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鹹寧民歌
- 地理標誌:鹹寧市及湖北省廣大的南部
- 形式:漢族民歌
- 包括:小調,山歌,號子,兒歌,田歌
- 演唱方言:贛方言
鹹寧民歌簡介,鹹寧民歌種類,鹹寧民歌形式,傑出歌者,
鹹寧民歌簡介
鹹寧民歌民歌大致可以發為小調,山歌,號子三大類又可以分成若干小類。鹹寧民歌的類容多為愛情和訴苦歌。這裡的人民說的言屬於“贛方言‘’因而導致民歌色彩與湖北省其它地區有較大差異。鹹寧人民自古愛唱民歌“有腔無腔隨口一彎”變成了一首歌,在鹹安,通山一帶流傳著一句話:“日裡唱歌當茶飯,夜裡唱歌當被窩,半夜三更唱歌當老婆。”這說明唱歌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鹹寧長篇敘事山歌《陸英姐》最為出名!
鹹寧民歌根植於贛方言,因此鹹寧民歌的色彩與湖北其它地區民歌有較大的差異。鹹寧民歌是以窄聲韻音調[SOL LA DO]、[LA DO RE]分布最多,旋法常作小六度、純四度的跳進。的民歌!其歌詞常以‘’十想”、“十嘆”、“十勸”、“十恨”、“十送”、“十愛”、“十二月”、“十二時辰”…… 這些用數字串起便於敘事和述說對對方的愛慕,和對舊社會的苦楚。如山歌《十勸情哥》小調《十送情郎哥》、《十二時辰》、《十恨》這都是此形式在鹹寧民歌運用的生動的見證!
一丶描寫苦難:如“放牛崽,五穀陰,七歲放牛到如今。冷粥冷飯歸我吃,破衣破褲歸我穿。高桌板凳冇得我坐,田塍地邊坐得多。頭戴笠,背馱蓑,打起牛鞭樂呵呵”、“山歌難唱口難開,楊梅好吃樹難栽,栽在高山怕野火,栽在平地怕水淹”。
二、描寫愛情:如“一陣日頭一陣陰,一陣南風進竹林,郎扯竹葉姐墊坐,姐扯竹葉郎遮陰,幾多竹葉幾多情”、 “竹篾蓆子緊打邊,郎困中間姐困沿,翻個圍身做個嘴,舌頭對著舌頭尖,蜜糖哪有這樣甜”、 “天上出了五色雲,地上來了心上人,今年年輕去不成,明年再上哥家門”、“花喜鵲,尾巴喳,告訴我的男人告訴他爸,你再過三年不來接,我要抱一個娃娃到你家”、“愛你愛你真愛你,請個畫匠來畫你,把你畫在我眼珠上,我看到哪裡都是你;恨你狠你真恨你,還是請個畫匠來畫你,把你畫在砧板上,我刀刀剁你剁死你”、“初一早,去看郎,梳起油頭等天光,隔壁有個賢大嫂,問聲我姐出門到何方,我姐三天路一天到,到了就是去看郎;初二早,去看郎,問郎得了什麼病,嘴又尖,臉又黃,三天三夜沒起床;初三早,去看郎,接個醫生進郎房,左手著脈脈無用,右手著脈脈一空,只怕我郎一夢中”。
三、描寫勞動:如“阿妹剪枝阿哥插,心靈手巧人人夸;阿哥挑水阿妹澆,少生快富好政策;阿哥施肥妹鋤草,勤勞致富奔小康,佳樂夜,美化祖國更富強”。
此外,還有一些描寫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的民歌,如“紅日照在桂花林,桂花林那個風悠悠,桂花那個林哪,桂鄉人心裡就樂開了花”、“山的兒女唱山歌喲, 山腔山調韻味多。 唱唱山里美如畫, 唱唱家鄉新生活”、“正月里,鬧元宵,狀元要修洛陽橋,佳樂夜,就把洛陽提起頭;二月里,百花開,南京有個夏德海,佳樂夜,就把德海請的來;三月里,是清明,龍王太子打翻身,佳樂夜,三月十五下橋墩;……”
鹹寧民歌種類
鹹寧山歌
鹹寧人民無所拘束地舒服勞動人民的內心的感情。在鹹寧地區山歌的種類主要有:高腔山歌(包括過嶺歌.仰頸歌)·平腔山歌·放牛山歌·急口山歌·盤歌等。從山歌歌詞上劃分,又以四句子,五句子山歌最為普遍。也有單句子.二句子.三句子.多句子代表曲目:《十勸情哥》《梅花嘆五更》
小調
號子
