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鼻錢(鬼臉錢)

蟻鼻錢(中國戰國時期楚國的銅貝)

鬼臉錢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蟻鼻錢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流通使用銅貝,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海貝的貨幣。楚國銅貝與商周時期無文銅貝有明顯區別。楚國銅貝別稱甚多,如鬼臉錢、蟻鼻錢、蚆殼、骷髏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錢之意。其面文有10種,有普通貝、鎏金貝、空殼貝、合背貝等。楚貝重量輕者0.4,重者5.6克,多數2.5克-3.5克。有文銅貝始鑄何時,目前見到最早者為商周時期,但均為素麵,從出土有文銅貝的情況看,楚國銅貝可能是最早的,因此被錢幣學家所重視,宋代已把有文銅貝收錄到錢譜之中。

楚國銅貝多系出土文物,過去民間傳世品甚少。因其長期埋入地下,通體銹綠,深入骨胎,後人難以仿造。湖北湖南江蘇、豫西、魯南出土最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蟻鼻錢
  • 出土地點:湖北、湖南、江蘇、豫西、魯南
  • 所屬年代:中國戰國時期楚國
  • 類型銅貝
  • 別稱:鬼臉錢
  • 拼音:yǐ bí qián
古幣介紹,蟻鼻錢由來,蟻鼻錢上文字,出土情況,歷史地位,學界爭議,楚國銅貝特徵,收藏,相關資料,

古幣介紹

蟻鼻錢由來

蟻鼻錢沿襲了殷周時期用海貝作為貨幣的習慣。天然貝幣作為中國古代貨幣的鼻祖,主要在於它本身所具備的貨幣職能:裝飾性,蟻鼻錢的銅色具有仿貝幣的那種美麗、堅韌的光澤、分離性,貝幣具有天然單位的優越性,既可一個個分離可數,衡量商品差別,又可以朋(貝幣計量單位)串起來。而蟻鼻錢正繼承了貝幣的優勢。特作比較:貝幣一般通長約1.5厘米至3厘米,最寬1.5厘米至1.7厘米;蟻鼻錢(貝)字一般長1.2厘米至1.85厘米,寬0.7厘米至1.2厘米。貝幣還具有儲藏性,貝幣堅固耐用、靈便,便於攜帶、轉讓、儲藏。蟻鼻錢的小巧靈便沿襲了貝幣固有的貨幣特性。
蟻鼻錢是江淮流域楚國流通的貨幣,由仿製貝轉化而來。由於楚國的經濟、文化比中原各國落後,鎛、刀、紡輪的使用也較遲,銅鑄幣就沿用了仿製貝的形態。蟻鼻錢的形制,為橢圓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狀像貝但體積較小。
蟻鼻幣又稱蟻鼻錢、鬼臉錢,是戰國早期(約公元前5世紀)楚國鑄造的一種銅幣。稍具貝形而偏小,大者長1.8厘米、重4克左右,小者長不足1厘米,重1-2克。錢體上尖下圓,面凸背平,尖端常有一孔。

