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喜

高永喜

高永喜朝鮮語:고영희,1849年-1916年),子中。本貫濟州高氏。朝鮮王朝後期官僚,朝鮮日治時期的貴族。為丁未七賊庚戌國賊之一。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家族關係,

人物生平

高永喜在1849年12月16日(舊曆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十一月初二日)出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他出身中人,其父名高鎮豐,是一名漢語譯官。高永喜自幼學習日語,1867年參加科舉考試(雜科),獲式年譯科及第,在司譯院倭學任職。高永喜活躍於政界是在朝鮮開港以後。1876年《江華條約》簽訂後,高永喜隨第一次修信使金綺秀出使日本,考察明治維新之後的變化。元山港被開闢為通商口岸後,高永喜被任命為事務官處理。1881年,高永喜作為朝士洪英植的隨員參與紳士遊覽團,再度赴日考察。翌年(1882年)出任差備譯官,負責仁川租界的勘測事務。當時正趕上“壬午兵變”爆發,高永喜在日本駐朝公使花房義質逃離和再度來朝時均擔當接待事宜,由於他在外交周旋過程中功勞卓著,因而在兵變後獲得嘉獎。隨後歷任參議交涉通商事務(外衙門參議)、參議內務府事等職。
高永喜曾與開化黨過從甚密,但1884年以後刻意與開化黨保持距離。開化黨的一員尹致昊曾詢問他與洪英植等人往來的情況,高永喜說:“甚稀,且不要頻頻,只知其心事則足也。頻頻往來,亦無一事之可成,,卻恐後日之有禍。”尹致昊對此評論說“其謹身之法,有可取焉”。果然,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等開化黨人在1884年12月4日發動“甲申政變”,但很快遭駐朝清軍鎮壓而失敗。高永喜雖能明哲保身,但由於其與開化黨的關係仍不免失勢,他先後被左遷為桿城、朔寧、高陽等地的郡守,後一度辭職閒居。1885年後,再度出山,擔任機器局幫辦。1894年,高永喜參與“甲午更張”,歷任內部參議、學務參議、農商協辦等職,並曾隨赴日報聘大使義和君李堈訪問廣島大本營
1895年6月,高永喜被朝鮮政府任命為駐日特命全權公使,7月登程赴任,10月辭職回國。翌年(1896年)任農商工部協辦、外部協辦,成為獨立協會的發起人之一。1903年再度受任駐日公使,同年冬回國任度支部協辦、中樞府贊議等職。1904年外放黃海道觀察使。1905年出任帝室會計審查局長、經理院卿。
高永喜
高永喜
1907年5月,朴齊純內閣集體辭職,李完用上台組閣。當時高永喜的兒子宮內府禮式院外務課長高羲敬會說英語,精於外交,尤其與韓國統監伊藤博文關係匪淺,在這層關係下,高永喜得以躋身中樞,成為新內閣的度支部大臣。兩個月後,伊藤博文海牙密使事件脅迫高宗皇帝退位之際,高永喜正在大邱旅行,聽到訊息後急忙趕回漢城,堅決反對高宗退位,農商工部大臣宋秉畯則勸其以大局為重,稱高宗退位是消解日本憤怒的唯一方法,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把韓國人民置於炮火之下,高永喜也就不再反對,與其他內閣大臣共同逼宮,終於迫使高宗退位。韓國民眾稱高永喜與李完用宋秉畯趙重應等七名逼宮的內閣大臣為“丁未七賊”。
1909年,高永喜任法部大臣、署理內部大臣、度支部大臣等職。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以後,一進會掀起“合邦請願運動”,李完用痛恨一進會搶了自己的頭籌,對“合邦請願運動”加以破壞阻撓,同時又派高永喜訪日,名義上是參觀大阪鑄幣局的貨幣鑄造,實際上是代表李完用向日本首相桂太郎提出合邦案,以壓住一進會的風頭。但高永喜提出的合邦案很快就走漏了風聲,被韓國媒體《大韓每日申報》公開。高永喜遭到朝野的強烈抨擊,他本人甚至因刺客傳聞而杜門不出。不管怎樣,日韓合併已是勢在必行了,到了1910年8月,高永喜作為內閣成員贊成締結《日韓合併條約》,又被韓國人詈為“庚戌國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