號子又稱勞動號子曲調高亢激奮,節奏沉穩有力,調式調性變化頻繁。一領眾和或眾人齊唱,變化多端。要還是強調節奏以便人們在同一的有規則的節奏中進行勞動。緊張的勞動動作、沉重的體力負荷,賦予勞動號子的歌唱以吆喝吶喊的特點。鹹寧的號子的內容有很多為歷史事件人物。如鹹寧的號子有《人人可嘆光緒王》,《辛亥革命孫逸仙》,,《唱個昔日夏禹王》等。好有鹹寧的《一個石硪幾百斤》,通山的《痛心姐來痛心歌》,赤壁的《唱個老鼠爬燈台》通城的《郎在高山唱山歌》,嘉魚的《太陽一出照滿坡》。
鹹寧田歌
鹹寧田歌在以前沒有機器化的時代鹹寧人民在農忙季節,由於栽田,薅草,
砍柴等勞動時間長,活路辛苦,人們往往借唱田歌來鼓舞幹勁,在鹹寧流傳著“一鼓催三工”的說法。這就表明了田歌具有指揮生產,提高工作效率的功能。田歌的鼓點.唱腔.演唱方法.演唱次序有完整的規定,因此鹹寧田歌有“套曲”和“歌崽”之分。套曲中有長號敘事,短號催工之別。鹹寧地區的田歌有水田中的栽田鼓,旱地的挖山鼓以及薅草歌,打麻歌,採茶歌,車水歌,耘禾歌等!
燈歌
燈歌包括“花燈”、“蓮相、“蓮船”、“車燈”丶“竹馬”丶“雙推車”丶“高蹺”丶“扇子花”丶“耍繡球”丶“蓮花落”等。“燈歌”的題材範圍比較廣泛 ,不僅有生活題材 ,也有歷史題材。它的音調優美動聽,有些歌的曲式結構比較龐大,歌詞有七字句、十字句、五字句、長短句等格式。且多以“五更”、“四季”、“月令”、“數字”等來鋪陳歌詞
風俗歌
在鹹寧有著豐富的風俗歌曲如:鹹寧在結婚時的《哭嫁歌》《撒帳歌》,白事時的孝歌《曹安殺子》《朱氏割肝》,還有酒宴上的酒宴歌,劃龍船時祭祀屈原的儀式歌曲 ,還有神婆,道士,和尚唱念的咒語經文等!鹹寧有著日月崇拜因此鹹寧有中秋祭月的習慣。鹹寧的祭月以大屋雷最為出名,大屋雷的祭月分為告神、請神、娛神、頌神、送月神5大部分。其間,雷順祥焚燒親筆寫的表書。在祭祀當中有大量的咒語,經文要唱念如《太陰經》等!同時還有吹打樂伴奏。大屋雷的主祭叫雷順祥,會大量儀式歌曲。
鹹寧兒歌
鹹寧兒歌、童謠是孩童逗耍遊戲唱的歌。山區人民培養,教育下一代的活課本,是少年兒童的啟蒙老師,其內容極其豐富,一般有教誨知識,遊戲娛樂,練習語言等種類。兒歌童謠靠口頭傳教,無山歌那種詠唱拖音曲調,基本上是以方言口語念讀出來,歌詞形象化、口語化,音樂語言樸實簡潔、生動具體,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和鄉土特色,易學易唱易傳播。如《一隻雀》歌詞:“一隻雀,尾巴拖,三歲伢崽會唱歌,不要爺娘來教我,自家聰明唱好歌。”又如《打鐵歌》:“張打鐵,李打鐵,打到婆家門口歇,家婆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學打鐵;打把刀,割青蒿,打把鐮,割地弦,打把鋤頭挖菜園。”《雞公崽》:“雞公崽,腳彈彈,彈過河,打銅鑼,銅鑼破,雀兒挑水橋上過;豬銜柴,狗遞火,貓兒米笑煞我……。”《划拳謠》:“先出拳,後出叉,三娘娘,管金釵,胡老爺,罩子可,六六順,小娃娃”。同時包括母親哼唱的搖兒歌。
鹹寧民歌形式
古田茶歌
鹹寧民歌之古田茶歌:在古田流傳著“十里茶擔十里歌,一聲嘹亮出古田”一句話相傳,汀泗橋鎮古田村曾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古田茶歌應此得名。古田茶歌的歷史,源於一段久遠的故事:宋朝年間,鹹寧汀泗橋一帶茶莊多、規模大,盛產茶葉的江
