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兒童表情識別的神經網路基礎》是依託中山大學,由金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獨症兒童表情識別的神經網路基礎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金宇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近年來孤獨症(Autism)及相關障礙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至1%左右,已成為嚴重危害兒童精神健康的頭等疾病。但病因至今未明,回顧性研究和追蹤研究都發現孤獨症從早期徵兆至成人期對他人表情識別和回應缺陷一直根深蒂固,嚴重影響社會適應,是孤獨症的核心病症。針對表情識別缺陷的研究成為新的熱點,但相應的神經系統功能缺陷模式尚未明確,注意偏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本研究擬使用現代眼動技術精確測量注視點、注視時間和眼跳軌跡,明確其表情認知的注意偏好。根據注意偏好特點,運用功能磁共振技術和彌散張量成像技術,探明孤獨症表情認知缺陷的神經環路異常和認知模式。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孤獨症表情識別時的特殊編碼機制、表情識別環路中杏仁核、前額葉、梭回、扣帶回彼此之間的功能聯繫和白質纖維完整性。研究結果將為孤獨症的早期診斷提供生物學指標,也為早期防治提供客觀依據。
結題摘要
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核心症狀表現為語言溝通障礙、社會交往障礙以及重複刻板興趣行為等。近年來ASD患病率迅速上升,但病因機制不明,缺乏有效治療手段,成為全球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本項目圍繞ASD核心障礙探討其相應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結果將為ASD兒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對改善ASD兒童預後具有重要的意義。 表情和語言在人際交往和交流過程中傳遞著重要的社會信息,對表情、語言迅速準確的識別是社會交往的重要環節。既往研究提示ASD存在異常的表情識別特徵及視覺信息加工模式,但未能深入揭示ASD表情識別編碼階段特徵和情緒歸因損害特點及其可能的神經機制。本項目經過幾年的努力,通過功能磁共振檢測探明ASD表情識別神經通路中腹內側前額葉、顳葉、扣帶回、小腦等關鍵節點的功能連線異常;運用面部表情命名及匹配測試、情緒歸因任務等評估ASD的情緒認知特點;採用事件相關單位技術(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研究發現ASD面部表情識別編碼階段潛伏期延長,表情加工早期信息傳導速度慢的特徵性神經學改變;通過Eyelink眼動儀及信效度良好的反語測試故事材料記錄兒童閱讀社會性信息時的眼動異常軌跡。本研究結果提示ASD面部表情誘發的P1、N170腦電成分異常;ASD可以較好地識別基本表情,但較難識別高級情緒,對不同表情識別障礙程度不同;且表情識別受損與共情-系統化能力不足有關,額葉功能與表情認知聯繫緊密,左額葉與言語性工作記憶能力和憤怒表情識別能力密切相關。眼動實驗也提示ASD兒童在反語閱讀時採用多次注視、小步幅、頻繁的眼跳模式,提示ASD兒童存在眼動控制有關的神經調節異常。 總之,本研究揭示了ASD的表情認知特徵和有關的神經環路關鍵節點,提出了可能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結果為理解ASD發病機制和指導診療提供了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