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人文素質教育教材·大學語文

高職高專人文素質教育教材·大學語文

《大學語文》是針對於高職高專的大學課本。大學語文教育,究其目的,是一種全面提升大學生語文素質的教育;究其內容,是一種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品位高度整合的教育;究其特點,又應該是一種語文素質與職業需求、終身學習、現代文化接軌的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的基本依託在教材,這是不爭的共識。然而,如何編撰大學語文教材以適應大學語文教育的內在要求,又遠未達成共識。因此,實事求是地評價大學語文教育的現狀,鎖定大學語文教育發展趨勢,謀劃教材建設,不僅至關重要,而且十分緊迫,不僅大學語文教師責無旁貸,而且值得高等教育決策者、研究者高度關注。

基本介紹

  • 書名:高職高專人文素質教育教材•大學語文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7頁
  • 開本:16
  • 品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陳學忠 王波平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234098, 756223409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大學語文》在編寫上,向系列化方向發展。大學本科與專科兩個層次,差異很大,理應編寫深淺、寬窄有別的教材。

圖書目錄

前言
一 文學編
第一章 詩歌鑑賞
芣莒
君子於役
離騷(節選)
飲馬長城窟行
十五從軍征
行行重行行
庭中有奇樹
短歌行
白馬篇
詠懷詩(其一)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
登池上樓
代出自薊北門行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行路難三首(其二)
垂老別
觀刈麥
鶴沖天
永遇樂
夜行船秋思
滬杭車中
答覆

第二章 散文鑑賞
秦晉觳之戰
齊桓晉文之事
《莊子》二則
管晏列傳
祭十二郎文
讀《孟嘗君傳》

沒有秋蟲的地方

第三章 小說鑑賞
干將莫邪
貯月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節選)
席方平
蕭蕭(故事梗概)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故事梗概)
珠寶

第四章 影視文學鑑賞
城南舊事
大紅燈籠高高掛
東京審判
鐵達尼號
摩登時代
紅樓夢
家有兒女
士兵突擊

二 文化編
第一章 思想文化
第一節 思想文化概說
第二節 孔子的仁愛思想
第三節 孟子的性善理論
第四節 老子的道家哲學
第五節 莊子的逍遙理想

第二章 地域文化
第一節 地域文化概述
第二節 珠江三角洲文化
第三節 長江三角洲文化
第四節 荊楚文化

第三章 網路文化
第一節 網路文化的定義
第二節 網路文化的種類
第三節 網路文化的特徵
第四節 網路文化的駕馭

三、寫作編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實用寫作的特點與要求
第二節 實用寫作常見毛病
第二章 畢業論文
第三章 求職信
第四章 調查報告
第五章 計畫和總結
第六章 演講稿
第七章 策劃書

四、語言編
第一章 語言常識
第一節 語言的性質
第二節 語言的要素

第二章 語言套用的技巧
第一節 錘鍊詞語
第二節 選擇句式
第三節 運用辭格

文摘

第一章 詩歌鑑賞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鍊、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欣賞詩歌是一種複雜而又愉悅的情感體驗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對詩歌形象的分析和詩歌情感的把握十分重要。
形象性是詩歌的主要特徵之一。詩人在創作時總是通過種種手法,把自己的意念、感情和客觀物象融合在一起,創造栩栩如生的形象,抒發情感,表達思想。
一般說來,詩歌中的形象包括客體形象和主體形象。客體形象是指作者在詩中刻意描繪的物象,如優美的景物、發人深省的古蹟、耐人尋味的事物等,也就是給作者留下深深印象或激起作者深深思考或情感的客體,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描寫的那幅淡遠恬靜的農家生活圖景。主體形象是指蘊藏在客體形象之下的帶有作者濃郁的主觀色彩的自我形象,如《歸園田居》中那個厭煩世俗、嚮往田園的詩人形象。實際上,詩歌往往是重神輕形的,主體形象時隱時現,卻是詩歌思想感情的直接抒發,而客體形象往往會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卻是主體形象的解說,也可以說是詩歌思想情感的載體。閱讀和鑑賞詩歌作品,必須藉助想像和聯想,反覆閱讀,認真品味,把握詩歌的客體形象,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然後深入體味詩中暗示或啟迪讀者的東西,把握主體形象,這樣才能理解詩歌的思想和感情。一
古代詩歌按題材一般分為寫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即事感懷詩、詠史懷古詩等。
寫景抒情詩的客體形象主要指景物,或雄渾壯麗的山水,或栩栩如生的花草樹木、田園風景。然而作者並不僅僅是為了展示這些客體形象,而是要通過景物描寫來抒發感情。自然景物一旦攝入詩人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主觀感情色彩。一般說來,寫景抒情詩多通過客體形象的描寫來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或對個人生活的感傷等,這種帶有濃郁抒情色彩的詩人形象就是詩的主體形象。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序言

大學語文教育,究其目的,是一種全面提升大學生語文素質的教育;究其內容,是一種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品位高度整合的教育;究其特點,又應該是一種語文素質與職業需求、終身學習、現代文化接軌的教育。
大學語文教育的基本依託在教材,這是不爭的共識。然而,如何編撰大學語文教材以適應大學語文教育的內在要求,又遠未達成共識。因此,實事求是地評價大學語文教育的現狀,鎖定大學語文教育發展趨勢,謀劃教材建設,不僅至關重要,而且十分緊迫,不僅大學語文教師責無旁貸,而且值得高等教育決策者、研究者高度關注。
一、尷尬回望
大學語文教育在全國範圍內恢復至今,已走過20多年的歷程。20多年的時間裡,不同版本的大學語文教材已多達400餘種,稱得上蔚為大觀。令人遺憾的是,大學語文教育有著太多的尷尬。
首先,大學不開語文課,使得語文教育止步於高中階段,導致大學生語文素質低下或缺失。低下的語文素質成為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開展人際交流,真正勝任職業的一大瓶頸。不可不演說卻不擅言談,不可不為文卻拙於筆墨,影響溝通、貽誤工作者不勝枚舉。語文素質的缺失,源於應試教育從中國小階段延續至大學階段,使得不少大學生面對五光十色的網路文化而迷失自我,置身影視藝術之中而只看熱鬧,不懂門道,至於套用寫作的門外漢,寫錯“壹、貳、叄、肆……”的人,絕非一個兩個。
其次,教學內容失之偏頗。將大學語文教材編成文學讀本或實際上的文學讀本,使教學內容定格在文學作品上,又將教學內容的主體定格在古代文學作品上,擱置或忽略非文學元素,扭曲了語文素質教育的綜合性特質,輕慢了語文的工具性特質,其後果是大學語文教育功能錯位,制約了語文知識的全方位拓展、語文能力的多層面培養、語文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不少人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不濃、動力不足、效果不佳,都與此有關。不少人感到純文學內容擠占了他們的時間,無助於他們的專業,對他們的未來發展也無足輕重,就是有力的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