西修水、安義、銅鼓等地因與湖北交界,許多江西茶商便來汀泗橋的茶莊進行交易。從江西到汀泗橋鎮需途徑古田村的麻沙鋪,當地也盛產茶葉,因此很多免費喝茶水的茶亭。每次茶擔子(挑茶葉者)便喜歡在此處停下歇腳。歇息之餘,茶擔子便用歌聲解除一路的疲勞,甚至還用歌聲與當地姑娘調情對話、私定終生。當地人覺得茶擔子歌聲動聽美妙,也跟著哼唱,並加入本地的語言特色與民俗文化。時光流轉,歲月沉澱,汀泗橋古田村一帶慢慢形成了本地特色的鹹寧民歌-古田茶歌,古田茶歌最為農民喜愛。唱歌者可即興填詞,旋律動聽,活潑大方,對唱獨唱均行,流傳十分久遠。古田茶歌包括多種曲調,可在採茶、賣茶、喝茶、田間勞作、家庭喜宴等生活生產的各種場合獨唱、合唱亦或對唱,成了當地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溝通方式。茶歌句式為“三句子”,用鹹寧當地方言吟唱,而歌詞則根據實際即興填詞。“茶歌三句不離姐,茶歌無姐唱不成”。正因為如此,這種口口相傳的經典注定要被打上時代的烙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茶歌被定為“黃色歌曲”,不準繼續傳唱。到了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的農村有了新面貌,大家紛紛拾起過去的才藝開展一些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放聲高唱茶歌又成了古田村一道靚麗的風景。69歲的胡耀斌,90年代初在鄉政府從事基層工作,是胡耀傳的最為出色的徒弟之一。當時,村民吆喝的茶歌一次次震撼胡耀斌的心靈後,他找到胡耀傳學習古田茶歌。因為茶歌是一項傳承的民樂,只能用“工尺譜”才能詮釋其唱譜,所幸胡耀斌對古代樂理知識頗有研究。在師傅胡耀傳悉心教導和傳授之下,胡耀斌走訪全村各家各戶,甚至走遍了周邊數個村落,將掌握和收集的大量的曲譜收集成冊,並對採茶、賣茶、品茶三個曲譜配上唱詞,便於村民學唱。如今,古田茶歌不再是田間地頭簡單的山歌,而是成了當地的一個文化符號,一項文化遺產。古田茶歌不僅被鹹安區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還是是鹹寧民歌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鹹寧長篇敘事山歌
曾經鹹寧長篇敘事山歌,在鹹寧這片沃土上,長篇敘事山歌一直迴響在田間地頭。鹹寧長篇敘事山歌早就被納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2016年10月23至24日,中國民協副主席、廣西民協專家韋蘇文率隊來鹹,就我市申報“中國漢族民間敘事長歌之鄉”、“中國民間敘事長歌研究中心”進行考察調研,專家組認為,鹹寧市長篇敘事山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傳承有序,在全國獨樹一幟,具有廣泛性、特殊性、歷史性、地域性等特點。專家組一致同意我市申報“中國漢族民間敘事長歌之鄉”。我市民間有大量長篇敘事山歌,據初步統計,全市至今仍在傳唱長篇敘事山歌的歌手達1000多人,長篇敘事山歌80多部,其中,已整理出版30多部。卻由於種種原因,傳承面臨斷層危險,鹹寧長篇敘事山歌取材於當地的真人真事,也有根據民間廣泛流傳的人文故事改編而成。大多以愛情故事為題材,且多以悲劇為結局,鹹寧長篇敘事山歌的世代鄂南人積攢下的無數原始意識和意向,經過民間歌手的創作,民歌愛好者的傳唱,並通過一代代人的補充、修改和再創作,且適當融入當地生產生活經驗、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形成盪氣迴腸的長歌。