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腔山歌

高腔山歌

高腔山歌多半是勞動歌,成群的山民一邊做活一邊喊山歌,薅草這種農事活動是必唱山歌的。山民特別是石門土家先民的生產活動是集體活動。陽春三月,百花盛開,山民挖荒準備播種;農曆五月,地里包穀風長,是鋤草的關鍵季節。春爭日,夏爭時,農人不可有半時蹉跎。利用這個季節打鼓轉工,薅了這家薅那家,可以說是一次勞動競賽,也是一次最舒心、最自由的娛樂活動。陣陣鼓聲響,歌兒飄山外,勁頭高漲,氣氛熱烈,早把疲勞忘到九霄雲外。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遺產簡介,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四川·瀘州·合江縣
文化遺產名稱:高腔山歌
遺產編號:Ⅱ-3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瀘州市合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遺產級別:省

遺產簡介

大山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山是寂寞的,除了風聲、雨聲、鳥獸的歡叫聲。散居在山山嶺嶺的古老居民為了打破身邊的寂靜,為了趕走心中的鬱悶,說不出理由的就對大山喊叫起來。“喂,大山,你好嗎?”不是,不是這樣喊的,山民們沒有這么矯情。他們的叫喊聲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古代文明的呼喚,更是對心中從來沒有泯滅的愛情的呼喚,雖然他們從不知道這個東西城裡人叫做愛情。因為面對大山,大聲喊叫才有回音;因為面對眾人,一人唱眾人接,這邊山頭喊那邊山頭接,聲音高吭。因此石門山歌叫做高腔山歌,俗稱喊山歌。故有人說山歌是喊的,不是唱的。
如果看見對門山上有人在爬山,山民歌手就可以用歌聲來喊他,撩起對歌:“天上起了雲,對門來個人,打把清涼傘,(如果對門那人上山鋤草,歌詞肯定叫”背把薅挖鋤“)尋他媽的魂;清涼傘,紫竹把,烏龜藏在荷葉下,叫聲烏龜快些走,叫聲烏龜快些爬,莫把背心曬糊噠。”爬坡的行人有了興趣,便搭上橋喊起歌來;如果不想對唱,就回個三聲號子:“你唱你的歌,我趕我的路,一回生來二回熟(或說‘山上的陽春等我做’)。”如果看見遠遠的山野有個少婦走路,男人想主動找她唱歌,便找罵:“遠看二姐穿身花,哭皮撒屎回娘家,娘家問我哭什麼,丈夫年小當不得家,上不得伢床采不得花”。於是在打情罵俏中相互對唱。
講究形式的,主家會請歌師到田間地頭去打薅草鼓(“打薅草鼓”已在前面經濟民俗部分有介紹)。
高腔山歌以對歌為主。對歌內容多是隨口便答,出口成章,全靠人的靈變。對歌進入高潮開始盤歌,即一人提問,一人答唱,互相問答,發展到眾人發問,眾人回答,兩排人兒歡歌笑語,氣勢恢宏。盤歌或稱“解歌”,對歌者對各種事物特別是對本次歌題要有較深了解,“盤”起來才接二連三、口若懸河,“解”起來也才對答如流,象吐葡萄皮。比如《雙盤花》:
問:十六歲女孩生娃娃,什麼花?七歲孩童做文章,什麼花?老子打兒娘心疼,什麼花?老子打斷兒的腿,什麼花?正月里什麼花?
答:十六歲女孩生娃娃,棗(早)子花。七歲孩童做文章,菜(才)子花。老子打兒糧心疼,桐(痛)子花。老子打斷兒的腿,茄(瘸)子花……
高腔山歌的唱法適環境而定,除了“你來叫,我來接”這種對唱外,還有一個人在山岡鋤草、打柴、割豆單獨勞作,孤獨、寂寞一陣陣襲來時,忍不住喊起了山歌。這種山歌往往是以唱古人唱愛情為主。唱古人的以《十字》為多。如:
一字一橫長,有個夏禹王,十三年治水,條條歸海洋。
二字有兩檔,夏朝改為商,商湯王開國,文武輔朝綱。
三字三個尖,劉關張在桃園,三人三結義,生死共患難。
四字緊關門,有個諸孔明,神機和妙算,借風破曹營……
唱愛情的就太多了。爽直的山民常常面對大山喊出自己的愛情觀點和內心情愫。舉例來說,石門西北山區原是南楚故地,古代以歌為媒,後來雖受封建文化影響,但仍然追求歌為媒的自由戀愛,反對父母包辦婚姻。如:
情哥情姐兩相合,哪有爹娘腳跟腳。系馬樁上拴烈馬,到了時辰也跑脫。“”叫聲媽媽莫罵我,你不唱山歌哪有我,我不唱山歌,哪有外甥伢子喊外婆。
石門山民雖然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但內心深處都有感人至深生死不逾的感情:如:
小小園裡一堵牆,苦瓜絲瓜種兩廂,郎吃苦瓜苦想姐,姐吃絲瓜思情郎。“”生也愛來死也愛,生死不離姐的懷,在生與你同路走,死了與你一起埋。來生轉劫一雙胎。
最常見的是《郎從高山打傘來》:“郎從高山打傘來,姐在房中繡花鞋,左手按過郎的傘,右手抱過郎的懷,問郎何風吹來的。心肝肉肉我的妻,我從湖廣轉來的。去年許我的花荷包,今年許我一雙鞋,不為鞋兒不得來。”
就是這些大膽直率真誠的民歌不時迴蕩在石門西北山谷,滋潤著感染著石門土家兒女,薰陶著山民勤勞、勇敢、執著、堅貞的思想感情和情感體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