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理術語)

高寒(地理術語)

地理學術語,屬氣候特徵的一種。指由於海拔高或者因為緯度高而形成的特別寒冷的氣候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寒
  • 拼音:gāo hán
  • 釋義:屬氣候特徵的一種
  • 屬性:地理學術語
綜述,高寒小鎮,世界屋脊,低壓缺氧,寒冷乾燥,日照長輻射強,

綜述

地理學意義上的高寒是指的一種氣候特徵。它一般來描述由於海拔高或者因為緯度高而形成的特別寒冷的氣候區。海拔高而氣候寒冷是因為人類主要生活在地球表層對流層大氣圈內,在本圈內,氣溫的高低變化與海拔高低呈一定關係,即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要下降約0.6攝氏度。按照這個道理,海拔越高的地方,氣候就越寒冷。所謂“高處不勝寒”就是這個意思。例如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一個最顯著的自然地理特徵就是高寒。另外,因緯度高而寒冷的地區,大致遵循這樣一個事實: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的傾斜的不規則球體,太陽光線從遙遠的地方射來,會導致在整個地球表面所得光熱不均勻,赤道地區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烈,所得光熱多,而越往南北兩極地區,太陽高度角越來越小,所得光熱也很少,就導致到了高緯度地區,氣候變得相當寒冷。例如南極大陸地區(無常住人口),北冰洋沿岸地區。無論是海拔高,還是緯度高,寒冷的氣候造就了特殊的地理環境。這對於人類的生存活動是起重要影響的。

高寒小鎮

俄羅斯奧伊米亞康盆地的村莊-奧伊爾米亞康小鎮。北半球“寒極”之一。位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因迪吉爾卡河上游。12月至次年1月,晝夜平均氣溫均低於-45℃,有的年份甚至在-60℃以下。絕對最低氣溫曾達-71℃,氣溫絕對年較差達101.8℃,世界上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區之一。這經考證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人類聚居地。此處的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71攝氏度,據說當時有很多人因為嚴重凍傷而被迫截肢,導致當地醫院的麻醉藥品供不應求。
奧伊米亞康鎮奧伊米亞康鎮
這片美麗的山谷充分展現了西伯利亞地區受高氣壓控制下的極度寒冷。寒風不會吹落樹上的雪花,天空高遠湛藍晶瑩剔透,薄薄的白霧在身邊繚繞。當地居民的木屋都搭建在這片永久凍土上,屋內的熱氣逐漸使凍土層軟化,因此整條街上的房子看上去都像東倒西歪似的。為了在這種極度寒冷的環境中生存,必須攝取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維持身體運轉。當地人最常吃的食物是烤制的馬肉和冰凍的生馬肝,一天三頓加上夜宵都是吃肉,用不了幾天,你就會覺得身體裡似乎有一匹烈馬在奔騰。這個地區有個特殊的自然現象,海拔越高的地方氣溫越高,這似乎並不符合大氣物理學的一條基本準則,就連很有經驗的氣象學家也很難做出準確的解釋。
在這種極其寒冷的地方,狩獵活動變得十分簡單,只須在哺乳動物出沒的地方設下陷阱就行了,根本用不著蹲守和察看。這裡的氣溫比家用冰櫃的冷凍室溫度低得多,落入陷阱的動物如同被放進了冷藏庫,幾個月都不會解凍,其天然保鮮的效果非常理想。除此之外,寒冷的生活還會發生許多非同尋常的事:冰下取魚、鹿拉雪橇、為馬匹除霜……如果你也想去體驗一下一定要做好準備,你平時所穿的任何服裝在那裡都是不能過冬的。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聳立於對流層的中部。與同高度的自由大氣相比較,這裡氣候最溫暖,濕度最大,風速最小。但就地面而言,與同緯度的周邊地區相比較,這裡氣候最冷,最乾,風速最大。這是巨大高原的動力和熱力作用的結果。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高原氣候總體特點: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據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溫降低0.57℃,緯度每升高1度,年均溫降低0.63℃,日較差大;乾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大部分地區的最暖月均溫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氣溫都比同緯度東部平原低15-20℃。按氣候分類,除東南緣河谷地區外,整個西藏全年無夏。年總輻射量值高達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緯度東部平原高0.5-1倍。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低,構成了氣候的主要特徵。位於藏北高原的可可西里年平均氣溫在℃以下,等溫線與等高線相重合,自成一閉合的低溫中心,為青藏高原溫度最低的地區,也是北半球同緯度氣溫最低的地區。降水少,地域差異大。高原年降水量自藏東南4000毫米以上向柴達木盆地冷湖逐漸減少,冷湖降水量僅17.5毫米。以雅魯藏布江河谷的巴昔卡為例,降水量極為豐沛,平均年降水量達4500毫米,是最少降水量的200倍。

低壓缺氧

大氣壓隨高度而變化,組成大氣的各種氣體的分壓,亦隨高度而變化,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氧氣分壓也是如此。高原地區大氣壓降低。大氣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壓降低,人體肺泡內氧分壓也降低,彌散入肺毛細血管血液中的氧將降低,動脈血氧分壓和飽和度也隨之降低,當血氧飽和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各器官組織供氧不足,從而產生功能或器質性變化,進而出現缺氧症狀,如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心慌、氣短、發紺、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脹、疲乏、失眠、血壓改變等。這也是各種高原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寒冷乾燥

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漸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高原大部分地區空氣稀薄、乾燥少雲,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陽輻射能量,近地面層的氣溫上升迅速,晚上,地面散熱極快,地面氣溫急劇下降。高原一天當中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之差很大,有時一日之內,歷盡寒暑,白天烈日當空,有時氣溫高達20~30℃,而晚上及清晨氣溫有時可降至0℃以下,這亦是高原氣候一大特點。 由於高原大氣壓低,水蒸氣壓亦低,空氣中水份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故海拔愈高氣候愈乾燥。高原風速大,體表散失的水份明顯高於平原,尤以勞動或劇烈活動時呼吸加深加快及出汗水份散出更甚。同時由於高原缺氧及寒冷等利尿因素的影響,使機體水份含量減少,致使呼吸道黏膜和全身皮膚異常乾燥,防禦能力降低,容易發生咽炎、乾咳、鼻出血和手足皸裂等。

日照長輻射強

高原空氣稀薄清潔,塵埃和水蒸氣含量少,大氣透明度平原地帶高,太陽輻射透過率隨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強紫外線和太陽輻射的影響主要是暴露的皮膚、眼睛容易發生損傷,皮膚損傷表現為曬斑、水腫、色素沉著,皮膚增厚及皺紋增多形成等。高原地區太陽光中的強紫外線輻射容易引起眼睛的急性損傷,主要是引起急性角膜炎、白內障、視力障礙及雪盲症。其他因素如,高原缺氧常致胃腸蠕動減弱,唾液、腸液及膽汁分泌減少,食慾減退,消化吸收不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