現存最早的鹹寧長歌為乾隆五十三年的《小櫻桃》。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已整理好的長歌有80多部,篇幅長的有千行之多,有時幾天幾夜才唱完一部。歌詞具有濃郁詩意,一般採用當地流行的民間曲調、以方言土語演唱,韻味獨特。它的句式多為七言四句和五句式。我市民俗協會主席萬立煌主編的《鹹寧長篇敘事山歌》由長江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在鄂南民間廣為流傳的《陸英姐》、《雙合蓮》、《海棠花》、《小櫻桃》、《花手巾》、《梅花》、《放牛記》、《耍情記》和《熬川記》共九部民間長篇愛情敘事山歌。還有很多收集到的鹹寧長篇敘事山歌沒有被發表有待以後發表。
哭嫁歌
哭嫁,源於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鹹寧姑娘在結婚時也還要哭嫁,但現在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栽田鼓
鹹寧“栽田鼓”全套共分九個曲牌。歌唱形式是鼓匠領唱,眾唱。每一個曲譜都按照當天不同的勞動條件來演唱。如:清早出工,先由鼓匠擊鼓“喝彩頭”,內容是吉祥的詞句,隨後唱“早晨頭”。早飯後開工時唱“洛天雷”。上午歇中時唱“送中酒”。中飯後開工時唱“下河橋”。太陽偏西時唱“急鼓腔”。太陽快洛山時唱“節節高”。收工時唱“轉回程”。最後“呼彩尾”
每一個曲牌,鼓匠也可以靈活用整段的戲文唱詞、散歌詞或隨便歌詞演唱。
鼓點的變化可以根據曲子的旋律節奏自由擊鼓,唱詞可以根據語音的不同自由行腔。鼓簽與打楊琴的簽子相似,擊起鼓來富有彈性。栽田鼓與陝北腰鼓相似但是要小的多,由竹子製作。鹹寧“栽田鼓”全套共分九個曲牌。歌唱形式是鼓匠領唱,眾唱。每一個曲譜都按照當天不同的勞動條件來演唱。如:清早出工,先由鼓匠擊鼓“喝彩頭”,內容是吉祥的詞句,隨後唱“早晨頭”。早飯後開工時唱“洛天雷”。上午歇中時唱“送中酒”。中飯後開工時唱“下河橋”。太陽偏西時唱“急鼓腔”。太陽快洛山時唱“節節高”。收工時唱“轉回程”。最後“呼彩尾”
每一個曲牌,鼓匠也可以靈活用整段的戲文唱詞、散歌詞或隨便歌詞演唱。
鼓點的變化可以根據曲子的旋律節奏自由擊鼓,唱詞可以根據語音的不同自由行腔。鼓簽與打楊琴的簽子相似,擊起鼓來富有彈性。栽田鼓與陝北腰鼓相似但是要小的多,由竹子製作。
每一個曲牌,鼓匠也可以靈活用整段的戲文唱詞、散歌詞或隨便歌詞演唱。
鼓點的變化可以根據曲子的旋律節奏自由擊鼓,唱詞可以根據語音的不同自由行腔。鼓簽與打楊琴的簽子相似,擊起鼓來富有彈性。栽田鼓與陝北腰鼓相似但是要小的多,由竹子製作。鹹寧“栽田鼓”全套共分九個曲牌。歌唱形式是鼓匠領唱,眾唱。每一個曲譜都按照當天不同的勞動條件來演唱。如:清早出工,先由鼓匠擊鼓“喝彩頭”,內容是吉祥的詞句,隨後唱“早晨頭”。早飯後開工時唱“洛天雷”。上午歇中時唱“送中酒”。中飯後開工時唱“下河橋”。太陽偏西時唱“急鼓腔”。太陽快洛山時唱“節節高”。收工時唱“轉回程”。最後“呼彩尾”
每一個曲牌,鼓匠也可以靈活用整段的戲文唱詞、散歌詞或隨便歌詞演唱。
鼓點的變化可以根據曲子的旋律節奏自由擊鼓,唱詞可以根據語音的不同自由行腔。鼓簽與打楊琴的簽子相似,擊起鼓來富有彈性。栽田鼓與陝北腰鼓相似但是要小的多,由竹子製作。
開秧門 鹹寧 劉世鳳 詞
(鹹寧栽田鼓)
