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錢

方孔錢

方孔錢是我國古代錢幣的俗稱。方孔錢中間有方孔的圓形錢幣,由環形錢演變而來,成為我國古代銅錢的固定形式。方孔錢以秦的半兩錢為最早,民國的“民國通寶”銅幣最晚。這種錢在我國沿用了2000多年。

方孔錢是中國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由於發行時間和發行量均遠大於其他種類的錢幣,方孔錢和中國古錢幣這兩個概念經常等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孔錢
  • 俗稱錢幣
  • 外形:是中間有方孔或的圓形錢幣
  • 年代:中國古代和民國時期
方孔錢簡介,傳說來歷,

方孔錢簡介

秦朝以後兩千多年間的錢幣,除王莽一度行刀幣外,中間都有一方孔,故稱錢為「方孔錢」,也被戲稱為「孔方兄」;「孔方兄」其由來為西晉魯褒著《錢神論》以諷時弊,擬錢為長兄,字曰「孔方」。方孔錢是由圜錢演變而來的,以秦朝的「半兩錢」為最早,中華民國時期的「民國通寶」為最晚。

傳說來歷

1.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
2.攜帶方便,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安全。"盤纏"一詞的來源此。
“盤纏”是指如今說的旅費。但是,旅費為什麼又“盤”又“纏”呢?盤繞、纏繞是近義詞,錢同盤繞、纏繞在今日當然毫無關係,不過,古代卻有某種必然聯繫呢!古錢是中間有孔的金屬硬幣,常用繩索將一千個錢幣成串再吊起來,穿錢的繩索叫做“貫”,所以,一千錢又叫一吊錢或一貫錢。有出戲叫《十五貫》,即涉及十五串錢的一個案子。古時不要說沒有旅行支票、信用卡,就算紙幣也是後來才有的,於是,人們在出遠門辦事探親之時,只能帶上笨重的成串銅錢。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巡全,因此古人將這又“盤”又“纏”的旅費叫“盤纏”了。
3.有做人的道理在其中,銅錢為外圓內方,做人也需要如此,做事圓滑,但內心保持方正。
4.錢幣鑄造好後用方釺插入孔中,便於打磨外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