蟻鼻錢上文字

錢面陰文多見為“紊”字;此文銘於錢面,看去似一螞蟻歇於鼻尖,故俗稱“蟻鼻錢”;也有釋其錢小而喻為蟻鼻錢者。“紊”字詮釋多種,有“昏墊水”、“各六朱”及“五朱”等,至今尚無定論。
蟻鼻錢除銘“紊”外,還有“金”、“君”、“行”、“忻”、“匐”、“貝”、“三”等近十種面文,多為戰國後期各地自行鑄造,未久即有刀、布錢問世,故傳世數量稀少。“忻”、“匐”等多見譜錄,實物罕極。
通過統計楚國銅貝,發現銅貝中的“咒”字貝占整過銅貝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其次是“紊”,其餘幾種很少。提出聖朱及其他數種均為點綴品。通過分析楚銅貝上的銘文,認為如果以絕大多數咒字貝為主體,其字可釋為咒、讀如錢的話,其餘數種貝文的含義,則是對“錢”的補充說明,或名其來源(如貝),或名其形體輕便(聖朱),或名其作用和功能等(如君、行、安),當與地名、重量名等沒有直接的關係。
蟻鼻錢蟻鼻錢
我國戰國楚銅幣名。最常見的一種似為古文"貝"字﹐也有人認為是古文"晉"字﹐像人面﹐俗稱"鬼臉錢"。另一種的文字普通釋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連寫﹐筆畫像一隻螞蟻。又因兩"口"像鼻孔﹐故通稱為"蟻鼻錢"。其形亦有上狹下廣者。有文銅貝是楚國的青銅貝幣,稱為蟻鼻錢或鬼臉錢。這種名稱並不是楚國貝幣原來的名稱。而是約定俗成的一種稱呼。最早記錄這種銅仿貝為蟻鼻錢是宋代洪遵《泉志》,他說:“此錢上狹下廣。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鏤又類字,也謂之蟻鼻錢。”這裡並沒有詳細的說明刻鏤的是什麼文字的貝,大概是鑄有“紊”字形和“咒”字的兩種。“紊”字形貝,錢體上尖下圓,面凸,背平,陰文“紊”字形就如同一隻螞蟻爬在鼻子上故稱之為蟻鼻錢,“咒”字貝,錢體與蟻鼻錢相同。“咒”字仿佛是一個鬼臉,所以被後人稱之為“鬼臉錢”。後來有文字的銅貝統統被稱為蟻鼻錢。所謂“蟻鼻”本喻輕小,晉葛洪《抱朴子·論仙》說:“以蟻鼻之缺捐無價之淳鉤(劍名)”,意思就是只因輕微的缺陷捨棄了無價的寶劍,可見蟻鼻錢就是小錢。楚貝的銘文有“紊字形、咒、安、君、忻、金、行”等等,“紊”字,有人將其解釋為“聖桼”(降率),也有人認為是“五朱”、“各六朱”等的合體字。“咒”字多解釋為“貝”、“哭”、“貝化”,錢文的含義有必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蟻鼻錢蟻鼻錢

出土情況

建國以來,蟻鼻錢(“紊”字)多出土於河南、江蘇。鬼臉錢(“咒”字)則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均有發現,1963年湖北孝感野豬湖一次出土鬼臉錢5000枚面文為“咒”字,平均約重4.37克。以出土的地點墓葬和數量上看。蟻鼻錢鑄行於戰國早期(西元前5世紀),鬼臉錢則鑄行於大約西元前4─3世紀的戰國中晚期。楚國疆土開始時並不算大,以後疆土逐漸擴大,蟻鼻錢和鬼臉錢的流通範圍也隨之擴大,逐漸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形成了獨立的貨幣體系。

歷史地位

蟻鼻錢形是銅貝幣發展的高級形式。天然貝幣在商代後期得到廣泛使用。但由於貿易關係的不斷發展,海貝越來越顯得不夠用,於是出現了以貨貝為模本的仿製貝,有骨貝、蚌貝石貝銅貝等。在各種仿貝中,最有意義的是銅貝,因它是同後來的金屬鑄幣連在一起的。1953年在楚國境內河南安陽、山東臨淄等地大量出土的無文銅幣,形制均為仿海貝,面凸起,背面內凹,這是中國最早的金屬鑄幣。其面凸起的形制,正如宋代錢幣學家洪遵所描繪的蟻鼻錢形狀上狹下寬,背平面凸。從無文銅貝到鑄文字的蟻鼻錢;從仿貝幣仍保留有貝幣上一條從上到下的齒紋槽溝,到蟻鼻錢以鑄文字代替齒紋槽溝,標誌著楚國蟻鼻錢比無文銅幣更先進了一步,但形式上仍未完全從貝殼的形狀中擺脫出來。

學界爭議

蟻鼻錢是仿貝幣還是仿龜貝,錢幣學界至今沒有結論。據夏龍《幣海漫遊·仿貝幣還是仿龜幣》(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刊載,楚國蟻鼻錢不是仿貝幣而是仿龜幣。筆者則贊同大多數譜錄中把蟻鼻錢看作是仿貝殼形貨幣的看法。