金鼓一敲鬧沉沉,歡天喜地開秧門,男女老少齊上陣,挑起秧頭下田塍。日頭出來天光明,滿田滿畈有歌聲,各位要聽栽田鼓,(只要各位腳不閒手不住低頭彎腰麻麻利利邊插邊聽)唱一段栽田鼓提精神,一邊插秧一邊唱歌,兩手分秧快如梭,各位栽田手聽我說(第一不留雞婆窩,第二不插菸袋砣,第三不放野鴨崽,洗手上岸就發棵)。你追我趕栽得多,行對行來棵對棵,有個小伙落了壠,惹得妹子笑哥哥。(女)依喲,呀依喲,落壠哥無奈何,央求妹子帶兩棵,鹹寧有個好規矩,落壠要唱落壠歌。(男)依喲,呀依喲,叫聲妹子莫笑我,栽田要唱栽田歌,小心天上落秧雨,打你一身泥巴砣(嗬火)。太陽落土(山)西邊紅,栽完一畈又一壠,兄弟們加把勁,趕快栽完早收工。
傑出歌者
陳宗華
陳宗華,66歲鹹安區桂花鎮鳴水泉村葛藤坪人、善於演唱鹹寧民歌被譽為鄂 南歌王陳宗華。
陳宗華在休息的時候唱鹹寧民歌,下田勞作的時候,他同樣也唱鹹寧民歌,美麗的自然風光陶冶了陳宗華,勤勞而聰明的陳宗華,喜歡用鹹寧民歌來歌詠他們的勞動、愛情和生活。這裡本來就是一個熱愛山歌的村落,人們在田間地頭勞作時,也會情不自禁地來幾首山歌,怡情之餘,又緩解了勞作之苦。受之影響,陳宗華從小就熱愛唱山歌,對山歌過耳不忘,對當地的民風民情也尤為了解。10月17日晚,中國第一部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嫦娥》中演唱了鹹寧山歌,在歌劇《嫦娥》中不時穿插著一段鹹寧山歌,為音樂劇增添了濃郁的本地特色。青藤纏繞著大樹,大樹依戀著青藤……”鹹安方言的演繹,為音樂劇增添了獨特的鹹寧特色,贏得觀眾交口稱讚。歌王美名傳四方鹹安山歌經世世代代流傳,形成了一批遠近聞名的民間歌手,陳宗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僅能用純正的鹹安方言演繹,而且嗓子高亢、歌聲悠揚、聲音渾厚,
胡耀傳
胡耀傳鹹安區汀泗橋鎮古田村15組有一位普通老農,善於演唱鹹寧民歌,是古田茶歌第四代傳人。他從小熱愛唱鹹寧民歌,他的發聲技巧獨特,人在咫尺距離唱歌,如聞遠處峽谷歌聲飄來,特別愛唱當地一種歌謠——古田茶歌,因家境貧寒,國小未畢業就輟學回家務農。在田間,在地頭,在山野,他時常聽到父輩們哼唱古田茶歌。聽著聽著,他也跟著哼唱起來,漸漸地唱熟了,並產生了濃郁的興趣。胡耀傳天生嗓子好,又愛唱歌,又得到祖輩愛唱歌老人傳授,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歡聽他唱的鹹寧民歌,聽說胡耀傳小時候在路邊唱鹹寧民歌,老鹹寧市劇團有人路過時發現其鹹寧民歌唱得好,欲招進城,因為家裡窮,負擔重沒人乾乾活,就沒去成。幾十年中古田茶歌幾乎要失傳了!從2008年以來,胡老奉獻出很多時間,回憶歌詞,請人代抄,練唱腔調,自掏錢把歌詞複印好送到村民手中,一直樂此不疲地搶救保護古田茶歌!在胡耀傳,胡耀斌師徒不屑努力下古田茶歌得以恢復!同時胡耀傳也是古田茶歌唯一一位在世的專業傳承人,目前正被推薦申請為非遺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胡耀傳不懈的傳唱,民間藝人的推廣,古田茶歌於2007年走進了中央電視台、省市電視台的專題片裡,走進了江西、湖北鄂州、大冶、黃石的舞台上,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進了快樂的校園裡。帶著胡耀傳傳唱的神韻,唱著胡耀傳教的曲調,傳著胡耀傳發聲的技巧,古田茶歌必然再現過往曾經的繁榮與興盛,成為鹹寧民歌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