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營(日本語:
だいほんえい)是
甲午戰爭(日本語:日清戰爭
にっしんせんそう)到
太平洋戰爭(日本語:
たいへいようせんそう)期間大
日本帝國陸海軍的最高統帥機關,能夠以大本營命令(大本營陸軍部命令或大本營海軍部命令)形式發布
天皇(
てんのう)敕命,是直屬於天皇的最高司令部。
1893年(
明治26年)5月19日,
明治天皇(
めいじてんのう)頒布了《戰時大本營條例》。
甲午戰爭爆發後的1894年6月5日,正式設定了大本營。同年9月15日,天皇和大本營都移到
廣島,稱為“廣島大本營”。1896年4月1日,大本營奉詔解散。
1903年,《戰時大本營條例》做了修改,在戰爭時期,
海軍軍令部長和
陸軍的參謀總長都被視為幕僚長,陸海軍的軍令部門在戰時也保持對等地位。
日俄戰爭期間,大本營設定於1904年2月11日,解散於1905年12月20日。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由於中日兩國都沒有正式向對方宣戰,於是在1937年(
昭和12年)11月18日,根據敕令第658號廢止大本營只能在戰時設定的規定,另頒大本營令(昭和12年軍令第1號)規定大本營在發生事變時也可以設定。11月20日,依新令設定了大本營,這次設定的大本營一直到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9月13日為止。
大本營會議由天皇、參謀總長和次長、軍令部總長和次長、參謀本部第1部長(負責作戰事務)和作戰課長、軍令部第1部長和作戰課長組成;
陸軍大臣(
りくぐんだいじん)和
海軍大臣(
かいぐんだいじん)列席會議,但沒有發言權。大本營中不包含
內閣總理大臣(
ないかくそうりだいじん)、
外務大臣(
がいむだいじん)等政府文官(小磯內閣時期,首相曾例外地成為大本營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