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孤獨症兒童表情識別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表情識別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表情識別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靜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功能孤獨症兒童表情識別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靜進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對人面部表情識認範式異常。但是,ASD表情識別的眼動模式與腦F5區功能激活間的關係,信號在梭狀回和杏仁核間的傳導過程及所形成的複合通路迄今不甚清楚。本研究擬以標化面孔表情圖為刺激,以事件相關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ERP/EEG為主要手段,結合眼動實驗和採用自行設計的靶標系統對高功能ASD和匹配的正常兒童做測試分析,以探明(1)高功能ASD在表情識別上爭奪其注意資源並強化對威脅刺激的知覺加工特徵及其眼動過程;(2)ASD梭狀回面孔區在情緒判斷中啟動內隱記憶來激活F5區的特徵和機制;(3)ASD杏仁核在強化對恐懼性目標信號的加工同時強化對該信號的空間去掩蔽現象;(4)通過表情圖刺激的ERP/EEG檢測,高功能ASD是否反映以μ波抑制的鏡像神經活動的功能失調。

結題摘要

情緒表情理解在人的社會功能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表情情緒的忽視或錯誤理解可能是ASD社交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揭示ASD兒童的表情識認特徵及相關的神經反應特徵有助於矯治干預方法的建立,是ASD研究的熱點。針對這一問題,本項目設計了一系列的行為學和神經心理學實驗,獲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ASD兒童在面部表情識別和情緒歸因能力顯著低於正常兒童,並且存在獨特的加工模式,其識別表情的正確率依次是:開心 > 傷心 > 生氣 > 害怕 > 討厭 > 吃驚 > 中性,而正常兒童則為:開心 > 生氣 > 傷心 > 害怕 > 中性 > 討厭 > 吃驚;而ASD兒童這種對面部情緒表情的注意異常在18~36月齡時即已出現,主要表現為對面部情緒表情的視覺注意減少和對各種負性情緒表情理解困難;高功能ASD兒童的視覺信息提取異於正常兒童,他們對情緒表情的注視迴避在有情境的任務中更為凸顯,並因此無法獲得充足的社會信息;以兒童在情境中的視覺信息注視特徵為鑑別標準的判別率達到78.3%,提示視覺信息加工特徵或可成為診斷ASD的重要客觀指標;ERP研究發現,學齡期ASD兒童對刺激信息的神經加工過程更慢或效率更低,他們可能存在獎賞環路的加工功能異常,提示ASD兒童的行為動機可能異於正常兒童;fMRI的實驗顯示,ASD兒童額葉白質微結構存在異常,並且其結構異常與臨床症狀呈顯著相關;ASD兒童對物體刺激的視覺加工與正常兒童接近,但在中性面孔任務時,ASD組的右側眶額葉、前扣帶回、左側顳上回、右側中央溝蓋、右側額中回和右側楔前葉等皮層區域的激活程下降,在恐懼面孔任務中,ASD組在左側距狀裂、左側顳中回、右側楔前葉和右側頂上回等皮層區域的激活增強,即ASD兒童面孔加工激活模式不同於非面孔物體,多個皮層及皮層下腦區功能異常可能與ASD的非典型面孔加工特徵有關。此外,為確保項目的順利施行和相關指標的設定,對新異故事測驗等測試工具進行了引進和修訂,這些成果具有較好的科研價值和套用效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