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領導下的一個高級專家諮詢機構,其前身是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成立於八十年代初。我國外語界的老前輩王佐良許國璋等均在教材編審委員會擔任過領導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 領導機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 前身: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
  • 成立:八十年代初
前言,簡介,教學大綱,工作小組,聯絡人,

前言

80年代初,受國家教委的委託,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英語組開始著手起草高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有關基礎階段和高年級英語教學的兩個大綱經教材編審委員會英語組審定通過後,於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經國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後在全國實施。十多年來,這兩個教學大綱在規範和指導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工作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鑒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來的英語教學又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原有的兩個大綱已無法適應新的形勢,因而有必要作相應的修訂。
教育部委託,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於1998年由何其莘、何兆熊、黃源深、姚乃強、吳古華、陳建平、朱永生、鐘美蓀、王薔和文秋芳10位教授組成了大綱修訂小組,並於1999年6月起草了新大綱的徵求意見稿。
在聽取了兩百多所院校的意見之後,英語組在1999年10月的年會上逐條討論了新大綱的各項內容,並在原則上通過了對新大綱的審定。年會之後,何其莘、黃源深和姚乃強三位教授根據各位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再次對大綱進行修訂,並進行了文字上的潤色。英語組於1999年12月將《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送教育部高教司審批。
經教育部批准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全國各類英語專業均有指導作用,是高校英語專業組織教學、編寫教材與檢查教學質量的依據,也是落實和貫徹教育部批准下發的《關於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重要保證。

簡介

1992年,當時的國家教委高教司決定組建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指委會),以便加強對我國普通高校外語專業本科教學工作的研究、諮詢和指導。第一屆指委會(1992-1997)英語組的組長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戴煒棟,
第二屆指委會(1997-2001) 英語組的組長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何其莘。經過近半年的醞釀和研究,2002年6月指委會的換屆工作終於完成,新的一屆指委會英語組成立。委員人數由上一屆的20名增至31名,來自全國28所院校。第三屆指委會英語組的組長是何其莘,副組長是陳建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鄒申(上海外國語大學)、王守仁(南京大學)和陳蘇東(對外經貿大學)。
依靠全體委員的努力,第二屆指委會英語組在1997-2001年的四年中完成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1)作為課題組的成員,參與了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的"面向21世紀外語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北方和南方兩個課題組的調研工作,並受高教司的委託,起草了《關於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2)根據《若干意見》的精神,對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頒布執行的兩個英語教學大綱進行了系統的修訂,新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體現了新世紀對英語專業人才和對我國高校英語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3)在對全國英語本科學科點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條塊相結合的院校聯絡機制(綜合型大學、理工科院校、師範院校,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等);(4)召開了由140多所院校代表參加的全國高校英語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討會,進一步推動了在英語複合型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5)進一步完善了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四級口試的試點工作已經完成,並逐步向全國推廣;(6)為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出資設立的"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科研專項基金組織項目申報、中期檢查和部分項目的結項工作。

