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鎮名由來
遠在4600餘年前,高辛鎮就已成為
三皇五帝重要的建都地,聚居地和活動地。高辛鎮名稱的由來源於4300年前的
帝嚳高辛氏,因三皇五帝之一的
帝嚳出生在
高辛,也是其封地、建都地及葬地,後人出於紀念,便將這塊寶地命名為高辛,時至今高辛鎮的由來。帝嚳是
黃帝的曾孫,
閼伯的父親。帝嚳不僅是我國上古時期的一代
帝王,而且是中華民族1116個姓氏的
始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之一。
區劃歷史
1977年,建高辛公社。
1983年,改高辛鄉。
1997年,改高辛鎮。
行政區劃
高辛鎮下轄金鑫花園社區、紅旗花園社區、北街村、南街村、劉葦元村、江陳樓村、張陳莊村、許王莊村、潘廟村、侯莊村、張樓村、丘口村、徐莊村、楊行村、楊老家村、陳平樓村、鄭樓村、王付丁村、金莊村、喬莊村、後李莊村、武劉村、焦李莊村、楊崗村、斗趙莊村、梁劉莊村、江集村等25個社區、行政村。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高辛鎮林木資源和農產品資源豐富,是商丘市的板材加工基地和蔬菜瓜果基地,鎮內蔬菜、水果、養殖等農業生產發展形勢良好,外向型服務企業和商貿物流企業發展迅速,集體經濟不斷得到發展壯大,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高辛鎮總人口5.2萬人,鎮區城鎮人口約2.5萬人。
經濟概況
城鎮實力
高辛鎮是
睢陽區的區域性中心城鎮之一,鎮區已形成“三縱七橫”路格線局,鎮區建成面積達6平方公里。2010年全鎮完成生產總值15.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0萬元。
城市建設
高辛鎮已實現村村通油路、莊莊有公路,總里程達100多公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高辛鎮電力充足,境內興建了3.5萬伏變電站,高低壓線遍布全鎮,常年電力供應充足。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已形成“三縱七橫”框架格局,沿鎮區南北、東西街道兩側蓋起了統一標準,統一式樣的商業門面房。規劃建設了商業、市場、農產品、服裝針織品和畜產品五條專業商品交易街。鎮區內硬化50000平方米副路和人行道,
帝嚳大道商業街總長達3.8公里,修建綠化帶和花壇6000多平方米,安裝路燈500多盞。
2018年,高辛鎮對鎮區內的S207、S327、
帝嚳大道、希望路、富民路、向陽路、府後路、迎春路等主幹道實施道路工程、照明工程、排水工程、公廁、垃圾回收點、綠化等提質改造,總投資達1565.43萬元,其中一標段:S207道路招標控制價4736708.67元;二標段:照明工程、道路工程(S327、希望路、富民路、
帝嚳大道、向陽路、府後路招標控制價3894843.99元;三標段:道路工程(迎春路)、公廁、垃圾回收點、綠化招標控制價3048898.71元;四標段:排水工程招標控制價2550724.84元;五標段:監理標段招標控制價1423117.62元(招標編號:商工程【2017】147號 採購編號:商睢財采【2017】164號)。
民營經濟
高辛鎮制訂生產經營優惠政策,實行重點企業保護制度,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加工、養殖、毛板、預製四大支柱產業,初步形成了集團帶企業、企業帶農戶、農戶連市場的發展格局。
社會事業
高辛鎮現有全日制公辦中學2所(高辛鎮第一初級中學、高辛鎮第二初級中學)、公辦國小25所。
歷史文化
建都高辛
高辛鎮歷史悠久,人文豐富,是一座擁有4600餘年悠久歷史的古鎮,
三皇五帝重要的聚居地和活動地,是我國
三皇五帝之一
帝嚳高辛氏的誕生地、封地、建都地和葬地,也是商族部落的始祖、
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先祖、中國早期天文學家
閼伯的誕生地,
商朝早期都城
南亳所在地。
千姓始祖
高辛鎮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古老的集鎮之一,我國1116個姓氏的起源地,素有“神州第一古鎮、華夏千姓始祖”之美譽,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節日廟會
帝嚳陵古廟會在春節前後舉辦,一般歷時10天,從唐朝就已經開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每年都吸引豫、魯、蘇、皖等省成千上萬的民眾來此尋根祭祖、旅遊觀光、購物貿易。帝嚳陵古廟會不僅有戲劇、雜技、歌舞等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還有科技、法律、安全生產、計生知識的宣傳諮詢,使優秀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風味各異的商丘名吃得以發掘和展示。
文獻記載
《
元和郡縣圖志》:“高辛故城在谷熟縣(今
谷熟鎮)西南四十五里,帝嚳初封於此。則殆以帝嚳為商人之祖,故遂於商亳之南有高辛城也。"
《
商丘縣誌》:“帝嚳廟在城南四十五里帝嚳陵之陽,宋開寶六年建,元大曆時修,明正統七年知州顧琳重修。廟前東廊下有井,土人遇旱取水禱雨多應,稱為靈井。相傳井本有四,今存其一。”
風景名勝
高辛鎮境記憶體有
帝嚳陵、潘廟春秋西漢古墓群等重點文物古蹟。
帝嚳陵,始建於公元前2345年,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歷史,位於高辛鎮鎮區中心西北、高辛鎮人民政府西南500米處,總占地面積300多畝,規模宏大,建築精美,被稱為“中華第一陵”。兩千多年來,這裡一直是我們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勝地之一。帝嚳陵始建於
西漢時代,在元明又經多次修復,其殿宇雄偉壯觀、松柏蒼鬱、碑碣林立,廟堂內中央有一口古井,樑上繪有彩龍,彩龍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傳大旱之年求雨多有靈驗,所以被人們譽為“靈井”。目前正在改擴建的帝嚳陵,將修建正殿、過廳,東西廂房、山門、龍王廟、古龍井、泰山廟、千姓會館、古式戲樓等景區建築,預計總投資1500萬元,建成後總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