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面孔加工的神經影像學研究

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面孔加工的神經影像學研究

《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面孔加工的神經影像學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李詠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面孔加工的神經影像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詠梅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面孔加工缺陷是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患者早期出現的特徵之一,可能是其社交障礙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幾項初步的行為學研究也說明孤獨症兒童對面孔表情的感知存在缺陷(見工作基礎)。而面孔加工的fMRI研究是目前國外ASD腦影像學研究的熱點之一,早期的研究結果認為FFA區發育異常是ASD患者面孔加工異采詢常的關鍵,後來有一些研究則說明孤獨症面孔加工缺陷可能達慨婚葛不是由於FFA區水平知覺加工的功能異常,而是社會腦神經網路的異常導致社交損害。但針對ASD兒童的相關研究很少,尤其國內更是匱乏,開展ASD兒童面孔加工的神經影像學研究迫在眉睫。因此,本項目擬結合BOLD成像和DTI技術,通過腦功能和結構成像的有機結合,同時檢測ASD兒童對棄洪贈頌面孔的腦功能區激活和社會腦神經網路的功能連線及其與臨床損害程度的關聯性,為闡明ASD兒童面孔加工的神經機制提供有力的影像學資料和證據,進而為ASD兒童的早期干預提供新的思路。

結題摘要

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其核心症狀表現為互惠性的社會交往和言語/非言語交流的障礙,以及重複刻板或局限的興趣或行為。國內外研究提示有關面孔識別的“社會腦”結構或功能紊亂確為ASD社會認知缺頁講辣陷的關鍵因素,但其相關的神經機制仍尚未明了。 本研究主要通過採用家具圖片、中性表情面孔、恐懼表情面孔圖片作為視覺刺激,對14名學齡期ASD兒童和7名與之相匹配的正常對照(Typical Development,TD)兒童進行血氧飽和度依賴的腦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以及DTI掃描。BOLD-fMRI了解學齡期ASD兒童在陌生成人中性表情面孔以及恐懼表情面孔識別過程中的腦皮質區激活情況以及與TD組兒童的差異;DTI成像觀察兩組兒童的全腦白質微結構差異,並探索ASD兒童的白質微結構與臨床核心症狀的相關關係。 BOLD-fMRI結果顯示ASD組面孔激活的特異腦區為右側額下回和右側海馬,而TD組面孔激活的特異腦區為左側楔前葉、左側頂下小葉。中性面孔任務中,ASD組在右側眶額葉、前扣帶回、左側顳上回、右側中央溝蓋、右側額中回和右側楔前葉等皮層區域的激活程度低於TD組,說明ASD兒童與TD組兒童在面孔加工過程中激活腦區存在差異,ASD兒童表現部分腦區激活不足。ASD組在恐懼表情面孔任務中左側梭狀回和左側海馬旁回激活程度低於TD組;左側距狀裂、左側辣少轎顳中回、右側楔前葉和右側頂上回等皮層區域的激活程度高於TD組,均說明皮層下結構功能異常,如杏仁核、下丘腦和基底神經節與ASD患者非典型情緒面孔加工有關。 DTI成像結果發現,相對於TD組,ASD組在左側顳葉、左側額葉、左側枕葉以及海祝紋祖馬、丘腦等皮質下核團的FA值升高,在左側距狀裂、雙側梭狀回、左側額葉、左側枕下回以及左側海馬旁回、後扣帶回、左側舌回的MD值均降低。說明ASD兒童腦白質多個區域存在微結構的異常,且可能與年齡有高度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也提示ASD兒童丘腦FA值與重複刻板行為得分呈正相關,尚未見既往文獻報導。 本課題在國內首次開展ASD學齡兒童面孔加工鴉舉己的fMRI成像及DTI成像研究,結果為闡明ASD兒童面孔加工的腦神經相關機制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學資料和證據,填補了國內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對ASD兒童的治療和干預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