教學大綱

為了規範全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特制訂本教學大綱。本大綱所作的各項規定,對全國各類高等學校的英語專業均有指導作用,也是組織教學、編寫教材和檢查與評估教學質量的依據。
一、 培養目標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並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複合型英語人才。
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決定了21世紀我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規格:這些人才應具有紮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相關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也就是要在打好紮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語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拓寬人文學科知識和科技知識,掌握與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有關的專業基礎知識,注重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的創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二、 課程設定
英語本科專業學制為4年。根據英語專業教學規律,一般將4年的教學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一年級和二年級)和高年級階段(三年級和四年級)。基礎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傳授英語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良好的學風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為進入高年級打下紮實的專業基礎。高年級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是繼續打好語言基本功,學習英語專業知識和相關心業知識,進一步擴大知識面,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兩個教學階段中課程的安排可以有所側重,但應將4年的教學過程視為一個整體,自始至終注意打好英語語言基本功。
英語專業課程分為英語專業技能、英語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三種類型,一般均應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三種類型的課程如下:
(1) 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指綜合訓練課程和各種英語技能的單項訓練課程,如:基礎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口譯、筆譯等課程。
(2) 英語專業知識課程:指英語語言、文學、文化方面的課程,如:英語語言學、英語辭彙學、英語語法學、英語文體學、英美文學、英美社會與文化、西方文化等課程。
(3) 相關專業知識課程:指與英語專業有關聯的其他專業知識課程,即有關外交、經貿、法律、管理、新聞、教育、科技、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課程。
英語專業4年的專業課教學總學時為2,000-2,200學時。不包括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各校所開設的英語專業課程原則上不應少於2,000學時,一般不超出2,200學時。
各校在安排教學計畫時可根據本校的培養目標、辦學特點及具體條件開設相應的選修課,安排教學時數。
三、教學原則
專業課程教學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專業課程教學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而且要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業務素質教育和其他素質教育的關係,使它們有機地、和諧地融為一體。
要注意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性。既要注意各門課程內在的系統性,又要注意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繫,以符合學生整體知識結構的要求。在課程安排上,要注意專業技能課、專業知識課和相關專業知識課的合理配置。
打好紮實的語言基本功,注重各項語言技能的全面發展,突出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必須貫穿於4年教學的全過程。在注意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全面發展的同時,更應該突出說、寫、譯能力的培養。
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難題等創新能力。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語言技能訓練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關係,兩者不可偏廢。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直接關係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學中要多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加強基礎訓練的同時,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利用現有圖書資料和網上信息,獲取知識,並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同時,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要求,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並鼓勵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外學習和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擴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應以課堂教學的內容為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活動應面向全體學生,注意發展個性,提倡人人參與,培養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課外閱讀、演講、辯論、讀書報告會、戲劇表演、編輯報紙雜誌、專題訪談、拍攝電視片等。除參加校內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外,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資訊時代的到來,為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也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關係到人才培養的質量。要積極採用現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電教設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開發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條件的要逐步建設計算機網路系統、光碟資料中心以及多媒體自修中心,為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創造條件。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靈活、方便、實用和廣闊的學習和實踐的空間。
五、測試與評估
測試與評估是了解學生英語水平、檢查教學大綱執行情況、評估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測試必須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可行性。測試應既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
測試內容應包括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必須掌握的語言技能、交際能力以及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同時應注重檢驗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測試和評估的方式和方法應根據不同的課程和不同的學習階段而有所不同。測試中的客觀題和主觀題應保持合理科學的比例,高年級的課程應我採用撰寫論文、口頭表述、討論答辯等形式。
為了幫助各校和有關部門了解執行本教學大綱的情況,教育部委託全國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在第四學期和第八學期分別實施全國英語專業四級和八級統一考試。四級和八級考試著重檢查學生的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各校還應根據各自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定,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進行全面的評估。四級和八級考試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以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頒布的四級和八級考試大綱及四級和八級口試大綱為依據。要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廣四級和八級口試。各校應正確對待四級和八級統考,要防止為準備統考而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更反對為應付統考而採取其他不正當手段的做法。
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畢業論文一般套用英語撰寫,長度為3,000-5,000個單詞,要求文字通順、思路清淅、內容充實,有一定的獨立見解。評分時除了考慮語言表達能力外,還應把獨立見解和創新意識作為重要依據。各校要加強對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指導和評審,使之對學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止流於形式。

工作小組

組 長: 鄒 申(上外)
組 員: 鐘美蓀(北外)
陳建平(廣外)
秦秀白(華南理工)
朱永生(復旦)
李紹山(解放軍外院)
文秋芳(南京大學)

聯絡人

北京市  鐘美蓀(北外)  孫宏(人大)
天津市  嚴啟剛(南開)
上海市  虞建華(上外)
重慶市  李建平(川外)
山東省  王守元(山東大學)
安徽省  華泉坤(安徽大學)
江蘇省  宋渭澄(解放軍國關)
福建省  楊信彰(廈門大學)
廣東省  黃國文(中山大學)
河南省  李紹山(解放軍外院)
湖北省  李慶生(武漢大學)
湖南省  蔣洪新(湖南師大)
四川省  石 堅(四川大學)
陝西省  李建利(西北大學)
甘肅省  馮建文(蘭州大學)
雲南、貴州  李 力(西南師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