺命名的村莊。運河文化 始於戰國吳越,開鑿於隋,而盛於元明清的京杭大運河,貫穿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
北齊青釉仰覆蓮花尊是北齊時期的文物,出土於景縣封氏墓,現藏於河北博物院。文物特徵 尺寸:口徑15.1厘米 底徑18厘米 高54.4厘米。喇叭形口,長頸,豐肩,腹飽滿,高足。蓮瓣紋蓋,蓋頂正中有堆塑的覆蓮捉手。頸肩之間安六個雙泥條系。頸中部有三道凸起的弦紋,弦紋上部堆貼模印的團龍紋,下面堆貼獸面...
王羲之墨跡早在北宋時期就不易獲致,唐摹本日漸稀少。此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跡一等之譽,從中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之間書風的傳承關係,為研究我國書體的發展演變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此摹本在流傳過程中曾兩遭火劫,至今仍清晰可見火燒的痕跡。此展品為唐代文物。紙本,縱26.3厘米,橫253.8厘米。唐武則天萬歲通天...
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為北齊時期的瓷器,1971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北齊武平六年(575年)范淬墓,收藏於河南省博物院。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高22厘米,口徑6.8厘米,底徑7厘米,侈口,細長頸,鼓腹,淺圈足,底部微凹,頸肩相交處有一道弦紋。器飾白釉,白釉泛青。腹部有翠綠斑駁,色彩鮮明。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白釉...
吳青釉褐彩羽人紋雙系壺是三國時期的瓷器,1983年出土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長崗村吳墓(五號墓),現收藏於南京六朝博物館。 吳青釉褐彩羽人紋雙系壺,通高32.1厘米,口徑12.6厘米,底徑13.6厘米。青瓷質。圓弧形蓋,蓋鈕作回首鳥形。盤口,束頸,圓鼓腹,平底。瓷胎白中略帶灰色,外施青黃色釉。上腹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