楚國銅貝特徵

錢文的上部為兩個實心倒三角形,下部為篆書“君”字的下半部。查了許多泉著,均未見此錢文。筆者初步揣測為“晉”字。此錢高20.1毫米,寬12.6毫米,厚3.2毫米,重4.3克,青銅質,黑色傳世古,包漿老熟,面背均微凹,孔穿,品相上好。蟻鼻錢多為生坑出土品,傳世品較少。此錢為蟻鼻錢提供了一個新的文字品種。
文字形象與上大下小的錢形相結合,有點像鬼臉,於是就有了“鬼臉錢”的俗稱。其實這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筆者所藏的一枚就很“寫實”了。當你的視線一接觸到這枚錢時,看到的是瘦削的鼻樑、深邃的眼眶,額頭上長長的橫紋,五六綹披散下來的頭髮和一張正在哭泣的歪嘴,一副鬼臉就躍然眼前了。此錢的字與臉達到了有機融合,字中生臉、臉中生字、陰陽互生、渾然一體,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此錢高17.3毫米,寬12.5毫米,厚5毫米,重4.8克,青銅質,生坑出土品。
蟻鼻錢蟻鼻錢
特大型“鎏金”,是“蟻鼻錢”中最早的幣種。初期的“蟻鼻錢”形體較大,泉著拓本中最大為28毫米,後來越鑄越小,在14毫米至16毫米左右。而筆者所藏的這枚“”高達41.8毫米,寬24.7毫米,厚9.7毫米,重達42.5克,為一般蟻鼻錢的15倍,如此碩大厚重的蟻鼻錢,真是令人嘆為觀止。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此錢竟是鎏金的。鎏金層除靠近底部周緣已剝落外,其餘完好無損、熠熠生輝。這枚錢從其形體大小和鎏金推斷,可能是蟻鼻錢之王了。

收藏

蟻鼻錢不但年代久遠,而且鑄造工藝已脫離了就範刻文的階段,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根據蟻鼻錢各個品種傳世的珍稀程度,目前其市場價格也有所不同,一般最常見的蟻鼻錢在20-40元左右一枚,帶“君”字的價格則在200-400元之間,帶“金”和“忻”字的價格在400-600元之間,帶“行”字的價格在800-1000元之間,有一種體積大型的蟻鼻錢則非常少見,其售價至少在2000元以上。目前在古玩市場上所見的蟻鼻錢中,除最常見的兩種有些許真品外,其他帶“金”、“忻”、“行”等字樣的品種幾乎都是贗品,集幣愛好者在收藏時千萬要當心。
許多收藏愛好者在收藏古今中外的蟻鼻錢的時候,總感到不少蟻鼻錢發行年代已久,又經市場流通,幣面上有不同程度的蝕,並聚集著各種污垢種病菌。現針對蟻鼻錢污垢的不同程度,介紹幾種清潔方法:
1、蟻鼻錢的面被氧化,顏色變深、變暗、有污垢的硬幣先用開水泡一下,後在蟻鼻錢的表面擠點牙膏,再用軟布擦洗,反覆幾次即可。
2、品相差、發行年代久遠、幣面已氧化、鏽蝕的,可先將蟻鼻錢用醋泡幾分鐘,取出後用清水洗乾淨,再用錢幣刷(玻璃纖維制)摩擦幾次,也可以除其表面的雜質和污垢。
3、蟻鼻錢的表面只有經微的氧化層、灰塵、手汗、指印等,可用橡皮反覆擦幾遍,其表面就能光亮如新。
4、蟻鼻錢的表面面已氧化,污垢較嚴重的,可用錢幣刷進行摩擦,去掉污垢及氧化層,恢復其本來面目。
5、污垢嚴重、已看不清圖案的蟻鼻錢,以上辦法均無法去掉,可先用稀鹽酸泡數分鐘,後用鹼水泡幾分鐘,再用清水洗乾淨,最後用錢幣刷刷幾下便可。
通過以上方法處理過的蟻鼻錢,抹點縫紉機油。用乾布擦拭乾淨後,然後裝入冊中,您的藏品看上去便有一種全新的感覺。

相關資料

中國古錢幣
按形狀分
貝幣 - 布幣 - 刀幣 - 蟻鼻錢 - 圜錢 - 皮幣 - 錢牌 - 制錢 - 王莽幣 - 方孔錢 - 銅元 - 元寶
按質地分
銅錢 - 鐵錢 - 銀幣 - 金幣 - 玉幣 - 陶幣 - 貝幣 - 皮幣 - 鈔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